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

时间: 2023-08-24 18:20:08

◆消积散

配方: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胡黄连5克。

用法:鸡内金、白术、胡黄连分别焙干研细末,然后混合拌匀。分次用开水或米汤水冲服。

功效:消积理脾,补益气血。适合因乳食无度、中伤脾胃所致的小儿厌食或异食,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面色不华等。

◆山药大枣汤

配方:淮山药15克,大枣10克,荸荠粉10克,糯米30克,白糖20克。

用法:将淮山药洗净切成薄片,与大枣、糯米同时下锅加水煮至米烂,再将荸荠粉搅入锅中,最后加入白糖拌匀即可。宜长期服用。

功效:补脾健胃。适合疳积后期,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肌肉松弛、气阴俱虚。

此外,姜素丽提醒家长,小儿喂养应定时定量,辅助食品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泥、豆制品、鱼肉末等为主,忌食油腻、荤腥及生冷坚硬食物。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小孩疳积的偏方?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 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小儿疳积是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治疗应以调整脾胃为主,如适当配合药粥食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这里,介绍一些小儿疳积药粥,供参考。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洗净切片,先煮30分种,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山药粥: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后与山药片100克一起入锅煮,至米烂。食用时加白糖适量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功效。 消食健脾粥:莲子、芡实、炒麦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纱布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加入白砂糖少许调味,趁温热服,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功效。用于小儿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热、纳呆腹胀等症。

小儿疳积的饮食原则和食疗偏方

小儿疳积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孩子出现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等,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妈妈们一定要随时观察,疳积多发在1~5岁儿童之间。疳积主要是因为孩子饮食不节或者是乳食喂养不当导致的。疳积会导致损伤宝宝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

小儿疳积的饮食原则和食疗偏方

小儿疳积出现之后,孩子会导致脾胃不适、饮食减少、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那么小儿疳积吃什么好?对于孩子的喂养,大人一定要特别注意,我们建议家长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注意营养搭配,宝宝有疳积可以吃这些食物。

小儿疳积吃什么好

1、珠玉二宝粥: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先将薏苡仁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入锅中煮成粥糊即成。差不多吃5-7天,每天分2次食用。珠玉二宝粥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一般在3-5岁之间的孩子比较适合吗。

2、红糖大麦粥:大麦米50克,红糖25克。做法:将大麦米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成软粥,加入红糖即可食用。需连食用数日。注意服食温热,少食多餐。红糖大麦粥是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常见食疗偏方,妈妈们可以动手做这道偏方给孩子吃,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调养脾胃。

3、山药拨粥:山药100-150克,面粉100-150克,葱、姜末适量,红糖少许。将生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面粉一起调入冷水中煮成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末和红糖,稍煮1-2沸即成。可常年服用。无论寒暑,均须温热服食。山药拨粥是帮助孩子调理脾胃的最佳方式了,山药拨粥可以帮助孩子治疗疳积、滋养脾胃、补充营养,效果很好。

4、茯苓鸡肝汤:鸡肝25克,茯苓10克。做法:将鸡肝、茯苓同入砂锅内煮汤,煮熟即可吃肝、喝汤,每日1次,连续食用1-2周。茯苓鸡肝汤对于有疳积的宝宝也是很好的调养秘方,如果孩子平常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就可以做这道汤给孩子喝了,不但营养美味,还能有效改善孩子面黄肌瘦、毛发枯黄的问题。

5、小米龙眼粥:龙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红糖少许。将龙眼肉与小米煮成粥。待粥熟后,加入红糖即可。小米龙眼粥需空腹服食,对于宝宝常见的神情呆滞、精神萎靡、饮食减少等症状有非常好的治疗功效,小米龙眼粥做法简单,妈妈们可以经常给孩子煮了吃。

