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杏香兔耳风软胶囊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2255
杏香兔耳风软胶囊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9-11 01:05:27

杏香兔耳风软胶囊每次的药物用量是4~6粒,每天服用3次即可,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还需要注意,如果正在服用其他的药物,在服用上述药物之前,需要先咨询医生,然后再进行服用。另外,如果服用上述药物两周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0 05:05:48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30 05:05:48

    您好,杏香兔耳风胶囊(民济)该品有清热解毒,祛瘀生新
    。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病,表现为白带过多,色黄稠粘;慢性宫颈炎见以上证候者。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30天为一疗程。饭后20分钟左右服用.祝早日康复。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30 04:04:38

    杏香兔耳风胶囊这是个中成药,也是妇科药。可不要被其药名误导了,它里面都是中药成分,没有什么兔耳朵的。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杏香兔耳风胶囊的临床用药主治,效果,用量等这些知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1、效果如何
    想要知道杏香兔耳风胶囊效果怎么样,首先我们要看一看杏香兔耳风胶囊的成分都有哪些,具有什么功效。杏香兔耳风胶囊是由杏香兔耳风和白术制成的药物,所以具有祛瘀生新,清热解毒的功效;因为杏香兔耳风是非常珍贵的药材,而且药效非常好,再和白术一起制成药物,会有想象不到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以上症状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只要按照规定服用,都能迅速的缓解和治疗病情。
    杏香兔耳风胶囊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日两次,每次六粒;因为是由中药制成的,所以目前为止杏香兔耳风胶囊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还尚不明确。因为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所以患者们如果需要同时服用两种甚至多种药物,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了杏香兔耳风胶囊效果怎么样之后,希望患者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同时保持饮食清淡和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样才能对病情的恢复更有帮助。希望大家在看了此文后,可以在这方面有个新的认识。
    2、有副作用吗
    药物的副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副反应,往往有的时候副作用会给人们的身体留下一些后遗症现象。因此大家在使用药物时都应该要先了解药物的具体副作用有哪些,虽然杏香兔耳风胶囊是属于中药制剂的药物,但是杏香兔耳风胶囊副作用也是存在的。极少数患者在服用药物初期是会感觉到恶心,胃部不适的情况。但在服药物1-2天之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的消失。
    此外,患者如果是孕妇或哺乳期的女性应禁止服用这种药物,这种药物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也应该要注意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在通常的情况下,每日3次,每次2-3粒。3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使用药物7天之后没有好转的绩效应停止用药。患者如果患有慢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应禁止使用这种药物,以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之前,请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3、功能主治
    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的禁忌尚不明确。患者们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用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
    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用于湿热下注所致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女性私处炎,白带等症。子宫内膜的慢性发炎叫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而来;也可由长期的输卵管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扩散而成;宫内节育器、分娩或流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及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也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与女性私处内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细菌的侵袭,发生慢性炎症。
    子宫内膜炎的患者需要加强营养,多食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膳食,可吃鸡肉、瘦肉、虾、牛奶、豆腐、豆类等。少食脂肪和糖;口味要淡些,少食盐。白带增多者,可多吃韭菜、扁豆、小米、豆腐、莲子、核桃、白果等食物。
    4、用法用量
    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服药注意事项是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少女、绝经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带下清稀者不宜选用;经期、哺乳期慎用。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带下伴阴痒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有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杏香兔耳风胶囊的用法用量

杏香兔耳风颗粒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