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盆腔淤血吃什么药排出

时间: 阅读:13023
盆腔淤血吃什么药排出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7-27 07:21:54

盆腔淤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是因为盆腔炎症造成盆腔有淤血,可以使用金刚藤胶囊、妇炎消胶囊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盆腔淤血如果引起了腹部疼痛的症状,可以使用热水袋给腹部进行热敷,也可以经常给腹部进行按摩,平时要避免久坐久站。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4-02 02:02:11

     5、虎杖: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泻下通便。

     主治:(1)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2)用于湿热黄主治:疸、淋浊带下等证。

     (3)用于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

     (4)用于肺热咳嗽、热结便秘。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6、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经。

     功能: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主治:(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证。

     (2)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证。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7、益母草:

     苦辛微寒,归肝心肾经。

     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1)妇女血分瘀热,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也治外伤瘀肿作痛。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近年用治肾炎水肿。

     (3)可治疮毒、乳痈。多外用,或内服。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8、泽兰: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主治:(1)妇科经产瘀血病证的常用药。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疮痈肿毒。

     (3)水肿、腹水。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9、月季花:

     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功能: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主治:(1)肝血郁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瘰疬。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0、凌霄花:

     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能:破瘀通经,凉血止血。

     主治:(1)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可与当归、红花、赤芍等同用。

     (2)风疹、皮癣、皮肤瘙痒、痤疮。

     (3)便血、崩漏。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1、刘寄奴:

     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功能: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

     主治:(1)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

     (2)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

     (3)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2、王不留行:

     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主治:(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3)热淋,血淋,石淋。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药物功效比较:

     1、益母草、泽兰

     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常用于妇科经产血瘀病症及跌打损伤,水肿等证。

     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均强于泽兰。

     2、红花、桃仁、泽兰

     共同点:1)活血通经: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二药为伍,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

     瘀生新、消肿止痛力增强。

     2)消肿止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红花消肿止痛力强。多用可破血,少用则养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桃仁破血祛瘀力强。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泽兰利水消肿:产后水肿、浮肿、腹水。

      三、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物善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故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他一般血瘀病证。

     因肝主筋、肾主骨,使用本类药物治骨折筋损之证时,还须配伍补肝肾强筋骨之品,以促进骨折伤损的愈合复原。

     1、血竭:

     性味甘咸平,入心肝脾经。

     功能:内服活血散瘀,定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主治:(1)淤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2)症瘕痞块,胸腹刺痛。

     (3)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4)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苏木:

     甘咸微辛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疗伤止痛,祛瘀通经。

     主治:(1)适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胸痹绞痛,胃脘刺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骨碎补:

     苦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活血止痛续伤,补肾强骨。

     主治:(1)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

     (2)跌打骨折及斑秃。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马钱子:

     苦性寒,大毒,归肝脾经。

     功能: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强筋,解毒。

     主治:(1)风湿痹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跌打损伤。

     (2)骨折肿痛。痈疽疮毒。顽癣等。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5、自然铜:

     辛平,归肝经。

     功能: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淤血肿痛。可与当归、红花、赤芍、蛰虫等药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6、土鳖虫:

     味寒咸,小毒,归肝经。

     功能: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主治:(1)治疗血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需配伍大黄、桃仁。症瘕积聚需配伍柴胡、鳖甲。

     (2)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外伤常用。可调酒内服,也可外敷(研末).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药物功效比较:

     苏木、骨碎补

     均可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筋伤、淤滞肿痛。

     苏木祛瘀通经: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

     骨碎补补肾强骨:肾虚腰痛脚弱、耳聋耳鸣。二药可配合使用。

      四、破血消症药

     本类药物药性强烈,能破血逐瘀而消症积。尤以虫类药占多,主治痹血程度较重的症瘕积聚为其特点,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主要功效破血、消瘀、攻坚。

     应用时常配行气破气药以加强祛瘀消症之效,或配攻下药以攻逐瘀血。本类药物药性峻猛,且大多有毒,易耗血、动血,耗气、伤阴,所以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1、莪术:

     苦辛温,归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消积止痛。

     主治:(1)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2)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证、实证均可。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三棱: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1)症瘕积聚及气滞血瘀引起的闭经。

