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中暑事故基本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组织措施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2)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的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4)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劳逸结合;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术措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温度。
3.卫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可能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二、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2)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喷淋。最终使肛温降至38°C左右,并防止温度复升。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
(3)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500~1000ml生理盐水。
(4)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由于中暑进医院输液的市民越来越多。记者走访各个医院、诊所,见到了不少中暑的市民。专家提醒市民,夏季要注意多吃果蔬,做好防晒避暑工作,保证睡眠质量。如果有头晕眼花等症状要马上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病症。
1、“中午11点,我正在汇鑫路上发放传单。”业务员张女士说,起初开始流鼻涕、出了很多汗,后来头晕恶心的感觉很严重,浑身无力。据了解,高温天气下,如果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就可能是中暑了。
2、“中暑是夏季常见病症之一,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容易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导致中暑。”济阳协和医院内科专家艾医生说,老人、婴幼儿、产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更容易中暑。
3、据了解,防止中暑要从饮食、外出预防以及睡眠等方面做工作。“夏日要多吃果蔬,如西瓜、葡萄、西红柿、苦瓜等,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其次要多喝白开水或绿豆汤,要注意不要因为天气热直接饮用冰镇水类,这样更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4、要尽量早出晚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以避免太阳的暴晒。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携带防晒工具,如太阳伞、凉帽等。
5、此外,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外出时穿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据悉,由于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于预防中暑。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中暑头晕吃什么呢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建议大家在炎热的夏季做好防暑工作,可以喝一些降暑的饮品,比如录豆汤之类的,不要只顾皮肤的防晒,却不注重防暑的重要性。夏季多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不要因为缺水而出现中暑现象,中暑让人身体无力,影响正常工作,所以大家要做好防暑工作啊。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治疗
立即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房间休息,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及对症处理即可恢复。
疑有低血压、休克循环衰竭倾向时,可酌情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体温升高者可物理降温。
重症中暑的治疗
热痉挛与热衰竭:立即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房间休息或静卧,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一般治疗 30 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热射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 5%~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 30 分钟内迅速将肛温降至 39℃ 以下,2 小时内降至 38.5℃ 以下。
目标温度管理:维持目标温度,降温治疗的目标温度应略高于正常体温。核心温度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直肠温度在 37.0℃~38.5℃。高于目标温度,继续降温治疗;达到目标温度,持续监测体温,避免体温过低或再次升高。
可供选择的降温方法(但不限于)
体外降温:电扇、空调等蒸发降温、冷水浸泡、冰敷、降温毯降温等。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净化(CRRT)或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 25~50 毫克加入 500 毫升补液中静脉滴注 1~2 小时。用药过程中需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 α 受体兴奋剂。药物降温目前无足够证据支持。
对症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
有效控制躁动和抽搐。
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休克者可用升压药,心力衰竭者可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
对于疑有脑水肿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脱水。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进行血液透析。
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