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乌金片的副作用

时间: 阅读:12909
乌金片的副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07-26 20:26:37

乌金片的副作用目前是尚不明确的。

该药物虽然属于中成药,但是其中含有的三棱、莪术、艾叶、熟地黄、香附、百草霜、蒲黄、吴茱萸等中药成分,在和其他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要提前咨询医师,或者药师。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30 23:23:01

    乌金片是一种妇科常用药,现在很多女性朋友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男人也是如此,但今天小编主要来说说,乌金片在妇科疾病方面的治疗作用。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乌金片,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乌金片来月经可以吃吗,乌金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吧。
    1、药物作用
    乌金片的主要作用是调经化瘀,可用于气郁结滞,胸胁刺痛,产后瘀血,小腹疼痛等。乌金片是妇科用药,主要成份都是中药,一般来说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乌金片的主要成份是蒲黄、百草霜、益母草、熟地黄、艾叶(炭)、三棱、延胡索、香附、白芍、补骨脂、吴茱萸、川芎、莪术、木香、当归、小茴香油。
    益母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等,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也可以服用当归。
    2、能养胃
    乌金口服液主要是从“乌金石”中提取的黄腐酸钠的有效成分。这种成分具有止泻,消炎活血,止血,对于消化系统问题引发的肠胃问题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帮助恢复肠胃健康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调节机体微循环的作用。
    除了对于肠胃功能恢复之外,乌金口服液对于高血压患者也有治疗作用,由于胃寒胃虚,而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有淤结而导致的高血压病症患者。
    由此可见,平日里应当多关注自己的消化系统,小编经常听起身边的朋友说胃痛,或者稍微吃点油腻的食物,反应就特别严重,容易引起拉稀,面色蜡黄虚弱等现象。这些病症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通过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才能够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劳逸结合,注意休息,肠胃问题过于严重的话容易引起对于胃黏膜的破坏,因此选择中药或者乌金口服液来调理消化系统的病症,能够由表及里,标本兼职,让身体机能恢复健康。享受健康的生活与工作。
    3、孕妇慎用
    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常见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病症,目前乌金片的不良反应和禁忌尚不明确。但是对于孕妇却是要慎用的,如有相关症状,最好先去咨询医生,以免对胎儿不利。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30 23:23:01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Tiě Bāo Jīn
    【英文名】Root of Lineate Supplejack
    【别名】 狗脚利、提云草、小桃花、老鼠草、老鼠耳、老鼠乌、鼠 *** 、乌金籐、老鼠乳、鼠米、乌瘀头、乌李楝、乌龙根、乌儿仔、小号铁包金、乌石米、老鼠屎。
    【来源】
    药材基源: 为鼠李科植物铁包金及光枝勾儿茶的茎籐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erchemia lineata (L.)DC.[Rhamnus lineata L.]2.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var.leioclad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末初秋,孕蕾前割取嫩茎叶,除去杂质,切碎,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1.铁包金 籐状灌木,高1-4m。嫩核黄绿色,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不超过2mm;托叶披针形,略长于叶柄,宿存;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2cm,宽0.4-1.2cm,先端钝有小凸点,基部圆或微心形,全缘,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4-5对,稀6对。花两性或杂性,2-10余朵族生于叶腋或枝顶,呈聚伞总状花序,花序轴被毛;萼片5,长2-3mm,线形或狭披针形;花瓣5,匙形,白色;雄蕊5(6);子房2室。核果圆柱形,肉质,长4-5mm,熟时黑色或紫黑色,有宿存的花盘和萼简。花果期8-10月,果期11月。
    2.光枝勾儿茶 籐状灌木,高3-4m。小枝、花序轴及果便均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6mm,上面被疏短柔毛;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圆形。花两性,浅绿色或白色,无毛,通常2-10个簇生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总状花序,或稀下部具短分枝的窄聚伞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花5基数;萼片卵状三角形或三角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核果圆柱形,顶端尖,成熟时红色,后变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盘和萼筒。花期夏、秋季;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山野、矮林、路旁、坡地及丘陵。
    2.生于海拔100-2100m的山坡、沟边灌丛或丛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旱,忌积水。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后至冬季为果熟期,选采成熟饱满的种子,贮藏于布袋中。春播种,按行株距35cm×35cm挖穴点播,每穴放种子3-4颗,覆盖细土1cm,浇水保湿。
    田间管理 前期生长缓慢,杂草易滋生,应勤除草,中耕宜浅,以免伤根。苗期每月追肥1次,以人畜粪尿为主。封行前,每季度追肥1次,并结合培土。
    【性状】
    性状鉴别 (1)铁包金呈圆柱形的短段或片块,大小长短不一。皮部较厚、坚实,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网状裂隙及纵皱纹;木质部宽,橙黄色或暗黄棕色,质坚,纹理致密。气无,味淡。
