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通常和艾灸关系不大,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闭经的原因并治疗。
1.内分泌紊乱:如果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疾病导致闭经,需要遵医嘱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二甲双胍等治疗。
2.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也是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明确后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
3.垂体瘤:垂体瘤通常会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确诊后需要遵医嘱服用溴隐亭治疗。如果瘤体逐渐增大,需要手术切除。
除了上述治疗外,可以结合中医外治法调理,比如艾灸、针灸等。
女性有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才行,不然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比如有一些女性会很不幸的患上垂体性闭经的情况,如果她们出现垂体性闭经的情况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去治疗才行。要治疗垂体性闭经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垂体性闭经的方法有激素疗法、放射疗法、食疗等等,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可以帮助到患病的女性的。如果患者不知道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艾灸疗法来治疗垂体性闭经。
艾灸在治疗垂体性闭经方面是很有效果的,患者到时候通过艾灸自己的某一个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比如患者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来达到治疗自己闭经的情况,中脘穴在患者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的地方,患者千万不要找错了。除了这个穴位之外,还有关元穴、三阴交穴、神阙穴、子宫穴、八髎穴、归元穴等等穴位也是可以帮助到患者的,就拿关元穴来说,它是在患者脐下三寸,腹中线上的地方。而子宫穴是在患者下腹部,当脐中下四寸,中极旁开三寸的地方。患者在艾灸这些穴位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改善闭经的现象,而且可以治疗身体那些妇科病。
痛经、闭经艾灸什么穴位?
痛经时候可以艾灸子宫穴、次髎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位,也可以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但是要注意艾灸的距离要适宜,以免导致烫伤的发生,平时也可以使用热敷的方法缓解痛经。
艾灸治疗闭经主要选择的穴位是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以用艾条直接进行艾灸这些穴位,也可以用艾灸盒进行艾灸的。
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效果是很好的,治疗以后患者明显的会感到腹部很温热,不过治疗是需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的,患者可以每天都进行一次艾灸,对一个穴位进行3到5分钟的艾灸就可以了。
1 艾灸对闭经有作用吗
艾灸法具有温阳特性,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气滞血淤引起的闭经有治疗作用。但是如果是自身疾病造成的闭经现象,就应该找到引起闭经等因素,对症治疗。
2 闭经艾灸哪里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
脾俞:该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肾俞:两手中指按住肚脐正中,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由此旁开两指处即是肾俞穴。
三阴交: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采取屈膝的姿势,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到疼痛地方即是血海穴。
归来:取肚脐中点向下4寸处,再旁开两寸,即为归来穴。
次髎: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中极: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处。
血海:屈膝,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行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合谷: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户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中脘穴。
丰隆:从腿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连成一条线,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位置即是丰隆穴。
3 气血亏虚型闭经艾灸部位主要表现:经期后延,经量逐渐减少以致闭经,伴随神疲,头晕心悸,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舌淡太苔薄,脉细无力。
施灸穴位:关元,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4 血淤内热型闭经艾灸部位主要表现:月经闭阻,小腹胀痛,精神抑郁,伴随五心烦热,胸肋胀满,舌暗红或紫斑,脉沉弦而涩。
施灸穴位:中极,血海,三阴交,行间,归来,次髎,合谷,苔白痰多者,加中皖,丰隆穴。
闭经雷火灸疗法:
1.灸疗部位
小腹,骶髂关节;穴位:关元、气海、曲骨、脾俞、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足十趾冲。
2.操作方法
点燃2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距离 小腹及骶髂关节部 皮肤3~5 cm, 灸至两个部位皮肤发红 ,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每个部位灸疗各不能少于20分钟,每移动灸20次,用手按压一下被灸处;若先天不足, 加灸气海、关元、曲骨、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 ,用1支雷火灸条行小螺旋形灸法,距离穴位2 cm,每穴各灸6壮,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穴位; 若气血两虚,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灸法同上; 若阴虚血热,加灸曲骨、三阴交、足十趾冲 (每穴各灸5壮,距离皮肤1 cm,每雀啄5次为l壮),灸法同上;气滞血瘀,灸法与气血两虚相同。
3.灸语
闭经,致病因素繁多,归纳为虚、实两型。治则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祛寒除湿为主。灸小腹及骶髂关节部,可以温煦胞宫,疏通胞宫经脉,接纳五脏气血供应,温热能祛寒除湿;加灸穴位:关元、气海、曲骨、脾俞、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足十趾冲,可以疏通脏腑气血,调和阴阳,疏肝理气,使阴血易生,脾胃健运,水谷津液化生,心血平和,心气充足,肾阴充足,经血充盈,胞宫经血横溢,气血充足,经水顺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