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的范围,而且主要是血瘀引起的,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穴位疗法。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大黄蛰虫丸、桂苓消瘤丸、桂枝茯苓胶囊等,虽然不能明显消除肌瘤,但可以缓解肌瘤引起的腹痛、月经失调等症状。
2、穴位疗法:通过针刺或艾灸三阴交、关元穴、气海穴、子宫穴等各种穴位,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延缓子宫肌瘤的发展速度,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采用膏药外敷的方法,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对于5cm以下的子宫肌瘤都有很好的效果。
【方 名】 延志化瘤贴
【成 分】 丹参、香附、莪术、三棱、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等道地中药材。
【主 治】 子宫肌瘤症
【用 法】 本方为中医黑膏药,每付分大小两贴,取小贴膏药贴于小腹“关元穴”,大贴膏药贴于后腰“命门穴”即可,用药之前当先以生姜擦拭相应贴敷部位皮肤。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概述】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有月经失调、腹块及压迫症状、贫血等。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中医古代文献《灵枢·水胀》)篇中所提到的"石瘕"生于胞中,伴月经失调,故石瘕相当于子宫肌瘤。
【病因病理】
1.寒凝胞宫由于经期、产后子宫颈口略开、脏腑虚弱,寒邪乘虚直入胞宫,与血凝结于胞官而致。
2.气滞血瘀忧郁气滞,血凝于子宫而致。
【诊断要点】
1.症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其他妇科手术时偶然发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有关。
主要症状:①月经失调:常见的是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②压迫症状:大的子宫肌瘤压迫膀胱、输尿管、直肠,可引起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便秘、里急后重等;③疼痛:肌瘤本身不引起疼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引起腹痛,伴发热等;④带多;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感染时,可出现黄带或赤带;⑤不孕:约有25%~30%的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③贫血:多由月经过多所致。
2.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而不规则的子宫肌瘤,附件都无异常。
3.B超可测到子宫肌瘤大小、部位、形状。
4.鉴别诊断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肌腺瘤、盆腔炎块、双子宫等鉴别。
5.子宫肌瘤的分类按肌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和宫体肌瘤,绝大多数为宫体肌瘤,宫颈肌瘤少见。子宫体肌瘤又可分为: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占总数的60%~70%;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浆膜面生长,突出子宫表面,约占总数的20%~30%;③黏膜下肌瘤,即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约占总数的10%~15%。
6.肌瘤变性生长较快、较大的子宫肌瘤,发生中央性供血不足引起变性。常见的有玻璃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肉瘤样变性。其中红色变性的肌瘤有剧烈腹痛,伴发热,而肉瘤样变性发生率极低(约占子宫肌瘤的5%),但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辩证分型】
1.寒凝胞宫经行量多,挟有血块,经色黯红,下腹冷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暖。苔薄,舌淡紫,脉细涩。
2.气滞血瘀经行量多,色紫黯,下行不畅,挟有血块,有时经血淋漓不止,下腹胀痛,拒按。苔薄,舌紫,有瘀斑或瘀点,脉弦。
【分型治疗】
1.寒凝胞宫治法:暖宫化瘀消瘤。
方药:桂校茯苓丸加减。
桂枝9克茯苓12克赤芍10克桃仁9克生蒲黄10克(包煎)煅牡蛎30克(先煎)紫石英15克乌药9克加减:便清者,去桃仁,加获术12克、炮姜6克;
经血淋漓不止者,如艾叶炭6克、仙鹤草15克;四肢不温者,加黄芪12克、仙灵脾9克。
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消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熟地9克当归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枳壳9克赤芍10克柴胡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蛇舌草30克延胡索10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夏枯草9克;腹痛较剧者,加生蒲黄10克(包煎)、炙乳没(各)9克、木香9克。
【中成药】
1.桂枝茯苓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吞服。
适用于寒型子宫肌瘤。
2.三七总甙片每日2~3次,每次3片,吞服。适用于经血淋漓不止者。
3.宫血宁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适用于月经量较多者。血减,宫血宁每次服2片。
4.延胡颗粒冲剂每日2次,每次2包,冲服。
经前3天开始服至痛经止。适用于子宫肌瘤伴痛经者。
5.鳖甲煎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消瘤。
【简便方】
1.阿魏消瘤膏敷于下腹部,用于子宫肌瘤贴近腹壁者,有消瘤作用。
2.香桂活血膏加七厘散敷于下腹部关元穴,有止痛消瘤作用。
3.灌肠方桃仁、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路路通、陈皮(各)10克。诸药共煎成150~200毫升,待温,保留灌肠。适用于子宫肌瘤靠近直肠者。
【注意事项】
1.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有子宫肌瘤者更要做好避孕工作。一旦怀孕,对人流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易出血多。
3.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时要定期作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变化情况,如发现以下情况,应作手术治疗:
(1)有明显症状,特别是月经过多或腹痛,治疗无效者。
(2)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或大于3个月妊娠子宫者。
(3)子宫肌瘤伴变性者。
(4)子宫肌瘤位于子宫颈部或突出于阴道者。
4.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处理
(1)妊娠期应在严密观察下,注意预防流产或早产的发生,如肌瘤过大,估计难以继续妊娠者,应及早手术。
(2)分娩时要注意避免胎位异常、滞产和胎盘滞留的发生。如肌瘤阻塞产道坝u须作剖宫产术。
(3)产后要注意预防出血及感染。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瘕范畴,“无瘀不成”,“气血不和,血瘀凝滞,以瘀成?”,故“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本病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痰气互结,瘀而成积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脱之功血的发生均与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减退,代谢紊乱有关。故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有良效。
疗及观察方法
药物组成:炮穿山甲15g,当归15g,地龙15g,莪术12g,黄药子15g,红花12g,桃仁15g,牡丹皮15g,茯苓20g,赤芍15g,桂枝9g,青皮12g,黄芪2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煎汤内服,日服3次。每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3个疗程。上方中肝郁加柴胡,郁金,香附各15g。月经量过多加仙鹤草,地榆炭,阿胶(烊化)。大便秘结加大黄,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车前子各15g。瘀血重加三七,蒲黄,乳香,没药,水蛭各12g。软坚散结加昆布,海藻,牡蛎,鳖甲,选加用量据证酌定,随症加减。每月做1次B超检查(月经干净4~7日内做),观察肌瘤改变情况。
3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子宫肌瘤病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月经量减少至正常,子宫肌瘤消失,子宫明显缩小,显效:月经量减少,子宫肌瘤缩小,子宫缩小,无效:月经量不减,子宫肌瘤大小无改变,子宫大小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100例中,临床痊愈70例,占70%,显效24例,占24%,无效6例,占6%,总有效率占94%。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凝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养血益气,软坚散结,温经通络。
【方名】加味生化汤。
【组成】当归24克,川芎15克,炙草3克,炮姜3克,桃仁3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肿瘤良方大全》。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治法】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方名】四君子汤加味。
【组成】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广盛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瘀滞胞宫,结而为患。
【治法】活血化瘀,消瘕散结。
【方名】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
【出处】言庚孚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胞宫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名】生化汤。
【组成】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研)14粒,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用黄酒、童便各半煎,去滓温服。
【出处】《傅青主女科·产后篇》卷上。
中药处方(五)
【辨证】干血内结。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消症。
【方名】大黄 虫丸。
【组成】蒸大黄7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200克,杏仁200克,芍药120克,干漆30克,干地黄300克,虻虫200克,水蛭100克,蛴螬200克, 虫10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酒送下,每日2次。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治法】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方名】加味四君子汤。
【组成】党参30克,白术2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广盛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