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达到强壮肾脏功能,可以采取一些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有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腰肌劳损,预防腰膝酸软的效果,能够增加肾脏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强肾壮肾,比如说拉耳屏方法,磨全耳方法,另外还有脚心按摩方法等等,都是比较好的强身按摩的方法,在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按摩。
一、拉耳屏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拉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复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按摩能强肾,而且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任何人实践操作。
三、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常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增进睡眠,对肾亏造成的眩晕、失眠、头疼、耳鸣、咳血和鼻塞等有一定的疗效。
脚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四、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往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五、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人们生活中总说“肾虚”,但是肾虚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实际上女性也很容易受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肾虚,并且女性社区的比例不低于男性,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都会让肾脏加速衰老。
2、饮食不当。对于生活习惯不良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肾虚,例如大量的喝咖啡,喝烈酒,大量抽烟,爱吃大鱼大肉油腻的食物都会伤肾,饮食过咸就会伤害血液,会伤肾,饮食过于油腻就会抑制肾阳,而狂烈的饮酒会导致肾阴。所以平时的饮食还是要以清淡为主,均衡营养。
3、反复感冒。俗话说“百病皆有感冒起”,感冒是世界上唯一不能真正治疗断根的病,寒气往往是最直接损害肾脏的凶手,尤其是秋冬季节,稍微有一些穿着不适宜,就很容易寒气入侵发生感冒。如果伸进的时间比较长,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2、按摩腰部。肾脏就处于人体的腰部之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两手掌搓热后分别放到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热感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0下,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
腰部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1.揉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前脐中(神阙穴)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重复操作36次。意守命门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温肾阳、利腰脊等作用。
2.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腧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意守肾腧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3.揉腰阳关穴:腰阳关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反复做36次。意守腰阳关穴。督脉为阳经,本穴为阳气通过之关。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4.揉腰眼穴: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做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5.捶腰阳关穴: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
6.拿委中穴: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正中处。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时拿揉(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对称施力拿、揉)两下肢委中穴,约1分钟。《针灸大成》中说:"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