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揭秘辛夷散:组成与功效

时间: 2024-06-29 04:18:04

揭秘辛夷散:组成与功效

在中医的丰富方剂中,辛夷散以其独特的通鼻窍、化痰止涕的功效,对众多患有鼻炎的人群来说可是福音!

昨天,我遇到了一位面带焦虑的30岁年轻男士。他手里紧紧抓着一堆关于中药辛夷散的资料,显然对这款传说中的“鼻炎神药”寄予了厚望。他告诉我,自己长期受到鼻炎的困扰,鼻塞、流涕等症状反复发作,听说辛夷散能神奇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又担心使用不当反而加重病情。

于是,我详细解释道:辛夷散是一剂传统中药方,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辛夷、白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等,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可以起到清热祛湿、升阳通窍的作用,对改善鼻炎、鼻塞等症状有着不错的效果。

根据他的症状表现,我为他安排了鼻腔镜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慢性鼻炎,且鼻甲肥大较为严重,适合使用辛夷散。我告诉他,辛夷散中的辛夷是主药,️专攻鼻塞不通,使呼吸畅通无阻。白芷和细辛协同作战,帮助减少鼻腔中的分泌物。苍耳子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减少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我也告诉他,辛夷散通常是以煎汤的形式服用,可以将药物加水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炖15-20分钟,使药效充分释放,然后放凉过滤后饮用。

为了确保他安全使用,我提醒他服药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做医,同时要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并保持饮食清淡。

最后,我想再次提醒大家,用药安全第一,任何健康问题,都应在专业指导下解决,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辛夷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辛夷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功效与主治 14 辛夷的用法用量 15 化学成分 16 辛夷的药理作用 17 辛夷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3.1 望春花 17.3.2 玉兰 17.3.3 武当玉兰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6 含量测定 17.6.1 挥发油 17.6.2 木兰脂素 17.7 性味与归经 17.8 功能与主治 17.9 用法与用量 17.10 贮藏 17.11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辛夷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辛夷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辛夷 * 辛夷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īn yí

2 英文参考 flos magnoliae liliflorae [朗道汉英字典]

Magnolia liliflora [朗道汉英字典]

biond magnolia flow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los Magnol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iond magnolia flowerbu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辛夷

辛夷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 的干燥花蕾[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los Magnol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biond magnolia flowerbud(《中医药学名词(2004)》)

Yulan Magnolia Flower Bud

6 辛夷的别名 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

迎春、木笔花、姜朴花[2]。

7 来源 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 Pamp.玉兰M.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 sprengeri Pamp.等的花蕾[2]。

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 的干燥花蕾[1]。

8 原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m。嫩枝有毛,冬芽密生灰绿色长绒毛。叶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阔而突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被柔毛。花大,钟形,先叶开放;花被片9,3轮,白色,矩圆状倒卵形;雄蕊、心皮多数,分别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骨朵果顶端圆形,多数,聚合成圆筒形。花期2~3月。果期6~7月。

9 产地 辛夷主产河南、四川、安徽、浙江等地[2]。

除低温地区外,全国各地有栽培。

10 采收与初加工 1~2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11 生药性状 花蕾呈笔头状或长卵形,长1.5~3.8cm,直径1~1.8cm,基部有木质短梗。苞片2~3层,每层2~3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长3~4.5mm,内表面棕紫色,质厚而脆,内层苞片较薄。花被片9,大小近似,棕紫色,层层紧密相抱。气清香,味微苦辛。

12 性味归经 辛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2]。

13 功效与主治 辛夷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治鼻渊,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2]。

14 辛夷的用法用量 煎服:3~9克[2]。

外用:适量,研末?鼻;或以其蒸馏水滴鼻[2]。

15 化学成分 辛夷含挥发油,主要为桉油精(cineole)、α蒎烯(αpinene)、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甲醚(chavicol methylether)、桧烯(sab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枸橼醛等。鲜花含微量芸香甙。

玉兰花蕾含挥发油,中含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茴香醚等[2]。

辛夷花中含挥发油,主为丁香油酚、黄樟醚(Safrole)、柠檬醛、茴香醚(Ahole)、黄酮苷,花色苷[2]。

16 药理作用 辛夷的挥发油有收缩鼻黏膜血管、健胃作用,煎剂给麻醉兔、猫、狗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挥发油无降压作用;对动物在体、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体外对真菌、细菌、昆虫有抑制作用[2]。

17 辛夷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辛夷

Xinyi

MAGNOLIAE FLOS

17.2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Pamp.的于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17.3 性状

17.3.1 望春花 呈长卵形,似毛笔头,长1.2~2.5cm,直径0.8~1.5cm。基部常具短梗,长约5mm,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两层苞片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花被片9,棕色,外轮花被片3,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内两轮花被片6,每轮3,轮状排列。雄蕊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17.3.2 玉兰 长1.5~3cm,直径1~1.5cm。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花被片9,内外轮同型。