    (2)光枝勾儿茶茎呈圆柱形,直径可达1.5cm。表面棕褐色至暗紫色,外被蜡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薄,木部浅黄色,髓明显。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圆形,长2-4cm,宽1-2cm,先端渐尖或钝圆,项处有芒尖,全缘;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黄绿色,羽状侧脉7-9对;叶近革质。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1)铁包金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至数列细胞。皮层窄,有石细胞散生。韧皮部射线明显;纤维较多,呈束状或条状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棕色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1-4列细胞,有纹孔,偶见含草酸钙方晶。木质部由成群导管组成,无髓。
    (2)光枝勾儿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化。皮层窄,有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纤维束与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具纤维组成的维管束帽,纤维壁薄,木化。韧皮射线中有单个散在或数个石细胞成群。形成层明显。木射线宽1-4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4个成群。有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草酸钙方晶及黄色分泌物。
    粉末特征:全株粉末呈黄褐色。1淀粉粒众多,大多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可见点状脐点,直径4-6μm,偶见复粒。2草酸钙方晶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13-16μm。3纤维大多断碎,壁稍厚,少数孔沟及斜纹明显,壁木化,直径9-23μm。4石细胞呈类圆形或类方形,纹孔及孔沟明显,壁木化,宽16-33μm,长30-36μm。5孔纹导管碎片多见,壁木化,直径29-43μm。6叶的表皮细胞平周壁不甚弯曲,部分细胞含橙黄色物质,气孔为不等式。7叶肉组织含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份】光枝勾儿茶地上部分含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鉴别】
    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管取本品粗粉10g,加蒸馏水100ml,小火煮沸20min,趁热棉花滤过,滤渣再用蒸馏水40ml煮沸5min,滤过,合并滤液,冷后用乙醚50、40ml提取2次,合并乙醚提取液,浓缩至1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少量槲皮素,用乙醇微热溶解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距15cm。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观察,均显1个褐色斑点;重氯化试剂喷雾后,斑点均显橙色。
    (2)取上述乙醚提取液,点滴在滤纸上,干后,再点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于紫外灯下观察,呈明显的橙黄色萤光斑点。
    (3)取上述乙醚提取液,点滴在滤纸上,干后,再点加三氯化铁和铁氰化钾的混合试剂(2%三氯化铁的50%乙醇液加等量的2%铁氰化钾的50%乙醇液),斑点显绿色。
    (4)取本品粗粉1g,加水25ml,小火煮沸20min,滤过,滤液用15ml乙酸乙酯提取2次,将乙酸乙酯提取液浓缩至干,用乙醇溶解,并稀释成适当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λ(EtoH max)280nm;λ(EtoH min)258nm。
    (5)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水浴上蒸乾,残渣加5ml溶解,再置水浴上蒸乾,加乙醇5ml溶解,再加镁粉0.2g,盐酸2滴,即显桃红色。(检查黄酮)品质标志《中国民族药志》(-)1984年版收载,光枝勾儿茶含黄酮量以芦丁计算约为0.15%。
    【性味】苦;微涩;平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止血镇痛;祛风除湿。主治痈疽疔毒;咳嗽咯血;消化道出血;跌打损伤;烫伤;风湿骨痛;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1治肺痨久咳:铁包金六两,川破石六钱,甘草三钱。共煎服。(《杏林医学》)2治鼠疣(鼠痣):铁包金水煎,常洗。(《福建民间草药》)3治青蛇咬伤:铁包金捣烂,调米粉敷贴伤口。(《岭南草药志》)4治肺结核,肺燥咳嗽,内伤咳血,肝炎:铁包金干品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5治跌打损伤,蛇咬伤:铁包金浸酒外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6治关节风湿痛,流火(丝虫病淋巴管炎):铁包金二至三两。水煎加黄酒冲服。7治胃脘痛:铁包金一两,苏铁干花五钱。水煎服。8治荨麻疹:铁包金一两。水煎服。9治背痈:鲜铁包金一两。水炖服;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十治风毒流注,睾丸肿痛:铁包金一至二两。水煎或加黄酒冲服。(6-9方均出《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解蛇毒,理恶疮,捣敷之;理跌打伤,能驳骨止痛;治小肠气痛,水煎服。
    2.《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湿,解毒。治鼠疣,痔疮,脱肛,乳痈,风湿痛,风毒流注。
    3.《岭南草药志》:能化瘀。治咯血,咳血。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胃纳呆滞:用铁包金全草(干)加水煎服,6岁以上每日2两,3-6岁每日1.5两,3岁以下每日1两。连服3-5天。有蛔虫者给驱蛔药物。治疗126例,结果显效(胃纳大开,饮食恢复正常)98例(77.7%);好转(进食较前增多,但未恢复正常)18例(14.2%);无效10例(8.1%)。据观察,用药后2-3天即见疗效。全部病例服药后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另观察小儿疳积61例,治愈43例,好转15例,无效6例。一般服药2天食欲增加,连服10天显著好转。
    2.治疗精神病:取铁包金8两,木槿2两,水煎3次,合并源液,用文火浓缩成1斤,加白糖 1两;分3次用甜酒糟作引冲服。共治狂躁型和忧郁型精神病30例,70%有显著效果,观察3-6个月未见复发。
    3.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铁包金茎叶2两,制成糖浆100ml,分3次服。连服15日为一疗程。治疗56例,近期控制24例,显效17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多于3-5天出现。治程中未见毒性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0 23:23:01

