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桂紫金膏的禁忌尚不明确。
孕妇应禁止将药物贴于腰腹部。本药物主要的成分是当归、没药、肉桂、乳香、木瓜、独活、白芷组合成的黑膏药。药物的有效期是36个月,如果在使用药物时发现药物已经过了有效期,可能药物的性状也发生了改变,这时要立即停止使用。
目录1拼音2火腿的别名3营养价值4火腿的选购5火腿适合的人群6火腿的食疗功效7火腿的食用建议8《*辞典》:火腿 8.1出处8.2拼音名8.3火腿的别名8.4来源8.5性味8.6功能主治8.7火腿的用法用量8.8注意8.9附方8.10摘录 附:1用到中药火腿的方剂2用到中药火腿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火腿 1拼音
huǒ tuǐ
火腿即猪的腿腌制而成,《东阳县志》中称熏蹄,《宦 游笔记》中称兰熏,历史上总以浙江金华火腿驰名天下。清代 医家王孟英称赞说:以金华之东阳,冬月造者为胜,浦江、义乌稍 逊,他邑不能及也。逾二年,即为陈腿,味甚香美,甲于珍馐,养志 补虚,洵为极品。
火腿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的肉制品,目前除少数伊斯兰教国家外,几乎各国都有生产和销售。世界著名的火腿品种有法国烟熏火腿、苏格兰整只火腿、德国陈制火腿、意大利火腿、苹果火腿等。
2火腿的别名兰熏、熏蹄、南腿
3营养价值1. 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
2. 火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适度的脂肪,十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3. 火腿制作经冬历夏,经过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
4火腿的选购云腿位列中国特产有“三腿”之名,不仅行销国内,且在东南亚等地享有盛名。 云腿讲究“四秘”之法,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割秘”是割腿时讲究刀功,把猪后腿割成“琵琶式”,油膜必剔除干净。“腌秘”是讲究乘鲜腌即所谓“血腿”,虽隔一夜,必失其美味。用云南磨黑盐与川盐腌成风味有所不同,前者色艳,后者味香。盐分合适,云腿可藏二三年,其味由香转甜,极其美妙。“藏秘”是讲究保藏,而陈腿则不应使其透气。“食秘”是讲究各种吃法,特别用于提味效果极佳。 云腿腌制到其表面稍现绿色时,在三个部位用大针刺入后拔出嗅品,达到“三针清香”说明已腌制成功。此时剖开,鲜红牙白,色彩诱人,香味扑鼻,食之回味。
如将火腿放入冰箱低温贮存,其中的水分就会结冰,脂肪析出,肌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腐败。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日光照射,日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会使火腿脱水,质地变硬,引起变色、变味,产生哈喇味,甚至腐败而不能食用。
5火腿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气血不足者食用;适宜脾虚久泻、胃口不开者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虚劳怔忡、腰脚无力者食用。
2. 脾胃虚寒的泄泻下利之人,不宜多食;老年人、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患有急慢性肾炎者忌食;凡浮肿、水肿、腹水者忌食; 感冒未愈、湿热泄痢.积滞未尽、腹胀痞满者忌食。
6火腿的食疗功效火腿肉性温,味甘咸;
具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滋肾填精之功效;
可用以治疗虚劳怔忡、脾虚少食、久泻久痢、腰腿酸软等症。
江南一带常以之煨汤作为产妇或病后开胃增食的食品;因火腿有加速创口愈合的功能,现已用为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7火腿的食用建议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
1. 火腿肉是坚硬的干制品,要炖烂很不容易,如果在炖之前在火腿上涂些白糖,然后再放入锅中,就比较容易炖烂,且味道更为鲜美;用火腿煮汤时也可以加少量米酒,能让火腿更鲜香,且能降低咸度;
2. 整只火腿用刀切开很不容易,若以锯代刀,便可获得理想效果;
3. 火腿贮存:
火腿存放时,应在封口处涂上植物油,以隔绝空气,防止脂肪氧化;再贴上1层食用塑料薄膜,以防虫侵入; 夏天可用食油在火腿两面擦抹1遍,置于罐内,上盖咸干菜可保存较长时间;将火腿用保鲜纸包扎密封,放冷藏室中即可,不宜放冷冻室。
8《*辞典》:火腿 8.1出处《药性考》
8.2拼音名Huó Tuǐ
8.3火腿的别名熏蹄(《东田县志》),兰熏(《宦游笔记》),南腿(《本草求原》)。
8.4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腿腌制而成。
8.5性味①《药性考》:"咸,温。"
②《纲目拾遗》:"味咸甘,性平。"
8.6功能主治健牌开胃,生津益血。治虚劳怔忡,胃口不开,虚痢,久泻。
①《藏药秘诀》:"生津,益血脉,固骨髓,壮阳,止泄泻,虚痢,蓐劳,怔忡,开胃安神。"
②《药性考》:"开胃宽膈,病人宜之。"
③《纲目拾遗》:"陈芝山云,和中益肾,养胃气,补虚劳。"
④《随患居饮食谱》:"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滑疮。"
8.7火腿的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熬汤。
8.8注意《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未清,湿热内恋,积滞未净,胀闷未消者均忌。"
8.9附方①治久泻:陈火腿脚爪一个,白水煮一日,令极烂,连汤一顿食尽。(《救生苦海》)
②下气、疗噎、腹痛,或三、四日不止:火腿肉煎汤,入真川椒在内,撇去上面浮油,乘热饮汤。(《纲目拾遗》)
8.10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火腿的方剂 消积饮方名:消积饮组成:陈年火腿骨(煅黑,研细)3钱。主治:积食。用法用量:用火腿肉1斤,煮熟,去汁上肥...
