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经前安片的副作用

时间: 阅读:12321
经前安片的副作用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7-27 06:21:00

经前安片的药物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使用本品后会有偶见的全身瘙痒伴散在丘疹或者是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症状。如果自己是对本品过敏者,就需要禁止使用。而且如果不能排除自己是否妊娠者,也需要禁止使用。对于青春期或者是更年期月经紊乱的妇女,在使用本品时要谨慎。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31 01:01:09

    助眠药主要作用是镇静催眠。最大的危害是药效减退,也就是成瘾。即要达到理想的治疗的目的,服用的药量会越来越大,而且停不下来。

    长期服用安眠药,还会对呼吸系统和肝脏,肾脏造成损害。对呼吸系统主要是呼吸抑制。尤其老年人,原本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呼吸道感染,可能危及生命。

  • 空青
    回复
    2024-03-31 01:01:09

    你好,有的,但问题不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后有轻度大便溏薄现象。普乐安片(前列康)能补肾固本。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腰膝酸软,尿后余沥。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注意: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本品宜饭前服用。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希望对你用帮助。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1 01:01:09

    1.舒坦罗(俗称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口服,建议每日早餐时顿服,药片完整吐服勿咀嚼。成年人 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一般剂量为每日20mg。服用2-3周后根据病人的反应,每周以10mg量递增。每日最大量可达50mg,应遵医嘱。
    药物过量时可引起P-Q间隔延长,恶心、呕吐、瞳孔放大、口干、烦躁、头痛、眩晕、肌震颤或抽搐,应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2.卓夫(俗称利培酮片)
    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
    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张力障碍。通过降低剂量或给予抗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药物可消除。
    偶尔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由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者:开始使用时,应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若病人原来使用的是长效抗精神病药,则可用利培酮替代下一疗程的用药。已用的抗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药是否需要继续则应定期地进行重新评定。成人:应在三天以上的时间内逐渐将剂量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3mg。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起始剂量均应一日二次,一次1mg;第二天应增加到一日二次,一次2mg;第三天应增加到一日二次,一次3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体情况作进一步调整。一般情况下,最适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2-4mg。剂量超过一日二次,一次5mg,并不比较低剂量更为有效,而且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由于剂量超过一日二次,一次8mg的安全性尚未研究,所以使用时不应超过此剂量。当需要增加镇静作用时,可加服苯二氮卓。老年人: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二次,每次0.5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1-2mg。在获得更多经验前,老年人应慎用利培酮。肾病和肝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0.5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1-2mg。在获得更多经验前,肾病和肝病患者应慎用利培酮。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塞、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及脑血管病变)的人应慎用,从小剂量开始并应逐渐增加剂量(见用法用量)。
    由于本品具有α受体阻断活性,因此在用药初期和加药速度过快时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则应考虑减量。
    同其它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性质的药物相似,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有节律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见于舌及面部。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止服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
    已有报道指出,服用经典的抗精病药会出现恶性症状群,其特征为高热、肌肉僵直、颤抖、意识改变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升高。此时应停用包括本品在内的所有抗精神药物。
    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应慎用本品,因为在理论上该药会引起此病的恶化。
    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会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故患有癫痫的病人仍应慎用本品。
    服用本品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发胖。
    鉴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应慎重。
    本品对需要警觉性的活动有影响。因此,在了解到患者对该药的敏感性前,建议患者不应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3. 乐友(俗称盐酸帕罗汀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抑郁症。亦可治疗强迫症、惊恐障碍或社交焦虑障碍。
    可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厌食,腹泻等。亦可出现头痛,不安,无力,嗜睡,失眠,头晕等。少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及性功能减退。然停药可见撤药综合症,如失眠,焦虑,恶心,出汗,眩晕或感觉异常等。
    口服治疗抑郁症,一次20mg,一日1次。治疗强迫症,开始剂量为一日20mg,依病情逐渐以每周增加10mg为阶梯递增,治疗剂量范围为一日20mg~60mg,分次口服。治疗惊恐障碍与社交焦虑障碍,开始剂量为一日10mg,依病情逐渐以每周增加10mg为阶梯递增,治疗剂量范围为一日20mg~50mg,分次口服。
    闭角型青光眼、癫痫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慎用或减少用量。
    出现转向躁狂发作倾向时应立即停药。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儿童与妊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老年人:酌情减少用量,日剂量不要超过40mg。
    4.博思清(阿立派唑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应慎用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衰竭或传导异常病史)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诱发低血压的情况(脱水、血容量过低和降压药治疗)。
    应慎用于有癫痫病史或癫痫阈值较低的情况(如:阿尔茨海默氏病性痴呆)。
    应警告患者小心驾驶汽车。
    应慎用于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性的患者。
    口服每日1次,成人:口服,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10mg,用药2周后,可根据个体的疗效和耐受性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至30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30mg。
    服用方法:保持手部干燥,迅速取出药片置于舌面,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在数秒内即可崩解,不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借吞咽动作入胃起效,患者不应试图将药片分开或咀嚼。
    5.盐酸笨索片
    该品为中枢抗胆碱抗帕金森病药,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而对外周作用较小,从而有利于恢复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
    临床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也可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患。
    震颤麻痹、脑炎后或动脉硬化引起的震颤麻痹,对改善流涎有效,对缓解僵直、运动迟缓效果较差,改善震颤明显,但总的疗效不及左旋多巴、金刚烷胺。主要用于轻度及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患者。(参与左旋多巴合用)
    药物利血平和吩噻嗪类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迟发运动失调除外)。
    肝豆状核变性。
    口服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开始一日1~2mg(0.5~1片),以后每3~5日增加2mg(1片),至疗效最好而又不出现副反应为止,一般一日不超过10mg(5片),分3~4次服用,须长期服用。极量一日20mg(10片)。
      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疾患:第一日2~4mg(1~2片),分2~3次服用,以后视需要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5~10mg(2.5~5片)。
    老年人长期应用容易促发青光眼。故老年患者应酌情减量。伴有动脉硬化者,对常用量的抗帕金森病药容易出现精神错乱、定向障碍、焦虑、幻觉及精神病样症状。应慎用。
    常见口干、视物模糊等,偶见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长期应用可出现嗜睡、抑郁、记忆力下降、幻觉、意识混浊。