    对于中药是否有副作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副作用?

    副作用的定义是指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此可见,其实副作用有时与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当药物的某一效应作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

    跟西药相比,中药的成分往往要复杂一些,其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利用其中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一般来说,副作用比较轻微,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当然,我这里说的副作用,可能比人们常说的副作用范围要窄一点,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副作用范围可能比较笼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的,实际上中药中也有很多毒副作用比较强烈的药,所以说如果真的需要治疗疾病,而自己又不是很懂的情况下,就不要真的随便跑到山野里去挖几棵药用植物,就给自己开始治疗了,且不说治疗疾病需要辨证论治,而中药有时也需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万一误认了,挖了一株有毒的,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中医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而且也通过了中医药法。但是近年来对于中药无毒的过度宣传,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提到中草药,大都数人会认为是“天然药物,无毒无害”、“绿色医疗”。但中药确实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中草药之所以起作用,也是这些中药内的化学成分作用于人体而起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所以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老祖宗并不否认中药的毒副作用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中医也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在《中国药典》中,将有毒的中草药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了其肾毒性及肝毒性,规定了用药注意事项。

    近几年影响比较大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

    1、1990-1992 比利时减肥中药中毒事件 (防己)

    2、1990-1993日本小柴胡汤中毒事件 (间质性肺炎)

    3、1978新加坡黄连中毒事件

    4、美国麻黄听证会

    5、香港的中成药重金属招标。

    这些事件中,中药的毒副作用给人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乱用

    很多人为保健 养生 ,喝茶泡片西洋参,熬粥放把枸杞子,炖肉放点当归、黄芪。然而,专家表示,这些补品虽然副作用不大,但如果不辨体质乱吃,或者食用量太大,都对身体不利。

    还有人热衷追寻各种民间偏方。我曾经看过一个银屑病的病人,用苍耳子叶熬水外洗治疗皮肤病,结果病没治好,结果自己得了慢性肾病肾炎。

    中药也有毒

    有些中药是有大毒的,如乌头、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的乌头内含有乌头碱,有毒,使用时须经过加工炮制以减低其毒性,入方药时又与其他药物相配伍制约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有文章称中药中极毒药材132味,慢毒药材911种。所以应用中药是还是应该注意的。