火腿红曲散拼音:huǒtuǐhóngqǔsǎn处方:陈火腿骨(煅存性,研末)、红曲松花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
猪肤汤ūfūtāng《医学碎金录》:方名:猪肤汤组成:火腿(熬清汁,去浮油)炒米粉。主治:肺病。用法用量:...
痢疾散加至1钱,小儿减半,水泻,米汤调服;噤口痢,用陈火腿脚骨蒸汁,吹去油调服。赤痢,加灯心30寸;白痢...
四神煎碗,再入金银花1两,煎1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如涌泉,待汗散后,徐徐去被。...
更多用到中药火腿的方剂水成珠,入章丹一百两搅匀成膏,取出放入冷水中,出火毒后加热溶化。另兑细料:乳香二两,没药二两,潮脑...
筋骨止痛膏功能与主治:舒筋活血,搜风散寒。用于筋骨麻木,腰腿臂痛,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绿樱膏用量:将膏药浸于温水中,用手捻开,摊于布上(切忌火烤)贴于患处。规格:每块重7g贮藏:密闭,置阴凉...
阿魏麝香化积膏,追风散寒,活血祛瘀。用于虚寒痞块,肚腹饱胀,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脾湿胃寒,妇女血寒,行经腹痛。用...
伤科壮骨膏: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腰腿、筋骨疼痛,瘀血青肿。规格:每张净重(1)10g...
更多用到中药火腿的中成药(嘉乡肉陈火腿骨猪项上蜻蜓骨雄猪眼梢肉制火腿法)俗名火腿,出金华者佳。金华六属皆有,惟出东阳浦江者...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兽部]制火腿法李化楠醒园录有腌火腿法∶每十斤猪腿,配盐十二两,极多加至十四两,将盐炒过,加皮硝末少许,乘猪盐两热,...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兽部]陈火腿骨不能消者不药良方∶陈年火腿骨黑色,研末三钱,用火腿一斤,煮熟去汁上肥油,取清汤一碗,将末送下。鼠咬...
