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1、心血虚是因心血不足,心体失养,故要避免外界的恶性刺激,以免突受惊恐,加重心神不宁之症。
2、心血虚,宜安静休息,不宜过劳或思虑过度,暗损心血加重病情。但也不宜过逸,否则气血运引不畅,因“久卧伤气”,导致气血停滞,可诱发“厥心痛”,应在体力许可范围内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气血畅行。
3、心血虚患者可按摩膈俞、神堂、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轻揉按压五分钟,每日2~3次。
4、精神及生活护理较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惊恐、焦虑的不良情绪。病人居处的环境应安静,严禁喧哗,且应空气新鲜,干净舒适,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
5、心气亏耗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脉象的变化。过快、过侵及促、结、代等间歇脉,要及时调整方药,观察病情,结合病情迅速进行辨证处治。
#气血不足在中医可以治疗吗#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 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虚:面色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气血两虚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表现1:眼睛混浊、眼睑发白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是清澈明亮、神采奕奕的,那说明她是气血充足的。如果眼睑发白、没有血色,那就表明肝脏的气血不足;而如果出现 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两目呆滞 的情况,那很可能就是气血不足或气血衰弱的症状了。
表现2:出现耳鸣
根据全息理论,耳朵是人体的缩影 ,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耳朵的颜色淡白,多是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则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如果出现耳鸣或间接性耳聋的情况,则有可能是肾气虚弱的表现。
表现3:头发干燥、易脱落
人体的头发与肝和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肝血不足容易出现头发生长缓慢、易干枯的情况。而如果出现头发大量脱落,并且头发越来越稀疏的状况,那么就要警惕是不是整个身体的气血都出了问题。
表现4:入睡困难、失眠多梦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这说明你的气血很足。 而如果出现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失眠多梦等情况,都有可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此外,爱睡、嗜睡也是气血虚的表现之一。
表现5:手凉脚凉、出虚汗
手和脚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如果气血充足那么手脚总会是暖的。 而如果手心偏热、出汗或是手脚冰冷,则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而上述症状往往还会伴随精力衰退、疲劳乏力。
表现6:面色苍白、皮肤暗黄
一个人的面色其实也是气血的“晴雨表”,如果女性出现皮肤粗糙、没光泽、暗黄,并且容易长斑等症状,都代表着身体状态不佳,甚至是气血不足。
表现7:牙龈萎缩、牙隙变大
如果成年人出现牙龈萎缩,牙齿的缝隙变大了,吃东西时越来越容易塞牙等情况。那么就要及时留意身体的状况了,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的前期征兆。
1.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因为 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通常,你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爬山、游泳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有助于气血的恢复。
2.调理肠胃
气血不足首先要调胃,调胃要从饮食入手。 应该多吃南瓜、山药、莲子、豌豆、薏米等对脾胃有益的食材,也可以尝试喝一些对胃有帮助的茶。
3.饮食调节
当出现气血不足时,多吃红枣、猪肝、瘦肉、桂圆、红糖、菠菜等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作用 ,女性在经期也可以多吃,对身体的恢复会有很好的效果。
4.药物调理
如果是脾气虚,经常会出现腹泻、腹胀,可以通过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中药进行调整。 如果是肺气虚,经常会感冒,可以通过服用 玉屏风散 来调节。如果是肾气不足,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乏力、出汗等症状。此时可服用 金匮肾气丸 进行调理。此外,还可制成药膳调理, 如四物汤、归脾汤等。 都有很好的补气养血的功效。
5.药膳调理
这是气血两虚最常见的调理方法,效果相对较快。可以吃 四君子汤, 用炙甘草、人参、茯苓、白术,然后和羊肉一起炖着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四物汤则是用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加适量水煎煮后空腹服用,起到补血的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使用。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科刘主任,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跟我私信沟通,我看到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复,祝大家身体 健康 。
气血两虚即是气虚与血虚的症状并存,一般中医讲气血是一体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互相滋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气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气虚者多表现为乏力、健忘、面色黄或苍白、有气无力、轻微活动也大汗淋漓、心悸气短、胸闷、反复感冒病程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小便频数、大便困难、脉搏弱而有心律不齐等,只要具有上述2~3个症状,即可判断为气虚。
血虚:血虚者多表现为脸色枯黄或苍白、唇舌淡白、指甲发育不良、头发枯干、皮肤干燥、头晕眼花、精神不振、心悸耳鸣、失眠多梦等,只要具有上述2~3个症状,加之血液检测,即可判断为血虚。
概念
1.气中医学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凡是七情和冷热等刺激,均能影响及气而发生病变,故不论外感还是内伤都有气的病理现象,因而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主要是: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为此,治疗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法则。气分不和可以影响血分,尤其是气机障碍能引起水湿痰浊等疾患,故治血病、水湿疾病,常有气分药结合使用。
2.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为病症。造成血病的原因,或由冷热刺激,或由思虑和疲劳过度,或久病耗损,或跌仆刀伤,流血过多。临床上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
气血不足饮食调养,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富含营养的同时,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补气的食物包括: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