    脖子不听使唤一会向上一会向下向左向右不定是不是以上精神药品的副作用?
    是药物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尤常见。有多种常用药具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药物,如非那根、咳必清、阿托品、胃复安、甲硝唑、西米替丁、氯丙嗪、奋乃静等。这些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椎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更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如果出现异常就要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
      氯丙嗪也可阻断脑内其他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α受体和M受体亦有阻断作用,主要与引起某些不良反应有关。如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纹状体中DA功能减弱,Ach的功能增强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包括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和静坐不能(akathisia),可减少用药量或用中枢性抗胆碱药缓解。另一种椎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可能与长期用药致使多巴胺受体上调有关,抗DA药可减轻此反应。

  • 木槿
    回复
    2024-03-31 00:00:59

    如果你担心避孕药的副作用,请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文章:

    《避孕药被中国人误解了》

    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一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而欧美各国的使用率高达40%。”4月1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专家郑淑蓉教授在一个避孕与女性健康座谈会上披露了这组数据,同时谈到了目前对避孕药认识存在的几个误区:导致体重增加;降低女性生育能力;停药3—6个月后才可妊娠;导致胎儿畸形;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会增加患某些妇科癌症的风险等。

    这些提法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给予报道的同时,大家纷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看避孕药?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人流率

    我国20—29岁的妇女中,人流率约为62%。,而荷兰的人流率为5.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2.3%和荷兰36%的避孕药使用率。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在15—45岁的女性中,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30%之间,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达84%。,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只有1%。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宫内节育器;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

    这些数据说明了避孕药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武淑英认为,避孕药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人“害怕”避孕药

    但就是这个“最好的选择”,在我国却没能得到充分认同,为什么?