《重庆堂随笔》:卷下其体气脏性之何如,而后辨其药之宜否也。兰熏一名火腿,和中养胃,补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兽部]嘉香肉不可以。贴附桂紫金膏主要是由于出现了气血虚,行经不畅,痛经等症状,治疗这些症状需要保持身体温暖,开空调会导致身体受凉,影响附桂紫金膏的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在贴附桂紫金膏的时候,尽量避免身体受寒,避免开空调。觉得太热或者不舒服,可以选择其他方式降温,如喝凉水、擦汗等。附桂紫金膏是一种中药膏药,主要用于治疗经血不调,血海虚寒,行经腹痛等妇科疾病。主要成分是附子、防风、杜仲、白芷等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的中药。
你好,可以的
1、一般使用一代宗师附桂紫金膏1~2个月左右,睡眠明显改善,不失眠,不多梦,身体气血充沛, 脸上恢复光彩。并且对于小产后的气虚血亏、防止恶露、不断凝结不下,以用药25-30天为佳。
2、产后身体虚弱,创伤未恢复的女性以及产后睡眠不好,恢复慢,需要调理的女性都适用于
一代宗师附桂紫金膏。
您好,这需要看您的病情轻重,请仔细检查后配合医院积极治疗,可根据治疗情况受孕的。以下是对该病的一些治疗知识,希望能给您帮助:
因本病是受激素影响而发生的疾病,故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对激素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时用手术治疗。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尚不满意。
一、定期随访:
如患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症状轻或无症状,可暂时观察,定期随访,对不孕者可鼓励其妊娠,往往经妊娠分娩后症状消失而愈。随访期间病情加重则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二、激素疗法
1.雄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有特效。常用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口服;或丙酸睾丸酮25mg,肌注,每周2次,2~3个月后停药观察。每月剂量不能超过300mg。否则可发生男性化表现。
2.假孕疗法:即口服避孕药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方法。常用的药物有乙酸孕酮、安宫黄体酮、甲地孕酮、18甲基炔诺酮等,均可用于治疗本病,一般常用剂量为避孕剂量的4倍以上,并辅以一定量的雌激素,常用炔雌醇,以防止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一旦发生突破性出血,可将雌激素剂量增大。一般主张持续给药6~12个月。
3.假绝经疗法: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用丹那唑 400~800mg/日,分2~4次口服,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当出现闭经后剂量逐渐减少至每天200mg,疗程6个月。
4.甲氧萘丙酸钠: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适用于痛经明显而体征轻微或不适宜手术与激素治疗的患者。其用法为痛经时口服甲氧萘丙酸钠2片(每片275mg),然后根据情况每4 ~6小时服1片,维持3~5天。一般无明显副反应,少数可出现疲乏,轻度头痛,胸痛等症。
5.三苯氧胺(TMX):一种合成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常用量每次10mg,日2次,连服6个月,不抑制排卵,血清LH和FSH无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能受孕,动物实验表明无致畸作用,副作用少,价格低廉,但效果不如丹那唑,停药后复发较快。
6. 孕三烯酮:是一种抗雌激素类药物,剂量为每周2次,每次2.5mg,于周期的第一周开始服用,连续服6个月,如在治疗后一月未发生闭经,则增加剂量,每周3次,每次2.5mg,停药后月经平均在33日内恢复。副作用少而且轻,不影响肝功能,生育力的恢复与丹那唑相仿。
7. GnRH显效剂:能抑制性腺激素分泌,使异位内膜的生长受抑制。有鼻腔吸入和皮下注射植入两种。剂量分别为每日3次,每次300ug,共用6个月,每6周皮下注射1次,每次6.6mg,共3次,药效以皮下植入较好。副作用乃为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三、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除疼痛,切除盆腔包块,治疗不孕及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1.保守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手术范围有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盆腔病灶,子宫悬吊术,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合并有子宫肌瘤时同时切除,有严重痛经者,多主张将骶前神经切除。术中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适合于年轻患者持久不孕,保守治疗无效时,或严重痛经,药物不能缓解者。术后的妊娠率为40~60%。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2.半保守手术:主要是切除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保留卵巢功能。适用于45岁以下,无生育要求,或病灶范围广泛,无法保留生育功能者,或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者。术后复发率较低,仅为2~3%。
3. 根治手术: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不保留卵巢功能。如粘连严重行全子宫切除有困难时,可行次全子宫切除或仅切除双侧卵巢。适用于近绝经期,或虽年轻但病情严重者。术后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对症状严重者,可给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用药复发时应及时停药。
防治要点
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酌情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多考虑药物治疗,尽可能保留卵巢及生殖功能。
药物治疗有:①假孕疗法:应用大剂量含有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甾体药物造成假孕的治疗方法。使异位内膜转化为蜕膜,以后蜕膜坏死、吸收和消退。Kistner介绍每天用炔诺酮5mg、炔雌醇0.075mg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持续给药6-12月,症状明显缓解,病灶缩小或消失。停药后部分患者可复发。治疗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可恢复排卵功能。治疗后的妊娠率为30%-43%,适用于病情较轻,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以及手术后症状复发患者。②假绝经疗法:采用人工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衍生物达那唑。该药具有微弱雄激素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直接影响卵巢甾类激素产生,使体内雌激素下降而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患者出现闭经,但其FSH及LH属低值而非高值,故又称假绝经疗法。