小儿疳积饮食原则

家长如果发现小儿有疳积的问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质、定量、定时等。其次还要给孩子加强营养,如宜多食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饮食,又要做到加工达到烂熟,以便容易消化。小儿疳积患者宜食健脾助消化食物如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等。比较适合小儿疳积患者食用的益气养胃食品如:猪肉、牛肉、鸡、鸭、鹌鹑、猪肝、鸡蛋、蚕蛹、鱼子、山药、大枣等,皆宜炖汤,煮粥食用。为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可做成菜泥果酱用。最后,妈妈们还可以给小儿疳积的孩子多吃一些含锌食物如牡蛎、鱼、虾等。

小儿疳积,多是因为孩子脾胃损伤引起的,有时候可能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积食导致的。所以,疳积儿童的饮食调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在平时表现出饮食减少、慢性腹泻、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等症状的话,妈妈们就可以煮一些珠玉二宝粥、红糖大麦粥、山药拨粥、茯苓鸡肝汤、小米龙眼粥让孩子尽快恢复了。

我女儿有疳积,有怎麼食疗?

小儿疳积是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治疗应以调整脾胃为主,如适当配合药粥食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这里,介绍一些小儿疳积药粥,供参考。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洗净切片,先煮30分种,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山药粥: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后与山药片100克一起入锅煮,至米烂。食用时加白糖适量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功效。
消食健脾粥:莲子、芡实、炒麦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纱布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加入白砂糖少许调味,趁温热服,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功效。用于小儿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热、纳呆腹胀等症。
/chl/news.asp?ArticleID=3962&classid=206&sffh5=

婴幼儿疳积食疗
百合蒸鳗鱼
合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因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故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鳗鱼味甘,性平,能补虚益血,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此菜常用于婴儿疳积症。
原料:百合100克,鳗鱼肉250克,盐、黄酒、葱末、姜末、味精各适量。
制作:百合鲜品(干品用30克,浸水后用)撕去内膜用盐擦透洗净,放碗内;鳗鱼肉放入少许盐,加入黄酒浸渍10分钟后,放于百合上面,撒上葱、姜末、味精,上蒸笼熟即成。
特点:鱼鲜香可口,汤也很清谈,可吃鱼喝汤。

独脚金鲫鱼粥
可治疗小儿肝热脾虚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和食欲不振以及烦躁低烧、日渐消瘦等症。
原料:独脚金15克,鲫鱼1条(约重350克),白米100克,清水1200克,盐少许。
制作:1、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后用纱布包住备用;白米、独脚金洗净备用。
2、将白米、独脚金和用纱布包住的鱼放入瓦盆内煮约45分钟,加入盐,再稍煮几分钟即成。

特点:捞出药材和鱼,食粥,味香,鱼鲜味浓。
捞出药材和鱼,食粥,味香,鱼鲜味浓。

淮莲汤
淮山、莲子、芡实均为健脾益气、固肾开胃的常用药,同时还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物质,并有一定糖类及脂肪等,富有营养。猪瘦肉滋阴养血,营养丰富。多味同用,可起到健脾益血、开胃消滞的功效,很适合用于久病体弱,脾胃呆滞,少食神倦,不思饮食的疳积患者。
原料:淮山、莲子(去芯)、芡实各30克,猪瘦肉100克,酱油、花生油、葱、盐、姜各适量。
制作:1、将淮山、莲子、芡实洗净;猪瘦肉在沸水锅中稍烫,除去血腥味,切成块,备用。
2、锅中加油,先入葱、姜炒香,再下入猪肉和酱油、盐,烧沸,下入淮山、莲子、芡实,用文火炖汤。

特点:此菜可喝汤吃肉,咸香适口。

乳粥

乳类均有补血润燥作用,牛乳为人们常食的营养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类,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牛乳同米煮粥,既可增强健脾补胃的作用,又能延缓在胃肠消化吸收的时间,加强补益作用。此粥用于婴幼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肢体赢瘦,气血不足,面色萎黄等症。
原料:牛乳或羊乳适量,大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加水锅中,烧开煮粥,待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乳汁、白糖,再煮段时间,即成乳粥。