    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我2004年开始做一个避孕药的临床试验,充分感受到人们对避孕药的抵触情绪。”武教授表示,当时很多人都在问:吃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体重,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会不会影响后代?对这些问题,武教授已经习以为常了。她遇到过一个44岁的教师,已经做了6次人流,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药。“和她一样,不少人宁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药。”武教授摇摇头说,有时病人甚至以为她在推销药品,让她觉得很无奈。

    说起中国女性不愿吃避孕药的原因,武教授认为其中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让人们形成了“节育器最有效”的观念,至今其使用率仍高达41.7%。有些医生在这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不过从2000年以后,人们对避孕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她指出,影响避孕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其“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即使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存在误解,有3/4的人认为它会影响健康。

    避孕药变了

    其实,与其说人们误解了避孕药,不如说是人们还在拿老眼光看它。德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伍思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避孕药可谓“焕然一新”,纷纷采用新型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含量,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达到很好的避孕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

    郑淑蓉教授具体阐述了这两个趋势。一、雌激素减少:1968年,30%的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超过50微克。而现在所有畅销品牌的雌激素含量都不超过35微克。武淑英教授指出,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普遍为20—30微克,其副作用比含量为35—50微克的低50%以上。二、孕激素改良。上世纪70年代,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均有一定的雄激素活性,会导致肥胖等副作用。1981年,首个新型孕激素地索高诺酮诞生,其雄激素活性大大降低。此后,孕二烯酮等新型孕激素相继出现。

    武淑英教授指出,口服避孕药可靠、不影响性生活,能改善月经紊乱,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停药后可立即恢复生育。“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副作用较大,已经不用了”。一项针对20—49岁欧洲女性的调查表明,87%的人认为避孕药使用简便,72%的人不担心意外怀孕,56%的人说月经量减少,46%的人痛经减轻,44%的人说对性生活有益。可以说,对其优点了解得越多,越倾向于服用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副作用”其实是误区

    在出现这两个重大变化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所谓的避孕药副作用?

    增加某些妇科癌症风险: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关于这一点,人们主要是担心雌激素。但是,目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已经很低,而且,雌激素是否致癌还没有定论。事实上,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反而越低,且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可持续15年;服避孕药5年能降低50%的卵巢癌发生率,停药后这种保护作用还可持续10年。

    增加体重:以前的避孕药增重,主要是因为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活性,而新型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对雄激素受体没有亲和力,不会增重。伍思特教授指出,只有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会略微增重,但长期服用后,这一现象都会消失。

    停药3—6个月才可妊娠:这种观点只是针对已被淘汰的长效避孕药。对短效避孕药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明需要停药3—6个月再妊娠。“如果想怀孕,只要停服避孕药即可。”伍思特教授说。

    导致胎儿患病、畸形: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生产后,后代出现先天性心脏缺陷和肢体短小的风险与没有服过避孕药的妇女的孩子相比,基本没有差别。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郑淑蓉教授告诉记者,其实,避孕药能有效防止异位妊娠,阻止下生殖道感染发展为盆腔感染,对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有好处。

    导致闭经:郑淑蓉教授指出,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停用口服避孕药后出现无排卵或闭经现象,原因可能是避孕药对下丘脑的抑制引起的。

    指出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后,伍思特和武淑英教授还表示,80%的有痤疮的妇女在服药6个月后痤疮消失了,皮肤也更加红润。不过,口服避孕药确实存在一些风险:35岁以上吸烟或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和卒中的患病风险。另外,有全身性疾病和肝炎、肾炎、心肌炎、糖尿病等疾病,40岁以上,患癫痫或抑郁症,月经异常和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也最好别选择这种避孕方法。

    不提倡使用紧急避孕药

    除了这些,避孕药还有没有其他禁忌?4月17日,记者到北京几家大药房询问避孕药的销售情况,发现每家店里紧急避孕药都卖得最好。对此,武淑英教授指出:“我们不提倡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很多年轻人认为房事后服紧急避孕药方便又安全,殊不知它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出血和恶心等现象,不能作为常规用药,只能应急用。她说,临床上一般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吃,连续吃21天,停一周再进行下一周期,效果好,副作用很小,适合18—40岁的女性。

