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病理通常情况下是由于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导致宫颈管的部位出现了糜烂的状态。
宫颈糜烂通常是由于受到了细菌感染,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引起的,还可能是宫颈出现了病变引发的。出现了宫颈糜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电疗法来治疗,还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抗生素的药物来治疗。
1、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导致的真性糜烂,也与慢性宫颈炎的间质中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并不一致。因此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术语已不再恰当。
2、宫颈糜烂只是一种糜烂样的外观改变,是一种临床征象,可以为生理性的,也可以为病理性的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的或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宫颈局部呈糜烂样外观改变。另外,还需要注意宫颈上皮内瘤变,即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以使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因此如果想明确,需要进行宫颈的TCT和HPV的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病或宫颈癌。
糜烂是组织损伤的一种,主要指黏膜上皮表层破坏或缺损,但未侵及上皮全层的病理状态。黏膜组织学层次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黏膜层又分为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等。糜烂主要局限在黏膜肌层以内,当突破黏膜肌层侵及黏膜下层时,称为溃疡。一般的皮肤糜烂,如口腔糜烂、胃黏膜糜烂等经规范治疗可完全愈合。广义的糜烂可发生在全身黏膜各处。但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来说,“宫颈糜烂”并非真正的糜烂,而是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后的表现。柱状上皮菲薄,间质毛细血管透见,肉眼看起来像“糜烂”。现在已无宫颈糜烂的说法,应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分两类情况,具体原因和解决措施如下:
1、真性糜烂:急性感染造成,病原菌通常以淋球菌为主,糜烂面出血,白带异常有炎症,采用御外法治疗即可彻底消除糜烂;
2、假性糜烂:为慢性宫颈炎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无症状,无需治疗。即使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宫颈糜烂,随炎症消退,宫颈糜烂亦可自然转好。因此,医学中已无宫颈糜烂一词。患者不必过多担心,排除宫颈癌后,即可不必过多关注。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
1.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并要注意休息。
2.注意各关键时期的卫生保健,因为很多女性非常容易感染此病,所以一定要注意卫生保健,尤其是经期、妊娠期及产后期。
3.保持外阴清洁,保持外阴清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避免不洁同房。
慢性宫颈炎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入侵而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随着年龄的增大,宫颈逐步萎缩,有些宫颈炎有自愈的倾向。如果沿着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性交痛;如有宫颈息肉时,可能出现性交出血。慢性宫颈炎一般对性活动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有些医生错误的指导却常常在患者心理上造成较重的伤害。不少妇科医生常常会对病人说,慢性宫颈炎就是由性交引起的,患病后不能再性交。这是很不负责任又无科学依据的偏见。慢性宫颈炎常见的病理类型:1、宫颈糜烂,依其糜烂的深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和乳头型;依其糜烂面积的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2、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息肉为单个或多个,色红、呈舌状、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直径一般为1cm左右。宫颈息肉极少恶变,<1%,但易复发。3、宫颈黏膜炎,病变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可见宫颈光滑,宫颈口充血、发红,有脓性分泌物。4、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致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表面光滑,质地较硬。5、宫颈腺囊肿,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纳氏囊肿。检查时可以看到宫颈表面突出多个大小不一的青白色囊泡,内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有的可以长得很大,突出于宫颈表面,甚至到达阴道口,根部与宫颈之间有蒂相连,常合并有宫颈肥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