17.3.3 武当玉兰 长2~4cm,直径1~2cm。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茸毛,有的最外层苞片茸毛已脱落而呈黑褐色。花被片10~12(15),内外轮无显著差异。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绿色或淡黄绿色。非腺毛甚多,散在,多碎断;完整者2~4细胞,亦有单细胞,壁厚4~13μm,基部细胞短粗膨大,细胞壁极度增厚似石细胞。石细胞多成群,呈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壁厚4~20μm,孔沟不甚明显,胞腔中可见棕黄色分泌物。油细胞较多,类圆形,有的可见微小油滴。苞片表皮细胞扁方形,垂周壁连珠状。

(2)取本品粗粉1g,加三氯甲烷10ml,密塞,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兰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醚(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9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17.5 检查

水分不得过18.0%(附录ⅨH 第四法)。

17.6 含量测定

17.6.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17.6.2 木兰脂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四氢呋喃一水(35:1: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木兰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9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木兰脂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木兰脂素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0ml,称定重量,浸泡30分钟,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2g,内径为9mm,湿法装柱,用乙酸乙酯5ml预洗)上,用甲醇1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4~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兰脂素(C23H2807)不得少于0.40%,

17.7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17.8 功能与主治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

17.9 用法与用量

3~10g,包煎。外用适量。

17.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鼻腔通气不良,反复发生或经久不愈,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反复发作为特征。本病分成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类型。

中医称本病为“鼻窒”。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

【方一】黄芩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主治】肺经蕴热、壅塞鼻窍,鼻甲肿胀、鼻塞、涕黄量少、鼻气灼热

【方解】方中以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清泻肺热而解毒。连翘、薄荷、荆芥疏风清热通鼻窍。赤芍清热凉血。麦冬清热养阴。桔梗清肺热,载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热泻肺、宣通鼻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还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温肺止流丹

【出处】《辨证录》

【组成】诃子6克、甘草6克、桔梗18克、鱼脑骨(煅过存性)15克、荆芥9克、细辛35克、人参12克。

【功用】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主治】鼻窒病因肺气虚寒所致,见鼻塞不通,鼻涕白浊,遇风寒加重者。

【方解】方中以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诃子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细辛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糊丸,每服5克,每日2次。

【方三】通窍活血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5枚、麝香0.3克、黄酒半斤。

【功用】行气活血,化痰通窍。

【主治】邪毒久留,血瘀鼻窍所致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等症。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血脉。麝香、老葱通阳开窍;黄酒温通血脉。全方合用,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素可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赤芍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将前7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方四】苍耳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7.5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窒。

【方解】本方以苍耳子宣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宣肺,诸药合用,具有疏散风邪,通利鼻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晒干,研为粗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葱茶调服。亦可以原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12克,川芎、荆芥各6克,甘草6克,防风9克,白芷、羌活各6克,细辛3克。

【功用】疏风散邪,通络止痛。

【主治】风邪头痈。治疗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塞、涕多之鼻窒症。

【方解】方中重用川芎辛温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川芎能在炎症的早期渗出性阶段发挥抗炎作用,并能抑制炎症的晚期增殖病变,同时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防风散

【出处】《世医得效方》

【组成】防风、羌活各15克,薄荷、大黄6克,当归、栀子、川芎各10克,蝉蜕9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引动肺胃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见鼻部疼痛或鼻涕量多,发热、便秘者。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疏散风邪;薄荷、栀子、蝉蜕疏风清热通窍;当归、大黄、川芎清热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挥发油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加灯心100厘米,竹叶10片,水煎服。每日2次。或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升降散

【出处】《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15克、蝉蜕9克、姜黄12克、生大黄9克。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引动阳明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

【方解】方中僵蚕能散风邪;蝉蜕祛风透邪;姜黄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大黄泄阳明火热于下。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煎剂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还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鼻通气性。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次用6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3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八】辛夷汤

【出处】《御药院方》

【组成】辛夷、甘菊花、白芷、前胡、川芎、薄荷叶、石膏、白术、赤茯苓、生干地黄、陈皮各30克,甘草60克。

【功用】疏风清热,行气通窍。

【主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痰稠粘。

【方解】方中甘菊花、薄荷叶、石膏疏风清热;辛夷、白芷、前胡辛温散风;白术、陈皮、赤茯苓健脾利水化痰;生干地黄养阴清热;川芎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同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食后温服。每日2次。

【方九】辛夷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份。

【功用】疏风散寒通窍。

【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方解】方中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着力疏风散寒通窍,川芎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清茶调服。每日2次。

【方十】苍辛鱼芷汤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7克、鱼腥草2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功用】疏风清肺通窍。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方解】方中白芷、防风疏散风邪;苍耳子、辛夷、鱼腥草、桔梗清肺化痰通窍;川芎行气活血通窍;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较好的抑制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一】清燥救肺汤

【出处】《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19克、煅石膏12克、甘草3克、人参12克、胡麻仁9克、阿胶9克、麦门冬12克、杏仁15克、枇杷叶1片。

【功用】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主治】肺津不足,燥热伤肺,而致鼻窒,见鼻中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者。

【方解】方中以桑叶、石膏清宣肺经燥热;麦冬、人参、阿胶、火麻仁养阴生津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二】百合固金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各18克,白芍、甘草各9克,桔梗、玄参各12克,贝母、麦冬、百合各15克。

【功用】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主治】肺肾阴虚所致鼻窒,见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咽干燥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而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抗炎、抗菌、止痛作用,又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麦冬可使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增强体液免疫力,提高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