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丸具有疏肝健脾和养血调经的功效,一般主要是用于肝郁血虚和脾失健运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或者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前后不定期以及经量或者多或者少的症状,有血块或者是经前胸闷和心烦,以及食欲不振等。感冒发热病人是不宜服用的,而且在服用后要忌辛辣和生冷的食物。
「释名」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2、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蒸日上在醋汤中蒸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11、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12、妊娠恶阴(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香附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4、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15、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19、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2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21、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22、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24、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目录1拼音2概述3四制香附丸药典标准 3.1品名3.2处方3.3制法3.4性状3.5鉴别3.6检查3.7含量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4测定法 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贮藏3.11版本 4四制香附丸中药部颁标准 4.1拼音名4.2标准编号4.3处方4.4制法4.5性状4.6检查4.7功能与主治4.8用法与用量4.9贮藏 5四制香附丸说明书 5.1药品类型5.2药品名称5.3药品汉语拼音5.4药品英文名称5.5成份5.6性状5.7作用类别5.8适应症/功能主治5.9规格5.10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5.11禁忌5.12四制香附丸的不良反应5.13注意事项5.14四制香附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5.15四制香附丸的药理作用5.16备注 6《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四制香附丸 6.1组成6.2制备方法6.3功效主治6.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6.5用药禁忌 7《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四制香附丸 7.1组成7.2制法7.3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7.4功能主治 8《惠直堂方》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8.1组成8.2制备方法8.3功效主治8.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8.5运用 9《审视瑶函》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9.1组成9.2制备方法9.3功能主治9.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 10《成方便读》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10.1组成10.2功能主治10.3各家论述 11《何氏济生论》卷七之四制香附丸 11.1组成11.2功效主治11.3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11.4制备方法 12《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之四制香附丸 12.1组成12.2制备方法12.3功能主治12.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12.5用药禁忌 13《穷乡便方》之四制香附丸 13.1组成13.2制备方法13.3功能主治13.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 14《万氏女科》卷一之四制香附丸 14.1四制香附丸的别名14.2组成14.3制备方法14.4功能主治14.5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14.6附注 15《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四制香附丸 15.1组成15.2制备方法15.3功效主治15.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 1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四制香附丸*四制香附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sì zhì xiāng fù wán
2概述四制香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3四制香附丸药典标准3.1品名四制香附丸
Sizhi Xiangfu Wan
3.2处方香附400g、熟地黄100g、当归(炒)100g、川芎100g、炒白芍100g、炒白术75g、泽兰75g、陈皮75g、关黄柏25g、炙甘草25g
3.3制法以上十味,将香附分成四等份,分别用米泔水50ml(大米、糯米或小米10g淘洗之水)、黄酒50ml、醋50ml和盐水(含食盐8g)浸泡,待溶液被吸干后加适量水煮透,至溶液完全吸尽,干燥,将上述香附与其余熟地黄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3.4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甘。
3.5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浅黄色,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7~64μm,壁厚薄均匀,多数个成群或散在(炒白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炒白芍)。
(2)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醚20ml,冷浸15分钟,滤过,滤渣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苯—乙酸乙酯(1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渣,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0.5g,加无水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用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关黄柏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μl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6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1.0mg。
3.8功能与主治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3.9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3.10贮藏密封。
3.11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四制香附丸中药部颁标准4.1拼音名Sizhi Xiangfu Wan
4.2标准编号WS3B111592
4.3处方香附 ? 00g 熟地黄 100g 当归(炒) 100g 川芎 100g 白芍(炒? ? 00g 白术 75g 泽兰 75g 陈皮 75g 黄柏 25g 甘草(炙? 25g
4.4制法以上十味,将香附分成四等份,分别用料泔水50ml(大米、糯米或小米 10g 淘洗之水)、黄酒50ml、醋50ml及盐汤(含食盐 8g)浸泡,待吸干后,加水煮透,干燥,混匀;再与熟地黄等 9味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50g 与水适量,泛丸,干燥,即得。?