    武教授最后提出:月经量多、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应服短效避孕药;月经正常但需要长期避孕的可以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多个性伙伴的妇女最好采用避孕套。她告诉记者,2004年的试验开始时,不少受试者都有抵触情绪,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月经规律了,痛经没有了,连皮肤都好了,纷纷转变了看法。她说:“关键是让她们了解实情,然后自己去看、去选。”
    了解了副作用,关键要尽量消除副作用:

    引用内容:
    一、 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轻者无需处理,一般在3个月后可自行消失,可改变服药时间,如在临睡前服用;反应较重者,可服用维生素B6或止吐药以及浓茶、泡姜等。

    2.服药期间阴道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漏服了避孕药,分三种情况处理。(1)出血发生在月经前半周期(1~14天),小芳即属这种情况。可从出血之日起,每日加服炔雌醇1片(0.005mg)或短效避孕药半片,与原避孕药同服到第22天停药。(2)出血发生在月经后半周期(14~28天),可加服1/4~1/2片短效口服避孕药,与原避孕药同服到第22天停药。(3)出血发生在最后几片药时,可以停药,把此时出血作为一次月经来潮,按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下一个周期的避孕药。按时服药,不漏药,可以避免或减少阴道出血。

    3.经量减少或闭经。停药7天仍不来月经者,在排除妊娠和其他疾病引起的闭经后,从第8天开始服用下一个周期的避孕药;如持续闭经超过3个月,应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4.极个别妇女面部色素沉着,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必要时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5.少数妇女服药后,体重略有增加,可继续服用,加强体育锻炼;如体重明显增加,应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二、 长效避孕药的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如果严重,可将服药时间定在午饭后,或每个周期同时配合服避孕药反应抑制片,每次1片,每天1~2次,共服1~2天。长效避孕针的类早孕反应比口服药轻,一般无需诊治。

    2.月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的不规则出血,可加服炔雌醇片1片,如仍出血,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长效避孕针引起不规则出血时,可用炔雌醇治疗,或于注射长效避孕针后10天,每天服短效避孕药1~2片,连服5天。

    3.月经周期缩短,可在每次预行经前4~5天,每日服短效避孕药1~2片,连服5天,以延长经期。

    4.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一般不需治疗,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个别经量显著增多者应考虑停药,进一步查明原因,并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5.乳房肿胀、心悸、潮红、腰酸、腹痛等,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6.头痛。注意测量血压,如血压正常,可继续用药,如持续头痛,应考虑停药。

    7.个别会有过敏反应。如是注射长效避孕针,注射后应观察15~20分钟。如有过敏反应者,应停药或停止注射,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8. 白带增多,一般不需治疗。如果发现白带很多,而且有臭味,外阴发痒等,应到医院去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阴道炎,以便及时治疗。

    三、 探亲避孕药的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探亲避孕药出现类早孕反应程度较轻,一般不需处理。其中,53探亲抗孕片出现的恶心、呕吐较明显,处理同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类早孕反应较重者。

    2.月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加服炔雌醇片1~2片,连服3~5天。

    3.闭经。可注射黄体酮或服用短效口服避孕片2号,每日2片,连服3天。

    四、 外用避孕药的副作用

    1.个别使用者发生过敏反应,如女性外阴和阴道、男性阴茎发生严重的刺激症状,局部充血,水肿。采用抗过敏治疗,或更换其他避孕措施。

    2.局部有轻度刺激症状,阴道烧灼感,阴道分泌物增多。经对症治疗,如症状缓解则可继续使用,治疗无效者更换其他避孕措施。

    五、 皮下埋植剂的副作用

    1.月经紊乱、经期间点滴出血、经量增加、经期延长。口服炔雌醇片,每次O.005~O.Olmg,每日3次,血止后即停药;服用短效避孕片1号或2号,每日1片,连服22天,2~3个月后,月经仍未正常者,采用肌注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1支,7天后再肌注1支。

    2。少数妇女出现头痛,体重增加,如不严重时,无需处理,症状较严重时,可对症治疗;严重头痛,应停药。

普罗雌烯阴道胶丸的副作用

经前舒颗粒的副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