Domoski报告用本药治疗后的妊娠率为72%,治疗期间症状100%缓解,体征改善达85%。停药后有15%30%复发。常用剂量为每日400-800mg,分2-4次口服,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药,连续治疗3-6个月。停药数周内即可恢复排卵。其不良反应为潮热、出汗、痤疮、水肿、体重增加等。其他有SGPT升高,这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引起胆汁郁积所致,停药后即可恢复。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如合并子宫肌瘤时,还可以促使其萎缩,但其价格昂贵,尚难普遍应用。③药物性切除卵巢:即采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长效GnRH-α)。药物作用是明显抑制FSH水平,减少卵巢雌激素的分泌。Meldrum报道于月经第5日开始,用GnRH-α100μg,皮下注射,1次/dx28d,治疗一个月测血雌二醇明显减低,与卵巢切除者相仿。治疗时病人症状改善,停止治疗一周后重新恢复月经,长程治疗和卵巢切除相似,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肯定的方法。
手术治疗:①保守手术:适用于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盆腔病灶、子宫悬吊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等。如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病灶,术后宜用药物治疗3-4月。保守手术后的妊娠率为40%-60%。②半保守手术:对无生育要求者,或病情需要切除子宫而较年轻者,尽可能行保留卵巢的半保守手术,保留一侧或双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免术后出现绝经期综合征。③根治手术:病情较重,年龄较大者可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达到根治目的。如粘连严重,切除子宫有困难时,可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或仅切除双侧卵巢。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气滞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不孕,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5g,元胡15g灵脂15g,丹皮10g,乌药15g,香附15g,炙甘草10g。若气滞为主,胀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为主,痛甚于胀,加用蒲黄15g,重用五灵脂20g;疼痛剧烈加全蝎3条,三棱15g,莪术15g;有症瘕加血竭15g,穿山甲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术15g;月经量多加蒲黄15g,茜草159,三七面10g(冲服)。
2. 寒凝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黑有块,块下痛减,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痛甚则呕恶,或不孕,舌暗,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g,干姜15g,元胡15g,灵脂15g,没药15g,川芎10g,当归20g,蒲黄15g,官桂15g,赤芍15g。若腹痛甚剧,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阳虚内寒者加人参15g,熟附子15g,仙灵脾20g;湿邪较重,兼有胸闷腹胀,舌苔白腻者加苍术15g,橘皮10g,泽兰15g,茯苓20g。
3. 气虚血瘀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或多或少,色谈暗质稀,有块,舌体胖,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阳,活血祛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芪3Og,当归2Og,赤芍15g,地龙20g,川芎1Og,桃仁15g,红花15g。汗出畏冷者加挂技15g,白芍15g;腹痛剧烈者加艾叶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没药15g;恶心呕吐加吴茱萸15g,干姜10g,姜半夏10g;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芦巴15g,补骨脂20g。
4. 热郁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发热,腹痛拒按,甚则经期高热,直至经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月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周期提前或经期延长,量多,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性交疼痛,舌质红,或边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和营,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生地30g,赤芍20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0g,牛膝10g,甘草10g,桔梗10g,丹参20g,丹皮15g。经行发热者加黄芩15g,青蒿15g;大便干结加大黄15g,枳实10g;腹痛者加鱼腥草20g,地鳖虫15g,五灵脂15g;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5g,黄芩15g。
5. 肾虚血瘀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腰部酸胀,月经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块,不孕,头晕目眩,大便不实,小便频数,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20g,当归20g,枸杞子20g,杜仲15g,菟丝子2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白芍20g。腰背酸痛甚者加仙灵脾20g,寄生15g,狗脊15g;大便不实加补骨脂20g,赤石脂20g。
验方: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 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中成药:
1.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2. 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3.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1、体针:取穴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7次,每次留针20分钟,经前或经期治疗。
2、耳穴压籽:取穴子宫、内分泌、肝,用磁粒或王不留行敷贴穴位,每日多次按压刺激,用于治疗痛经。
3、沿任脉上下按摩,起于神阙,逐次按摩气海、关元、天枢、四满、归来、子宫、气冲穴,每穴按摩1分钟,从经前7天开始,至经后3天止,适用于痛经为主者。
其他疗法:
(一)饮食疗法
1.月季花汤:月季花 15g,红糖适量,煎汤顿服。适用于气滞血瘀的不孕症。
2. 山楂炭30g,红糖30g,向日葵子15g,煎汤2 小碗,日2次分服。适用于血瘀型痛经。
(二)敷贴疗法
1.麝香粉加香桂活血膏或丁桂散加香桂活血膏外敷下腹部。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包块近腹壁者。