鸭粥

鸭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B1、无机盐等,可补身体,增强营养。鸭汤和粳米做粥,更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用于营养不良,久病体弱,食少消瘦,尤其适宜小儿疳积见水肿者。
原料:青头雄鸭一只(约重2000克),粳米适量,葱白3根。
制作:1、将青头雄鸭宰杀,除去毛及内脏,洗净,去骨,切成细丝(或薄片)。
2、锅上火,放入鸭肉,烧沸,加入粳米、葱白煮粥。亦可先将鸭煮汤,用鸭汤煮粥。
特点:主要是用鸭肉汤煮粥,味香适口。
/jtcp/more.asp?id=472

疳积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以消瘦、贫血、毛发憔悴、食不甘味,神烦不安,二便异常为主要表现。包括现代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慢性消化不良、佝偻病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症厌食症等。预防在于改进哺乳和喂养方法,定时定量喂养,节制饮食。注意及时添加辅食。应以熟、热、细软、少油、少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伤乳停食者早期给予清淡素食即可,已有疳积者,宜注意补养,扶正而“积”自除。

古人对疳证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说,“疳者甘也”,认为疳证的发生原因为小儿过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日久渐成疳证;另一说“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消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症状。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病情复杂,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则危及生命。(1)积滞伤中,症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食欲欠佳,乳食不化。①伤乳者,症见周岁婴儿吃奶减少,恶心呕吐乳块,口中有乳酸臭味;腹胀啼哭,睡眠不安,大便次频、色白有奶瓣,或大便秘结,舌红、苔白厚或黄厚,指纹红紫。治宜调和脾胃,消乳化滞。②伤食者,症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吐物酸臭,腹胀或腹痛,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大便酸臭,糟杂不化,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治宜调和脾胃,消食化滞。(2)疳疾,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黄稀,腹大青筋,头大颈细,目无光彩,纳呆厌食,烦热唇干,睡卧露睛,完谷不化,舌淡少津,或舌红苔光,脉沉无力或细数。治宜健脾消积(只宜平补缓补,不宜大补峻补)。

方1麦芽煎
组成:麦芽20克。
用法:水煎30分钟,日服2次。
功效:消乳食。
主治:婴儿伤乳(食)。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1

方2大麦粥
组成:大麦米50~100克。
用法:大麦米研碎,煮粥常食。
功效:补脾宽肠消食。
主治:乳食所伤,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1
方3芭蕉糊
组成:芭蕉100—200克。
用法:芭蕉加开水磨成糊状,每日服2次,每次2小匙。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食积便秘,纳差,腹胀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1

方4香姜牛奶
组成:丁香2粒,姜汁5毫升,牛奶250毫升。
用法:同放铝锅中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分2次温服。
功效:补脾,降逆,止呕。
主治:疳积瘦弱,食人即吐患儿。
来源:游新建,等.家常菜治疗常见病.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4

方5消食粥
组成:莲肉、山药、麦芽、扁豆、山楂等量。
用法:加少许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化滞。
主治:小儿食积,形体消瘦,纳差,便溏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2

方6 山楂煎
组成: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消油腻,肉积。
主治:肉食积滞、腹胀,小儿伤乳。
来源:民间验方。

方7萝卜子煎
组成:萝卜子30克。
用法:微炒,水煎服。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食滞饱胀,腹痛,便秘或呕吐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8蒸鹌鹑
组成:鹌鹑1只
用法:加少量油盐,蒸熟,早晚分服,连食1周。
功效:健脾益胃,生气血。.
主治:小儿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纳差,便秘,面色不荣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3

方9内金粉
组成:鸡内金30克。
用法:用瓦片焙黄,研为细末,每次1~2克,温开水送服,日服2次。
功效:消疳积。
主治:小儿疳积,面色不荣,毛发稀,四肢无力,纳差,便溏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10羊肉粥
组成:羊肉250克,山药250克,粳米150克。
用法:羊肉煮烂,山药研碎,肉汤内下米煮粥食。
功效:健脾胃,养气血。
主治:小儿营养不良或疳积。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1

