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感染性流产怎么办

时间: 阅读:1840
感染性流产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8-04 14:13:35

感染性流产就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或者头孢类的消炎药物治疗,如果宫腔内里面有淤血,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联合治疗。

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休息,还要注意私密处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到医院做腹部B超检查,了解子宫的恢复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1 20:20:01

  • 空青
    回复
    2024-03-31 20:20:01

    妊娠不足2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两大类。本节仅阐述自然流产。
      一、病因
      流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基因缺陷。
      2.环境因素。
      3.母体因素
      4.免疫因素。
      二、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流产的临床类型,实际上是流产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和腹痛。
      1.先兆流产:指妊娠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妊娠时间相符,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经休息及治疗后,如流血停止或腹痛消失,妊娠可继续进行;若流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则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2.难免流产:指流产已不可避免。一般均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阴道流血增多,或阵发性腹痛加重,阴道流水(胎膜破裂)。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或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B型超声检查仅见胎囊,无胚胎或无原始血管搏动者亦属于此类型。
      3.不全流产:指妊娠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或宫颈内,均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属于难免流产。由于宫腔内残留部分妊娠物,影响子宫收缩,致使流血持续不止,流血过多可发生休克。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口已扩张且有持续性血液自宫颈口内流出,子宫小于妊娠月份。
      4.完全流产:指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亦随之消失。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
      1.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在宫内死亡后未及时自然排出者。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中期妊娠时,不感腹部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见宫颈口未开,子宫较停经月份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2.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次或次以上者。近年有学者将连续次流产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主要原因有染色体异常、子宫病变、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免疫因素等。
      3.流产感染:多见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患者,也可见于不全流产或不洁流产时,有可能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时可扩展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
      三、诊断及诊断思路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多可确诊,少数需进行辅助检查,应确定流产的临床类型。
      1.病史:有无停经史和反复流产史、早孕反应、阴道流血、腹痛(部位、性质及程度)及有无妊娠物排出等。
      2.查体:体温、血压及脉搏,有无贫血等。妇科检查:宫颈口是否扩张、有无妊娠物堵塞;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是否相符、子宫有无压痛等;并应检查双侧附件有无肿块、增厚及压痛。
      3.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对鉴别诊断与确定流产类型有实际价值。对疑为先兆流产者,可根据妊娠囊的有无及形态、有无胎心反射及胎动,确定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或是否存在,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不全流产及稽留流产等均可借助B超检查加以确定。
      ()妊娠试验:连续测定血HCG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其他激素测定:其他激素主要有HPL、E以及孕酮等的测定以协助判断妊娠是否继续或需终止。
      早期流产应与异位妊娠、葡萄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等鉴别。
      四、处理
      1.先兆流产:应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对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可黄体酮20mg,每日肌注,具有保胎效果。维生素E、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也可应用。经治疗两周,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应停止治疗,让其流产。或进行B型超声检查及血-HCG动态测定,了解胚胎发育的状态,给以相应处理,包括终止妊娠。
      2.难免流产:一旦确诊,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期流产应及时刮宫,对刮出物进行认真检查,并送病理检查。晚期流产,吸宫及刮宫有困难者,可用缩宫素单位加于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促使子宫收缩。当胎儿及胎盘排出后检查是否完全,必要时刮宫以清除宫腔内残留的妊娠物。
      3.不全流产:一经确诊,应及时行吸宫术或钳刮术,以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流血多、有休克者应同时输血、输液,出血时间较长者,应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4.完全流产: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5.稽留流产:处理较困难。因为胚胎组织可能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稽留时间过久,可能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DIC,造成严重出血。
      ()处理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块观察试验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并作好输血准备。
      ()凝血功能正常者,可口服己烯雌酚~10mg,每日次,共日,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子宫小于1孕周者,可行刮宫术。子宫大于1孕周者,可静脉滴注缩宫素,也可用前列腺素或利凡诺等进行引产。
      ()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应尽早使用肝素、纤维蛋白原及输新鲜血等,待凝血功能好转后,再行引产或刮宫。
      6.习惯性流产: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应在怀孕前进行必要检查,包括女方生殖道检查及卵巢功能检查、男方的精液检查及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与血型鉴定。查出引起流产原因,尽可能于怀孕前治疗。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妊娠前行宫颈内口修补术,或于妊娠1~1周时行宫颈内口缝扎术。
      7.流产感染:流产感染多为不全流产合并感染,治疗原则应首先控制感染。若流血不多应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宫,清除宫腔残留组织。若流血量多,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及输血的同时,用卵圆钳将宫腔残留组织夹出,减少出血,忌用刮匙全面搔刮宫腔,避免感染扩散;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彻底刮宫。若已合并感染性休克,应积极纠正休克。若感染严重或腹、盆腔有脓肿形成时,应手术引流,必要时考虑切除子宫。
      某初产妇,停经50天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轻微下腹痛。妇科检查发现,该产妇宫颈口关闭,子宫增大,约孕50天大小,妊娠试验阳性.该孕妇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难免流产
      B.不全流产
      C.先兆流产
      D.完全流产
      答案:(C)
      解析:先兆流产指妊娠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妊娠时间相符,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经休息及治疗后,如流血停止或腹痛消失,妊娠可继续进行;若流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则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1 20:20:01

    脓毒性流产,是流产后子宫腔内感染,可能发生于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之后,更常见于不按无菌操作的手术流产。

    感染扩散,导致输卵管炎、盆腹膜炎、盆腔蜂窝组织炎,还可能发生败血病与脓毒血病。如遇破伤风感染时,则有特殊临床症状,可能危及生命。不按无菌操作的手术流产,常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导致休克,心动过速与低血压等症状。子宫腔内形成气体,溶血作用迅速发生,所有一切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是无尿症,患者迅速死亡。

    诊断无困难,盆腔感染及败血症体征。高烧,白细胞增多,盆腔疼痛与触痛,子宫出血及恶臭分泌液。流产后2周内,体温38℃时,称为产褥热。

    治疗住院隔离,取子宫分泌液作细菌培养,弄清诊断,并立即给以抗菌素如四环素。对感染产气荚膜杆菌者,用大量青霉素及磺胺药物效果良好。如无出血时,最好于抗菌素治疗24小时后,清除子宫腔内残存物。于清除子宫内容物数日后,无异常情况,可酌情停止抗菌素治疗。

  • 空青
    回复
    2024-03-31 19:19:51

    怀孕后如果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轻微下腹痛及腰酸下坠感等症状时,即为流产的征兆,此时应首先证实胚胎是否存活,然后再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流产一般可从保胎和清除宫腔内残留胚胎组织两方面进行处理。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应以保胎为主,可用中西药安胎,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对已确诊不能继续妊娠者如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及稽留流产等,应及时清除宫腔内胚胎及胎盘组织,以防止出血与感染。

    流产时,还应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因母体方面卵巢黄体功能欠佳、子宫体发育不良、宫颈内口松驰,或因剧烈活动、外伤引起的流产,可休息并加药物保胎治疗;如果是母体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产,则应从母体健康出发,请医生诊断处理;如果是胚胎本身发育有缺陷或由于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严重畸形而造成流产者,则应顺其自然,不宜强保。另外,从遗传学、优生学观点来看,自然流产是人类优胜劣汰的一种选择,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积极意义。故对发生流产者,在未查明原因之前是不宜盲目保胎的,应根据医院的检查结果再作处理。

感冒影响做唐筛吗

干什么容易流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