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10大养生穴位治病又长寿

时间: 2023-08-25 08:59:59

一、“喜怒”侵害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如果活动过强、表现失当,就会导致疾病,损害健康。如果善於调控情绪,除掉不合理的喜怒,就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水準的提高。

二、“名利”干扰

一个热衷於“争名於朝、夺利於市”的人,只有断然去掉名利观念,才可能保持身心健康。

三、“滋味”妨碍

所谓“滋味”,不是指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而是指对大吃大喝、豪华餐饮的过分追求。如果总是迷恋於此种“滋味”,就会影响健康。

四、“声色”破坏

如果一个人迷恋於声色犬马,过著荒淫靡乱的生活,要想获得身心健康,就会“难於上青天”。

五、“神虑消散”影响

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為,要保持健康,必须守住精神,不要让它消散,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貌在其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曾引用嵇康的上述言论,并将“养生五难”定性為“养生之大旨”,给予很高的评价。

10大养生穴位治病又长寿

1、“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3、“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4、“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5、“殷门”穴(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昆仑”穴(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7、“后溪”穴(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8、“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9、“环跳”穴(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10、“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也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调控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中央,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哪些穴位按摩养生效果好?

中医中认为人体有许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能够刺激不同的穴位,达到养生或者治病的效果,通过按摩一些穴位能有很好的养生作用,而且按摩不同穴位的功效会有所不同,那么哪些穴位按摩养生效果好?适合按摩养生穴位有哪些?
1、适合按摩养生的穴位
1、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_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2、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3、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4、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5、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6、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7、“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8、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9、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2、提高按摩功效需注意
(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
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3、面部按摩的手法
(1)推搓手法
单手或者是双手着力于局部,用轻柔手法做单向的移动或者是前后的移动,让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推挤,有利于刺激该处并且促进新陈代谢。
(2)抚摩手法
在大片皮肤面上使用手掌,在小片皮肤面上使用手指端进行轻轻地环形而有节奏地抚摩,来回缓缓移动,不宜用力过大,常用于前额、面部、头皮的按摩。
(3)揉按手法
用手指指腹稍微用力作用于面部一定的部位,带动改处皮下组织进行小幅度的旋转和局部的按压,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4)叩拍手法
叩拍手法包括轻敲、掌击、掌劈等手法。轻敲为手指尖向下快速连续敲击皮肤;掌击为用整个手掌拍打皮肤;掌劈为用手侧交替连贯击打皮肤。这个手法动作能够帮助舒筋脉、活气血,解除肌肉痉挛、疲劳。
(5)抓捏手法
五指分开,满把挤捏某个部位为抓;用拇指、食指、中指挤捏肌肉等软组织为捏。手法灵巧、力度适中,沿着面部轮廓走向进行能够帮助恢复肌肉弹性,调节神经,开窍提神。

有哪些养生穴位?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怎样才能拥有以个好肌肤是每个女性朋友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在护肤美容方面,我们都尝试过很多方法,每天都会按时的涂抹护肤品,有些人还会吃一些美容养颜的圣品了,来保养肌肤。其实除了这些方法,中医美容专家还介绍了几种养生穴位能让你成功养出好肤色。
1、养生穴位
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肩窝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效用: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曲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效用: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效用: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效用: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效用: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效用: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效用: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肤过敏,毛发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泪等症。
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效用:足阳明胃经本身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可治疗面部痤疮,改善面部皮肤颜色,治疗口眼歪斜,还有隆胸丰胸,促进乳腺发育的功能,亦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症。
以上这些养生穴位经常按,就能起到养颜美容的功效了。中医里的美容方法特别多,想按摩穴位这样的简单方有不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护肤需求,来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美容法,只要方法得当,皮肤肤质就能变好了。
2、睡前按摩减肥
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不枕枕头,头侧向一方,上肢放松。另一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双腿拉开小弓字步,双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与背部贴紧),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将头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通过推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捏脊:一方俯于床上,暴露整个背部。另一方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将皮肤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4—6遍,算作1次。第2或第3遍时,每捏3下须将皮肤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4。5厘米)揉按一会儿,每晚1次。长期坚持,可健脾养胃,使人胃口好转,面色红润,并可防治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发展。
触腋:腋窝部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如他人用手触摸,被触者就会大笑,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夫妻间行此运动,则更加简便可行。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时,轻触腋窝,使其发笑,或经常轻抚、轻挠腋窝部,保持笑口常开。其强身奥秘,至少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淋巴结,可以加速神经体液循环,从而带动全身其他器官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二是触腋致笑。笑能带动身体所有器官都得到运动,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的分泌,提高肌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对脑、心、肺最为有益。
摩腹:此方可两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卧于床,搓热双手,手在脐腹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数十圈,注意力量适中。尔后以肚脐为中心,再按逆时针方向摩腹数十圈即可。现代医学证实,坚持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的纳谷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肌体代谢,能够防止和减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积,是减肥的一剂良方。

怎么按摩可以长寿?按摩哪些部位可以长寿?

按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放松方法,一般我们在比较劳累的时候可以选择按摩放松,按摩也有很多其他的好处,所以按摩对于身体整体是有很多好处的,所以养生也可以按摩,那么,一般怎么样按摩可以长寿呢?按摩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长寿呢?
1、按摩部位
(1)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2)腋窝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_窝
_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_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_窝。
(4)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5)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2、其它穴位
(1)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2)三阴交穴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3)神门穴
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4)关元穴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3、不适合按摩的情况
1.当肌肤处于敏感期、身体极度的疲劳或是醉酒后,不适合进行经络按摩;
2.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不适合按摩;
3.刚吃完饭后,不适宜立马进行按摩,至少在半小时以后才可以进行按摩;当然刚按摩完后,也需等待半小时,才可以进食。
4.高血压或发烧患者,不可以进行按摩,否则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加重病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