    中药也有副作用

    过去,由于中药检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一些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清,似是而非。所以百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导致中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随着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发现有些中药在使用当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药木通,可以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甘草与西药洋地黄同用,会引起洋地黄蓄积性中毒反应。黄连,内含的小蘖碱对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没有此症的人则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还有一些居民不懂辨证也乱吃中药。一些西医医生不懂中医,也乱给病人开中药和中成药。“不遵循中医思想理论,不出问题才怪。”

    不要相信虚假宣传

    不要轻信“纯天然”“纯植物”等药品宣传,不要认为凡是中草药都没有毒副作用。中草药都需经过炮制才能使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纯天然”药材。单味中药都有毒性,复方才能规避毒性风险。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通过药物间相互作用,提高药效,减低毒副作用。

    温馨提醒:开中药必须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不要到非正规的小诊所看病。

    中医讲“方对人”,而不是“方对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注意换方,绝不能一副药吃一年。”

    中医药大多数是植物性材料,比西药化学药品好多了

    我们都知道西药的成分是明确的,作用机制也是明确的,一些与用药有关的副作用一般都是明确的,并都写进了药品说明书,虽然也因人而异,但是服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是可以预见的,大都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并想办法对不适用人群进行规避(做皮试啊、用药经历啊什么的),大夫可以趋利避害,选择使用。比如:我们服用感冒药后都嗜睡,青霉素需要做皮试,阳性就不能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等。

    而中药成分复杂,虽然近年来发现并明确了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是目前吃中药最主要的副作用。例如: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肾毒性;何首乌可致肝损伤等等。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多种中药组方一起服用,副作用的发生也是各种各样。

    所以,中药副作用肯定有,具体是什么副作用还要看什么人用,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等。即使是已经发现有毒副作用也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就跟西药副作用已经明确,但大家都还在用一样。其实现在中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大多也与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有关,何首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延年益寿、乌发长期大量使用而引发肝毒性。总之,中药也好、西药也好,副作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都需要规范使用,对症使用方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3万份,中药引起的占16.9%;其中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比10.4%。

    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 中药里毒性品种共有83种 ,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大毒药品毒性剧烈,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要严格控制用量。 临床常用的毒性中药有苦杏仁、川乌、草乌、水蛭、蜈蚣、土鳖虫、全蝎、苍耳子、马钱子、附子、蟾酥、罂粟壳、蒺藜、木鳖子、制干漆等;还有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朱砂主含硫化汞,雄黄主含硫化二砷,两者易在体内蓄积,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不能久服或过量服用。

    以下逸仙药师整理了易致肝、肾损害的中药:

    肝毒性中药: 菊三七(土三七)、雷公藤、何首乌、黄药子、川楝子、千里光、艾叶、苍耳子、乌头、附子、朱砂、雄黄、青黛、山豆根、黄独、补骨脂、斑蝥、蜈蚣、麻黄、贯众、常山、泽泻、芫花、大黄、姜半夏、天花粉、金不换、白藓皮等。

    肾毒性中药: 含有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主要包括关木通、青木香、防己、细辛,朱砂莲、天仙藤、马兜铃、淮通、寻骨风,乌金七、金耳环、山慈菇、杜衡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较多,一般不能长期或超量服用,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该慎重,在服药前看是药品否含有以上含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其他中草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益母草、大黄、斑蝥、草乌、细辛、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土牛膝、棉花子、巴豆、甘遂、朱砂、升汞等也可引起肾损。

    中药博大精深,调和阴阳,维持人体功能平衡。缺啥补啥,多则减之,重在调理预防,避免病毒入侵,加一道防火墙。

    在以前把中药打了下去,现在又把中药带到了神坛。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中药哪有没有副作用。只能说毒副作用大小。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其作用基础都是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如丹参起药理作用的便是丹参酮,这些化学物质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就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在这里有人恐怕会回击说,西药长期大量服用难道不会中毒吗?我想说,当人们坚信中药毒副作用低,这种对中药的轻看,就有可能导致更多伤害。

    广东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不少认为中药温和毒副作用小。曾听肾脏科的医生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牙痛找中医开了一剂草药方子,连续吃了一周,突然感觉身体异常,排尿减少,来医院检查,结果已是尿毒症,且不可逆转。原来治牙痛的草药方中有一味药是朱砂莲,含有马兜铃酸。还有一个女孩,为治脸上的青春痘,长期吃一种叫龙胆泻肝丸的药,造成急性肾损伤。

    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呢?

