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首先在日常应该坚持锻炼,由医护人员牵引患者的身体重复的运动,这样才可以起到活血的目的。在肢体上的锻炼并不够,还应该让患者坚持行走才能够逐步的缓解患者的病症,坚持就可以看到效果。
l)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信通过本文可以学习到偏瘫患者的康复疗程,这些疗程比较的漫长。在患者选择疗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抚慰患者的情绪,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这方面还应该咨询医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有效的正确治疗。
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中风患者大部分会出嘴歪的症状,而在这种情况下,针久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那么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好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
1、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呢
1.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1.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1.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2、中风嘴歪怎么治疗
2.1、体针疗法
主要适宜于中风恢复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右手持针刺入穴位,在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反复重插轻提或慢慢刺入、少捻转、快速出针为补法,反复重提轻插或快速进针、多捻转、慢慢出针为泻法。肢体瘫痪者,常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肩髎、天井、外关、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环跳、风巿、阳陵泉、悬钟、丘墟、秩边、殷门、委中、承山、申脉等穴位。
2.2、头皮针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右手持针与头皮呈15~30度刺入穴位,在快速捻转2~3分钟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再留针30~60分钟后拔出,按压止血。
2.3、眼针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在局部消毒后,用一手按住眼睑,另一手持针快速刺入眼穴1~2分,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出针,压迫止血。中风后偏瘫者,取上焦区、下焦区;中风后口角歪斜者,取双上焦区。
2.4、艾灸疗法
适宜于中风各期。一般用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或用艾条点燃后熏灸穴位。中风发作期有阳气虚脱者,用艾炷隔姜灸关元、气海;缺血性中风所引起的偏瘫恢复期,用艾条温和灸百会、正营、神庭、曲鬓、承灵,或用艾炷灸关元、风巿、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间使、地机、血海、悬钟、足三里;中风后语言不利者,灸天窗、通里。
3、中风嘴歪扎穴要注意什么
针灸治疗中风病在早期介入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刺之补泻要结合病人的体质因人而异。
中风病人在予舌针治疗时要嘱患者不得言语、咳嗽,以防针刺穿透出血,个别有舌痛者,可待痛减后再予治疗。
对于神志不清者或烦躁不安者,一定要有其家属配合,方可针刺。
部分中风病人患侧肢体特别是下肢有不自主的突然屈曲内收动作,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膝关节压紧制动,以防出现弯针、断针现象。
中风嘴歪吃什么好
1、红薯
红薯是绝对的?高钾低钠?之王。有研究发现,红薯等富钾食物可将中风的风险降低20%。
2、菠菜
菠菜中的含氟-生齐酚、6-羟甲基蝶陡二酮及微量元素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健康。大量食用菠菜,可降低中风的危险。
3、胡萝卜
?-胡萝卜素能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物质形态,进而堆积在血管内,造成血液凝结成块。据测定,胡萝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比白萝卜及其他各种蔬菜高出30~40余倍。
4、柑橘
研究人员发现,类黄酮的总摄取量与是否发生中风没有关联,而大量摄入黄烷酮的人比摄入量最少的群体中风几率低19%。而95%的黄烷酮来自柑橘类水果。
5、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效果,对于减少中风发生,防止中风恶化或复发都是相当有益的。
中风嘴歪怎么调理
1、低脂饮食
禁吃食物有:肥肉、肥鸭肉、肥鹅肉、家禽皮、动物内脏(肝、肾、心、脑)、蛋黄、鱼子、腊肉、腊肠、虾、全脂奶、奶酪、巧克力、蟹黄、皮蛋黄、猪油、奶油、可可油、橄榄油、腰果等。
2、不宜过饱
更不要暴饮暴食。因为过度饱食后,代谢加强,使心肌耗氧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3、注意保暖
容易在寒冷,感冒,发烧时,遭到外界的病毒入侵。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4、注意休息
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多运动,保持身体的状态维持在最佳。可以适当的做做慢跑,散步,毽球等运动。
医学专家称,针灸能治中风偏瘫的选穴。中风偏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不灵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中风多由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火动生风,气血上冲于脑而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分清闭脱二症:若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闭症,治当开窍、泻热;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则为脱症,治当回阳固脱。
我国的传统医学通过3年的系统临床研究,证明了用针刺调理髓海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摸索出了一个以针刺治疗该病症并有确切疗效的穴位组方。它不仅可显著缩短食物通过口咽部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或去除会厌谷、梨状窝的食物残留及误吸。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介绍如下: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针灸治中风偏瘫的选穴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这种针刺疗法与上述所说国外流行的阶段性摄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相比,不但疗效更优,而且操作简便,起效快,费用低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