     (2)适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破血逐瘀消症。

     主治:(1)伤寒蓄血发狂,少腹满痛,伍破血药。

     (2)淤血坚结,症瘕痞块,配软坚散结药。

     (3)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干血成痨,腹满消瘦等症。

     (4)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虻虫:

     味苦性微寒,有毒。常与水蛭同用

     功能:破血逐瘀、消症通经。“能攻真气运行不到之血”

     主治:(1)瘀滞闭经者,可用本品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等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丹皮、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药物功效比较:

     1、莪术、三棱均能破血破气、消积止痛,常相须而用,主治症瘕积聚、气血瘀滞之心腹瘀痛、经闭、痛经及食积腹痛。

     破气消积,二药配伍,气血兼顾,活血行气,化积消症之力增强。

     莪术:血中之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偏于破气)

     三棱:气中之血药,善破气中之血。(偏于破血)

     2、水蛭、虻虫

     同为动物药,有毒。均具有破血逐瘀消症功能,可治疗症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

     虻虫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水蛭、大黄。治疗跌打损伤可配伍丹皮、乳香、没药。

     水蛭与虻虫虽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药力较缓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经、膀胱经,逐瘀效果较好。虻虫破

     血力较水蛭更猛峻,遍行经络,通利血脉,服后即可致泻,(药力过后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较稳。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对股动脉的扩张作用,以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最强。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

     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绞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1)改善血液流变学。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

     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状态,其中以养血活血和活血祛瘀类作用更为明显。各种不同原因的血瘀证,经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其中以丹参、川芎、益母草、蒲黄等作用更为明显。

     2)抗血栓形成。血瘀证常表现为血栓闭塞性疾病,如心肌粳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如益母草、当归、三棱、泽兰、莪术等。

     ****作用机理:

     1)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状态,引起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在血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血化

     瘀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如

     赤芍、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水蛭、三棱、莪术等都有这种作用。

     2)增加纤溶酶活性。某些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

     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3、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

     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

     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许多活血化瘀的药都具有改善微循

     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类药物。

     *****作用机理:

     1)改善微血流。治疗后微循环改善常首先表现为微血流改善,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主要是血液流变

     学特性,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改善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2)微血管形态改善。表现为微血管痉挛解除,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轻、微血管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

     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

     3)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4、抗炎作用:

     活血化瘀对各种炎症的早期及不同类型的'炎症浸润均有明显疗效,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它降低炎症

     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炎性渗出。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所

     致。此外,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如丹参、赤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

     长,赤芍、川芎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5、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常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如益母草、红花、蒲黄等用于经闭、经行不

     畅、产后恶露不净等。

     6、镇痛: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等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同

     类型的活血化瘀药镇痛作用的比较,其中以祛瘀止痛类较为突出,应该指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不一定都通过

     镇痛作用。例如改善器官供血也可消除缺血器官的疼痛。

     7、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血瘀证可见于硬皮病、瘢痕组织、肠黏连、盆腔炎、食道狭窄等疾病,出现良性的异常组织增生,活血化瘀

     药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并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等作用,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活血化瘀药注意事项

     1、活血祛瘀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但要性各有偏胜,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随证配伍,以标本兼

     顾。如寒凝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热搏血分,热瘀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风湿痹阻,经脉

     不通者,配祛风湿药。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如瘀滞疮疡,痈疽肿毒者,可配清热药同用。

     3、活血祛瘀药每有伤血之虞,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并宜适当佐以养血药同用。

     4、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配补益药。再则,为了提高活血祛瘀之效,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因“气为血

     帅”、“气滞血亦滞”、”气行则血行”。

     5、月经过多、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 祝由师
    回复
    2024-04-02 02:02:11

    打点滴是因为其中有一味药是促进宫缩的,最好连续打三天。如果没有打针的话一般情况下淤血要排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益母草颗粒可以喝,但也不能常喝,一般医生只会开2盒,不会开太多。淤血的排出的颜色是由黑红色一直到变为正常白带的颜色才算排清。
    另个,要注意个人卫生,人流后还是会怀孕的。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4-02 02:02:11