    说起中药,很多人对其印象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药并非如我们大众所认为的安全无毒。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毒”指的是中药的偏性,可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认识到了中药是有副作用的。我们所说的中药副作用的专业术语是中药不良反应。

    近些年,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治疗便秘,患者出现砷中毒症状:皮肤发黑、疲乏无力、腹腔积液;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严重的导致尿毒症事件;土三七致肝损伤事件;何首乌致肝损伤等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或减少中药副作用的发生呢?1、在正规医院、诊所就医,不轻易相信江湖游医。2、拒绝服用不明来源、非正规厂家、三无产品中药。3、辩证用药,如自行选药,要注意说明书上的症状描述,如不能判断请求助于医生、药师。4、中病即止,病好了及时停用中药,不要长期服用中药。如需长期用药,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5、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不自行加减剂量或疗程。6、服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俗话说:“逢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这样,是有副作用的。中药多数为配合使用,如配合适当,可加强药效,或监制毒性。如配合不当,会减少药效,或产生副作用。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举例如下:

    1.半夏有毒性,须生姜制之(相畏)。2.巴豆有毒,绿豆杀之;南星有毒,生姜杀之。(相杀)

    3天花粉恶干姜。(合用致疗效下降)属配伍禁忌。

    4.甘草反甘遂。(合用致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因此,医生须牢记十八反药歌与十九畏药歌及妊娠用药禁忌(包括巴豆,芦荟,芫花,甘遂,大戟,瓜蒂,三棱,莪术,阿魏,干漆,水蛭,麝香,地龙,蜈蚣,穿山甲,水银,轻粉,雄黄等有毒药要禁用;以及泻下药,通淋利水药等也要慎用)

    5.中药学中有的药名中注明有小毒,请注意。

    6,在学术交流中,有报道“连翘引起过敏性皮肤病一例”;本人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乌蛇止痒丸引起固定性药疹一例”,等等,中药引起有过敏性体质病人产生过敏性皮炎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

    附:现代西药在说明书中也注明详细副作用,请注意。

    以上供参考。

    我手上有2个吃中药很长时间的患者,一个是脑鸣,在省人民医院做了3次磁共振,显示是脑萎缩,在我这吃了近2年的中药,这两年期间,感冒咳嗽3次,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发作1次,便秘发作1次,基本上是3.5服药缓解,然后就一心一意治疗脑鸣,现在的结果是想起来就有点脑鸣,不想起来就不鸣了,晚上也不鸣,每年做体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正常,血压也正常;一个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以前基本每年要住2次中南医院,来吃中药的时候,血小板20个单位,空腹血糖7.1,还有眩晕腰酸乏力心悸等症状,吃了3个月中药,症状全部消失,空腹血糖5.3,然后再吃了8个月,血小板达到95个单位,正常是100-300单位,也做了体检,肝肾功能、血脂等都正常。

    我以上的表述,并不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主要是说中医看病,最主要是要辩证,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30 22:22:51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Dan Wei Dānɡ Yao
    【别名】 苦草、小方杆、乌金散。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当药的全草。7~10月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当药,又名:兴安獐牙菜。
    1~2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黄色。茎直立,多分枝,近方形,淡黄色,有时带暗紫色。叶对生;下部叶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上部叶倒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3~10毫米,基部狭楔形;无柄。花顶生和腋生,集生成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萼片5,披针形,与花冠等长或短于花冠;花冠5裂,裂片长8~12毫米,白色,有紫色条纹。蒴果狭卵形。花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潮湿地及草地。分布吉林至华北和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浙江。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骨髓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附方】
    1治骨髓炎:淡味当药、南岭荛花、山莓根皮各一钱,鲜珍珠菜根二两。加黄酒半斤,隔水炖,以煮沸为度,取汁每天服三次,每次30毫升。药渣外敷患处。
    2治结膜炎:淡味当药五钱至广两,水煎冲白糖服。或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开水送服,日服三至五次。
    3治蕲蛇、竹叶青蛇咬伤:伤口冲洗后,取淡味当药加食盐捣烂外敷。另取二两,水煎服。
    【摘录】《*辞典》

日舒安湿巾的副作用

维妇康洗液的副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