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一般会在2-3天的时间自动下奶。建议让宝宝多吸吮乳头来刺激乳汁的分泌,孩子吸吮次数越多下奶越快,可能会出现淡黄色、稀薄的乳汁,这种被称为初乳,初乳中有大量的免疫蛋白对孩子非常好。
下奶后应保持体内水分,多喝一些鲫鱼汤、小米粥等有营养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新妈妈乳房产奶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自然启动的,而不需要靠外界的干预发生。事实上,乳房在孕中期就会开始乳汁合成的工作。在宝宝出生后,就能吮吸到初乳。
产后前三天,新妈妈的乳房并不会胀得很满,这时的母乳比较黏稠、略带黄色,分泌量也不是很多,这不代表新妈妈没有奶,恰恰相反,新妈妈提供给宝宝的正是非常宝贵的、富含大量抗体的、可以满足新生宝宝一切需要的初乳。
随着产后孕激素水平下降,乳房这个宝宝食物的大工厂接受到宝宝已经降生的信号,开始启动乳汁的大量分泌。一般在产后3-5天,新妈妈们会感到“下奶”,乳腺开始分泌真正的乳汁。至于剖宫产的妈妈,也可以放心,因为是孕激素在起到一个乳汁分泌的开关作用,也就是说,只要胎盘离开了母体,孕激素就自然下降,这是每个妈妈必定会经历的过程,即使是剖宫产,也是在取出宝宝后,要取出胎盘的。因此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只要胎盘离开母体,乳汁分泌的开关就打开了,乳房就会自动分泌适宜宝宝生长发育的食物。
新妈妈乳房的产奶过程不需要外界额外干预,它的启动产奶是一个完全内在的自然生理过程。而且,妈妈乳房的产奶能力是大于宝宝需要的,妈妈应该对母乳喂养充满信心,让自己的宝宝吃上最天然、最安全、最有营养的母乳。
女人怀孕后有孕激素分泌一直持续到生产,孩子产出后孕激素停止分泌转而分泌催乳素。在催乳素的作用下,各乳腺小叶分泌活动增加,交替分泌乳汁,乳房迅速胀大而坚实。随着规律哺乳的建立,乳房会规律地充盈、排空,再充盈、再排空。
拓展资料乳母在整个哺乳期分泌的乳汁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乳汁成分特点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5~10天分泌的乳汁叫做过渡乳;10天后分泌的乳汁叫成熟乳。不同阶段的乳汁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儿需要。
初乳稠黄,脂肪成分少,蛋白质成分多,且多有抗感染成分存在,白细胞含量也多,这些免疫成分能使新生儿免受感染。初乳中含有生长因子,促进小肠绒毛成熟,阻止不全蛋白代谢产物进入血液,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初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能使胎粪早日排出。因胎粪含有大量胆红素,其中50%能被肠道重吸收,所以初乳能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机会。初乳中磷脂、钠、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也高。
每次哺乳,宝宝最先吸入的乳汁叫前乳,后吸入的乳汁叫后乳。前乳带蓝色,蛋白质、乳糖含量多,含水分也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不需另外给水喝。后乳色发白,脂肪含量高,能为婴儿提供能量。这就要求婴儿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这样才能得到全程乳汁。
参考资料:奶水_
刚生完孩子两至三天有奶水。
女人在做了妈妈两到三天左右就有乳汁分泌了,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吸就会一直有,如果孩子几天不吸,慢慢的就没有。女人分娩后,胎盘排出,雌激素分泌急剧减少,而催乳素分泌增多,加上婴儿吸吮奶头的刺激,乳汁即源源不断地产生,供新生儿吸食。乳房就会自然分泌乳汁。
扩展资料:
奶水少的原因:
一、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而且压力也很大,使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喜怒无常。而这些因素可能会通过产妇的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活动,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导致奶水不足的情况。
二、很多女性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一般都会吃得比较少,而且有时候只吃些水果就完事了,这种偏食的现象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严重缺乏,乳汁当然也不会多了。
三、研究证明,传统的仰卧式分娩容易“抑制”母乳分泌量,而采用坐式分娩却能使泌乳量增加。另外,研究还表明,母婴分离的产妇比母婴密切接触的产妇每天平均乳量少将近400毫升。
四、穿着习惯以及异物的材料也是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
-奶水
人民网-刚生完孩子奶水不足怎么办
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又要面临喂奶。母乳喂养非常健康,但是刚生过孩子之后,不可能立刻就会下奶,从生完孩子到下奶这个期间,很多女性可能需要很久,因此需要催奶。
?产后2~3天下奶
一般产后2~3天就会下奶。在此期间要让孩子多尝试几次吃奶,让孩子吮吸奶头,刺激奶头,更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刚开始时乳汁量比较少,需要增加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高蛋白类食物,比如骨汤、鲫鱼汤,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按摩促进乳汁流出
如果三天后,仍旧不下奶,可能跟乳房不通有关系。建议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上,然后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双侧的乳房,再用手指按压乳晕,这样有利于促进乳汁的流出。
?多注意休息
在产后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即使不困的情况下,也要闭目养神,千万不要熬夜或是看手机,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多注意休息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在生产完之后,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导致乳腺管不通,不妨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