4.5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甘。
4.6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4.7功能与主治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4.8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9g,一日 2次。
4.9贮藏密封,防潮。
5四制香附丸说明书5.1药品类型中药
5.2药品名称四制香附丸
5.3药品汉语拼音5.4药品英文名称5.5成份5.6性状5.7作用类别5.8适应症/功能主治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5.9规格5.10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5.11禁忌孕妇忌服。
5.12不良反应5.13注意事项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3.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 *** 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5.若胸腹胀痛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四制香附丸的药理作用5.16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四制香附丸6.1组成香附米十六两(四两酒浸、四两盐汤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醋浸,各三日,滤干,炒),当归(酒浸)、川芎、熟地黄(姜汁炒)、白芍药(酒炒)各四两,白术、陈皮、泽兰叶各二两,黄柏(酒炒)、甘草(酒炒)各一两[1]。
香附米1斤(4两酒浸,4两盐汤浸,4两童便浸,4两醋浸,各3日,滤干,炒),当归4两(酒浸),川芎4两,熟地炭4两(姜汁炒),白芍药4两(酒炒),白术2两,陈皮2两,泽兰叶2两,黄柏1两(酒炒),甘草1两(酒炒)。
6.2制备方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1]。
6.3功效主治《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四制香附丸功能调经种子,顺气健脾[1]。主治月经不调,久不受孕。[1]
具有调经养血,顺气健脾之功效。主治妇女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腹痛胞闭,阴虚气滞,不能生育。
6.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七十丸,空腹服[1]。
每服70丸,空心白汤送下。
6.5用药禁忌忌食牛肉莱菔、生冷诸物。
7《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四制香附丸7.1组成香附(分成四等分,分别以酒、盐水、童便、醋浸三日,焙干为末)[1]。
7.2制法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1]。
7.3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送下[1]。
7.4功能主治《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四制香附丸功能行气解郁[1]。主治气郁而致的月经不调。[1]
8《惠直堂方》卷四之四制香附丸8.1组成香附2斤(分4处,1童便、1米泔、1米醋、1盐水,各浸7日,1日1换,取出炒黄,勿焦),当归(酒洗)1斤,熟地8两(艾叶2两煎汤拌蒸),川芎8两,白芍8两,条芩(炒)8两。
8.2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8.3功效主治《惠直堂方》卷四之四制香附丸具有种子之功效。
8.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空心清汤送下。
8.5运用血热,加生地8两。
9《审视瑶函》卷四之四制香附丸9.1组成香附子(杵,去皮毛,净子)8两(分作4份,酒、醋、童便、盐水煮,晒,炒),黄柏1两(酒炒),熟地黄1两(酒水煮烂捣膏),泽兰叶1两半(净叶),川芎1两半(酒洗,炒),白芍药1两半(酒洗,炒),当归(炒)1两半,益母草4两(勿犯铁器)。
9.2制备方法除地黄膏另入,余共为细末,铺地1宿,去其火性,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审视瑶函》卷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经水不调。
9.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心滚白汤送下;或食远亦可。
10《成方便读》卷四之四制香附丸10.1组成香附4两,当归3两,广艾绒2两,白芍2两,黄芩2两,丹参2两,生地4两,川芎1两5钱,甘草1两,广皮1两,砂仁1两。
10.2功能主治《成方便读》卷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妇人经水不调,赤白带下,气血凝滞,腹痛经闭,或气块血块,两胁胀满,及呕吐恶心,胎前产后一切等证。
10.3各家论述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诸病易愈。即胎前产后,亦当观其气血之盛衰寒热而调之,调之之法固不同,而总不外乎先理其气,使气顺则血调之意。此方以丹参四物和血调经,必假香附之善行气分者,为之先道,故以为君。然所以资生血气者,又在于脾,若脾虚气滞,则经血亦为之不调,故以甘草、陈、砂补脾疏滞。于是观其病之偏于寒者,则用广艾绒以温之;偏于热者,则用黄芩以清之。是以医不执方,加减在乎人用耳。
11《何氏济生论》卷七之四制香附丸11.1组成香附1斤(作4份,童便、酒、醋、米泔各浸1份,春3日,夏1日,冬5日,取起晒干为末),当归(酒洗)8两(为末)。
11.2功效主治《何氏济生论》卷七之四制香附丸具有调经养血,顺气之功效。主治无子。
11.3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
11.4制备方法水泛为丸。
12《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之四制香附丸12.1组成净香附片1斤(用酒、醋、童便、盐水各浸4两,3日,焙,研),山药8两(研末)。
12.2制备方法开水泡糊为丸。
12.3功能主治《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气结经闭,脉实体旺者。
12.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12.5用药禁忌非脉实体旺者禁之,以性辛燥也。
13《穷乡便方》之四制香附丸13.1组成香附米(分作4份:用苏木1两煎汤浸1份,红花1两煎汤浸1份,桃仁去皮尖1两煎汤浸1份,泽兰草1两煎汤浸1份。各浸3日)。
13.2制备方法单用附米为丸。
13.3功能主治《穷乡便方》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年 *** 人经水或来或止。
13.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1分,空心米汤饮下。
14《万氏女科》卷一之四制香附丸14.1四制香附丸的别名四制乌附丸
14.2组成香附(净)1斤(杵,分4制,酒、醋、盐水、童便各浸3日,焙研),乌药8两。
14.3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糊为丸。
14.4功能主治《万氏女科》卷一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因抑郁而致经闭者。
14.5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14.6附注四制乌附丸(《竹林女科》卷一)。
15《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四制香附丸15.1组成香附(炙)160两,当归64两,白芍32两,熟地48两,白术(炒)32两,川芎16两,橘皮32两,黄芩32两,砂仁8两,木香4两。
15.2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黄酒80两,加冷开水泛为小丸。
15.3功效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四制香附丸具有调经养血,舒郁和肝之功效。主治气逆结滞,经水不调,血块腹痛,久不孕育。
15.4四制香附丸的用法用量
七制香附丸的功能主治是()
A.益肾,活血,软坚散结
B.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C.养血疏肝,调经止痛
D.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正确答案:B
七制香附丸的功效是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
不建议长期吃,中病即止,如果要长期服用,一定要询问临床医生。
七制香附丸的标准编号:WS3-B-0474-91
【处方】 香附(醋制) 550g 鲜牛乳 35g地黄 20g
茯苓20g 当归 20g熟地黄20g
川芎20g 白术(麸炒) 20g白芍 20g
益母草20g 艾叶(炭) 10g黄芩 10g
山茱萸(酒制)10g 天冬 10g阿胶10g
酸枣仁(炒)10g 砂仁7.5g延胡索(醋制)7.5g
艾叶 5g 稻米5g小茴香(盐制)5g
人参 5g 甘草5g食盐 3.5g
【制法】 以上二十四味,艾叶、稻米、小茴香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鲜牛乳混合,再将食盐加入溶化后,浸拌香附,微炒,其余地黄等十八味,与上述香附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黄酒 50g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与主治】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 2次。
【规格】 每袋装6g
【贮藏】 密闭,防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