方11炒蚕蛹
组成:蚕蛹40~60克,葱、盐、味精适量。
用法:锅内倒人食油、盐适量,将蚕蛹炒熟,放人调料即可。每次食20—30克,每日2次,连服3天。
功效:益精壮阳。
主治:小儿疳积,四肢萎黄,面色不华,腹胀如鼓者。
附注:此方民间常用。3天为1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愈。
来源:游新建,等.家常菜治疗常见病.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4

方12健脾消食蛋羹
组成: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3克, 鸡内金6克,槟榔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克,加鸡蛋1个调匀蒸熟,再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服,每日1~2次。
功效:补脾益气,消食开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痛胀,大便溏泻,脉象虚弱等;或小儿疳积。
附注:据《四川医学》1981年5期介绍,此方用治小儿疳积123例,收到满意效果。
来源:雷载权,等.中国食疗学·实用食疗方精选.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35
/yinshi/yssl/erke/200510244170.htm

小儿疳积如何食疗?

疳积是积滞和疳症的总称,是儿科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疳和积在程度上有一定区别。积也称食滞、食积,是指饮食失于节制,造成脾胃运化失常,宿食积而不化所致的一种胃肠道疾患。疳有“甘”和“干”之意。“甘”指饮食过分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干”是由此而产生身体干瘦。临床所见,疳症是积滞日久,正气耗伤而致营养不良,出现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全身消瘦,精神不振等全身衰弱表现。故积滞是疳症之早期,病变以实为主,疳症是病之后期,因积滞日久发展而来。故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疳和积关系密切,所以,一般统称疳积。

饮食疗法:

脾虚气弱型: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消瘦;毛发焦枯,发结如穗;困倦神疲,目无光彩,乳食懒进;头大颈细,脘腹胀满;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易哭易怒,睡眠不宁,大便不调,小便如米泔样。舌质淡红,苔腻,脉细而滑数。治宜益气消积理脾为主。

气血双亏型:面色苍白,形体赢瘦,四肢不温,发稀干枯,睡眠露睛,哭声无力,腹部凹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大便溏泄。舌质淡,脉弱无力。治宜益气养血健脾为主。

小儿疳积茶疗方

1、天竹叶茶

处方与用法:天竹叶3~6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解热,健胃,利湿,强筋。

选按:本品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叶。味苦性寒,《中药大辞典》载:“治小儿疳积。”据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二根麦萝茶

处方与用法:铁扫帚根、胡颓子根各500克(共用蜜炙),麦芽、枯萝卜(结子后地下的老根萝卜)各10克。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健脾消肿。

选按:方中铁扫帚补益肝肾,化痰散瘀消肿,《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载:“治小儿疳积。”胡颓子根消积滞,利湿,《浙江民间草药》谓:“消食滞,治小儿疳积。”二药合用,其效尤佳。伍以麦芽、枯萝卜健脾消导助运。故本方适用于小儿疳积。
/article/3105414.html

疳积食疗药膳精选

疳积是脾胃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脏腑失养,形体消瘦,饮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为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病。积是内伤乳食,积而不消,致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是饮食过分肥甘厚腻,损伤脾胃。积是疳的开始,疳是积的发展。

中医辨证治疗

积型

[临床表现] 吐乳腹泻,大便臭腐,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烦躁啼哭,腹胀,两腮红赤,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青色。
[食疗药膳]
1.萝卜内金粥:白萝卜100克(捣碎绞汁),鸡内金5克(焙干脆研末),粳米30克,同煮粥,熟时加白糖适量调匀食用。每日 1—2次。
2.鹅不食草猪瘦肉汤:鹅不食草15克(纱布包好),鸡内金5克研碎,猪瘦肉50克,一同放碗中,加水适量,置锅中蒸至肉熟。去鹅不食草药包,加少许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次。