2.附桂紫金膏:每次1贴、贴于小腹部,温热化开。用于它寒之痛经、症瘕。
(三)灌肠疗法:丹参30g,三棱20g,莪术20g,当归20g,红藤30g,败酱草20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5g,元胡15g,大黄15g,上药浓煎100ml,每晚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期停用。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之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四)阴道纳药法:钟乳石、乳香、没药、血竭、三棱、莪术各等份,压面过筛,消毒备用,每次取药末5~10g,纳入阴道后穹隆,然后用有尾棉球填塞,24小时后取出,每3天1次,从月经干净后开始,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用2~4个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穹窿结节或子宫直肠凹陷包块者。
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较难治的疾病,不论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远期疗效都不令人十分满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一、减少激素类药物用量,配以中药治疗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故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但疗程长,往往需要半年以上,且副作用较大,有男性化表现,闭经,绝经期综合症等,治疗期间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又给患者带来新的病痛,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如中西医结合,可先用激素疗法治疗1~2个月见效后即可停用,继而改服中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治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清热,补肾等法,同时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口服不同的汤药以调整月经周期,
特别是在经期活血化瘀因势利导,使原有陈旧性瘀血病灶随经血而去,同时又可防止新的瘀血病灶产生。消除了痛经,并可起到调经助孕的作用,即减少了激素药的用量,又使机体阴阳达到平衡,气血调畅,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且中药无明显副作用,在治疗期间可以妊娠,患者容易接受。
二、人工流产术后用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从临床报道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宫内置环密切相关,为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可采用中药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口服中药促进宫内瘀血排出,以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平衡,清除人流术时倒流盆腔的血液和防止宫内血液倒流,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从预防角度看中医中药治疗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补肾活血将可能成为今后治疗的方向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主要是血瘀所致,故在治疗上始终不离活血化瘀。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是由于肾虚而致血瘀,尤其是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原因的80%以上是由于高泌乳血症,卵泡发育障碍,黄体不健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所致,采用补肾养髓,疏肝活血化瘀,使本病的受孕率进一步提高,因此认为中医辨证应以肾虚、肝郁血瘀更为科学。还有人认为温肾药确有类似内分泌激素作用,能调节性腺和肾上腺功能,并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素。另外补肾药具有一定的雌、孕激素样作用,因此补肾活血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向,人们将期待着一种新的方法和药物治疗本病,无副作用且可治愈疾病。
治疗时要审因论治,针对瘀血这一实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再根据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益气补肾,清热消症等法。并在治疗时结合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及不同体质分别论治,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并可配合针灸,中药外敷及灌肠等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病的治疗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实勿忘其虚"、"补虚当顾其实"的原则,以活血祛瘀为主,并根据不同病因疾型兼而治之。如气滞者治以理气疏肝;寒凝者治以温经散寒;气虚者治以益气升阳;热郁者清热和营;肾虚者治以补肾调经。并根据病之新久,体质强弱而决定是以祛邪为主还是扶正祛邪,或是先扶正后祛邪,临床要灵活掌握。同时可结合月经的不同时期血海的盈亏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法。一般经前以调气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温经止痛为主;经后以益气补肾,活血祛瘀为主。即经前经期以祛邪为先,经后则扶正祛邪。本病在临床以口服汤药效果较好,为提高临床疗效可同时配合针灸、灌肠、外敷药膏等,可以缩短疗程,加速疾病痊愈。
疗效及预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
(1)保守疗法:①痛经消失;②月经正常;③子宫正常大小,粘连吸收,结节及增厚消失。
(2)手术疗法,①主要病灶己切除,残存粘连或增厚组织基本消失;②临床症状消失;③腹部或其他伤口愈合好;④术后恢复好。
2.好转
(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腹部包块缩小。
3.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预防:
本症的预防应着重:①防止经血倒流:先天性生殖道畸形阻碍经血外流的应及时手术治疗,经期一般不作盆腔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要轻,避免挤压子官。②避免手术操作引起子宫内膜种植:如剖宫取胎时,应用纱布垫保护手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腹壁切口,经前禁作输卵管通畅试验、宫颈冷冻、电熨、锥切和整形术等。人流吸宫时,宫腔内负压不可突然降低,吸宫后不宜用手挤压子宫。③适龄婚育和药物避孕:妊娠和抑制排卵可减少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以上供您参考。
祝节日愉快,安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