    气滞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湿邪阻滞气机,中焦气机不利,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故胃口差,呕恶厌食舌苔厚腻,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治疗:血腑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半夏
    回复
    2024-04-02 01:01:01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为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25~40岁有过妊娠分娩的妇女,常与流产、难产、输卵管结扎术等因素相关。其临床特征是:慢性下腹部疼痛,腰骶痛,性交痛,痛经,极度疲劳感,性感不快,白带过多,乳房痛等;妇检可见外阴阴道静脉怒张,宫颈呈紫蓝色,大部分子宫后倾后屈,肥大,宫旁压痛,但无明显病灶,既往无明显急性盆腔炎感染史。其发病原因主要因为盆腔内静脉丛多,有阴部静脉丛、膀胱阴道丛、子宫阴道丛等;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三个系统静脉丛彼此相通,且静脉壁薄,中小静脉均无瓣膜。因此,三个系统间任何一个静脉回流障碍,皆可影响其他两个系统,使盆腔静脉内血流迟缓。对可疑患者,可行盆腔静脉造影术,观察盆腔静脉回流速度,有盆腔瘀血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超过20秒钟。盆腔血流图亦可用以确诊。
    本综合征的治疗,轻者取侧卧位、胸膝卧位,纠正便秘,治疗宫颈炎,加强盆腔肌肉锻炼,避免过度疲劳等;重者可作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或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或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等。
    结合临床特征,本综合征一般可归类于中医“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或因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渐至血瘀之证;或因早婚早育、多生多育,精气耗伤,气虚无力而致瘀滞;或因湿热蕴结下焦,热毒瘀血互相影响而成本病。无论何种成因,最终均可导致气滞血瘀,故治疗当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癓为基本法则。
    本节选介加减桂枝茯苓汤等经验方共2首,以供参考选用。
    1.加减桂枝茯苓汤【药物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各10g。
    加减变化:血瘀伴血热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大黄10g;伴气滞见乳房胀痛、胁痛、经前加重,脉弦洪者,加柴胡9g,川朴花、青皮、佛手各10g;伴气虚见头晕乏力、动则气喘,舌淡脉迟涩者,加熟地、党参、黄芪各30g,当归15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200ml,煎至400ml,滤出药液;再加水800ml,煎至400ml,2次药液混合,早晚空腹各服400ml,15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化瘀血,消瘕块。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
    【临床运用】以本方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2例,痊愈(五主症即固定性疼痛、精神神经症状、痛经伴色紫、重度疲劳感、腹部压痛,及乳房硬结、外阴静脉曲张消失,血液流变及甲皱微循环转为正常)18例,占56.2%;显效11例,占34.4%。总有效率90.6%。
    【经验体会】本病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之后,属本虚标实,故选桂枝茯苓丸为主方。现代研究证明,丹皮可减轻局部充血;大黄、桃仁可扩张股动脉,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改善瘀血状态;另外,本方还具有减轻全血比粘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加速红细胞电泳时间等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消除瘀血状态,故能消除诸症。
    【方剂来源】陈定生.等.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1,(6):31.2.加减桃仁承气汤【药物组成】桃仁9g,大黄12g,桂枝、芒硝、甘草各6g。
    【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400ml,煮取450ml,去渣入芒硝,再上文火微沸即成。饭后温服150ml,每日3次。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化瘀泻下。主治盆腔瘀血综合征。
    【临床运用】经本方治疗的盆腔瘀血综合征3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如一患者29岁,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2年,多方治疗无效。现除上症外,白带量多,性欲低下,行经时乳房胀痛,肛门下坠感,舌质暗,脉涩。盆腔静脉造影提示:盆腔静脉重度曲张。证属下焦瘀血,用桃仁承气汤3剂。药后腹中肠鸣,腹痛加重,矢气频作,便溏,余症同前,继用3剂。药后便溏更甚,但它症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服20丸病除,经盆腔静脉造影提示,盆腔静脉轻度曲张。信访无复发,且足月顺产1男婴。
    【经验体会】盆腔瘀血综合征是近年来经盆腔静脉造影证实的一种病变。长期站立、子宫后位、早婚早育及孕育频繁、便秘、慢性盆腔炎等均可使盆腔静脉瘀血。根据本病特点,用清热化瘀泻下的桃仁承气汤治疗。方中桃仁破血祛瘀,大黄攻下瘀积,二药合用,瘀热并治;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瘀行血;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通便泄热;甘草调胃安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全方适用于瘀热蓄积下焦之证。
    【方剂来源】金振堂,等.桃仁承气汤治疗盆腔瘀血症3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3):33.

月经量少查激素

例假刚结束可以做尿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