脾虚积滞型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毛发枯槁,困倦喜卧,乳食懒进,脘腹胀满拒按,夜卧不安,五心烦热,口臭磨牙,小便黄浊或如米泔,舌淡红,苔厚腻,脉细。
[食疗药膳]
1.田鸡玉米粥:田鸡5只(去皮及内脏)切块,玉米15克,大米50克,将大米和玉米先煮成稀粥,熟时加田鸡、花生油、盐适量调味,再沸片刻即可食用,每日1次。
2.花生塘虱鱼汤:花生12克,田基黄20克,葫芦茶12克,塘虱鱼100克(去内脏)。将花生、田基黄、葫芦茶用纱布包好,同鱼一齐放碗内,加水适量,置锅中蒸至鱼熟,去药包,加油、盐少许调味服食,每日1料。

目翳型

[临床表现] 目珠红赤、迎风流泪、痛涩难睁,白膜遮晴,甚或夜盲。
[食疗药膳]
1.羊肝枸杞粥:羊肝50克,枸杞15克,粳米30克,同煮成稀粥食用,每日1--2次。
2.鸡肝女贞草决汤:鸡肝50克,女贞子10克,草决明10克,加水煎汤30分钟,吃鸡肝饮汤。
3.夜明砂猪肝煎:夜明砂15克,猪肝60克,将猪肝切片,起油锅,把猪肝和夜明砂炒熟,入盐等佐料,分数次吃完。

肿胀型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下肢足踝浮肿,重侧延及面目四肢,小便不利。
[食疗药膳]
1.鲤鱼冬瓜汤:鲤鱼1条(约300克重),冬瓜250克,生姜5克(切小片),蒜头1个(剥皮)。将鲤鱼洗净,去鳞、鳃及内脏,与冬瓜煮汤,熟时加生姜、蒜头,少许油、盐调味,即可服食。
2.鳝鱼粥:鳝鱼250克,薏苡仁30克,山药20克,粳米100克,生姜5克,桂枝末3克。将鳝鱼去内脏,洗净切段,与上药煮粥,加少许盐或糖调味,食用,每日1剂。
/newtcm1/newsinfo.aspx?id=7062

饮食上调补很重要,也比较可行,不过如果想见效快,最好加上捏脊治疗,虽然小孩子可能会哭闹,但是这种治疗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捏脊,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疗法,疗效显著,特别是对生长发育期小儿的消化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厌食、营养不良、神疲倦怠等。
捏脊前先把双手搓热,在小儿背部由下而上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然后从孩子的骶尾部长强穴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二、三节将孩子的背部皮肤捏起,双手交替捏脊至大椎穴,如此反复进行3次,在第4次和第5次时,每捏3次后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次,有时还会听到响声,最后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的脾腧、胃腧、肾腧各3~5次。”http://159.226.140.33/newpage116.htm
如果自己操作不好,可以到中医院请大夫做。

中医洗足的功效你知道吗

小儿脏腑娇嫩,体虚气盛,容易生病。中药洗足是一种流传很久的中医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将中药直接作用于双足,可以起到健脾胃、补肾益肺、增加食欲的功能。

中药洗足是一种流传很久的中医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将中药直接作用于双足,可以起到健脾胃、补肾益肺、增加食欲的功能。同时它还是一种良性刺激,可以活跃神经末梢,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治疗小儿疳积:

用白帆15克、陈醋30克煎汤,洗浴孩子的双脚。每次20分钟,每天2次。主要治疗虚寒型的疳积。

对于治疗小儿初、中期的'疳积,可用桃仁、杏仁、生山栀各15克煎汤,取药汁洗浴孩子的双脚。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治疗小儿口角流涎

取明帆15-20克,研成细末后,用水化开,再加温水,使水的温度保持在38-40度左右,水量以浸没孩子的足背为宜。每天用这个方法洗一次孩子的双脚,一般2-3次以后,孩子就可痊愈。

   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用菊花60克,煎成水以后洗浴孩子的双足,每天坚持1-4次,每次洗浴时间为15-30分钟为宜。

   治疗小儿肾炎水肿

取赤豆500克,加水5000毫升后,用文炎煎煮。等到赤豆熟透时,倒出药液,等它的温度比较适中后,用它来浸泡孩子的双脚。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对于以上是医疗法所用的药材,爸爸妈妈如果不能自己配齐,可以到当地中药店购买。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