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保健养生

肝火旺怎么食疗怎么调理?

时间: 2023-08-26 05:54:06

从中医的角度看,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肝脏在五脏中也属木,故“春气通于肝”。也就是说,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同时,春季是生发的季节,肝主疏泄、主生发,容易造成肝火上炎。此外,天气转暖,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也开始蠢蠢欲动,病毒、细菌慢慢滋生,负责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肝脏一旦不堪重负,就会出现“急火攻心”的情况。

“肝火旺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效应’,这种热象会导致身体不同程度地‘冒火’。”戚团结指出,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常常舌质红,伴有面红耳赤、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心烦意乱等症状。日常生活中,爱吃辛辣、精神压力大、爱发脾气、肝肾阴虚的人,都是肝火爱找茬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肝火都一个性质。” 戚团结说,肝火有虚实之分。其中,实火多是阳热亢盛之火邪所致,以“外象”表现为主,春季若时常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情绪不稳定,就须警惕是肝实火;相反,虚火多为阴虚火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肝肾阴虚都是“导火索”,主要症状包括手脚心发热、盗汗、身体消瘦、舌红少苔等。此外,掌握下面几个技巧,也能帮我们自辨肝火的虚实。

首先,看舌苔。

舌质红且舌苔厚腻者多是实火;相反,舌淡红、苔泛白且舌苔少者一般为虚火。

其次,看小便。

小便色黄、气味重,多是实火;小便色淡、气味清,多是虚火。

再次,看大便。

大便干结多为实火;大便稀软或腹泻则是虚火。 戚团结提醒,清肝火若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这里给大家分别介绍几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实火以清肝为主。

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即可将火“泻”掉。中医认为,“肝主情志”,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情绪,凡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许多“火”就不会由内而生。另一方面,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多吃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莲子、绿豆、苦瓜、芹菜、西瓜、山楂等。还可以用玫瑰花、菊花、白梅花、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

虚火以调养为主。

相比实火,清虚火除了食物调养外,还要辅助强肝肾以进行“内调”。一方面,要坚持适量运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妨多出去走走,踏青、打球、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让人气血通畅,又可怡情疏肝,达到强肾、降肝火的效果。另一方面,多按“保肝”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内侧突出的骨头尖上方4横指处)等穴位都有很好的清肝补肾作用,每晚睡觉前按摩这些穴位或用拳头反复敲打穴区,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肝火旺的表现

1、肝火上炎

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肝火不得卧

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

3、肝火耳聋耳鸣

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4、肝火眩晕

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5、肝火月经先期

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瘀块,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6、肝热自汗

自汗之一,见于《证治汇补·汗病》章。因肝热所致,常兼见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敛汗,可用逍遥散加减。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