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组成包括三个部分: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羊膜和叶状绒毛膜构成胎儿部分,底蜕膜构成母体部分。羊膜是胎盘跟胎儿最接近的面,表面是光滑的,没有神经以及血管。叶状绒毛膜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和氧气传输的场所。底蜕膜占胎盘很小的一部分,属于子宫内膜。
胎盘(placenta),又称胞衣,是一种只有在雌性胎盘哺乳类动物怀孕时或是每一只胎盘哺乳类动物还是胎儿时才有的暂时器官,位于子宫内侧的表面。胎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胚胎在生物学与基因上都相连,另一部分是母体的一部分。
?营养与氧气的来源
胎盘植入于子宫壁,并且从母体的血液获取营养与氧气,排出废物。
?障壁作用
这个接口也是一个障壁,拦下某些可能会伤害胚胎的物质。
?不能阻挡酒精
但是很多物质是胎盘无法拦截的,像是酒精以及一些抽烟产生的物质。
?中药胎盘
产妇分娩后的胎盘还是一种中药,称之为人胎衣、紫河车。
胎盘是生命的守护者,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承载着独特的功能。了解胎盘的构成与功能,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份神奇的孕育之力。
?羊膜:保护胎儿
羊膜是胎盘的最内层,光滑无血管,为胎儿提供了一个保护性的环境。它具有一定的弹性,确保胎儿在母体内的舒适与安全。
?叶状绒毛膜:提供养分
叶状绒毛膜是胎盘的主体部分,与母体营养的紧密相连,确保胎儿获得充足的养分。独特的绒毛结构使得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得以顺利进行,为胎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底蜕膜:支撑胎儿
底蜕膜是胎盘的母体部分,与胎儿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它不仅为胎盘提供支撑,还参与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底蜕膜表面的滋养层细胞与蜕膜板共同构建了胎盘的屏障,守护胎儿的安全。
2018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一、胎盘的形成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也称丛密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羊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最内层。
2.叶状绒毛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在受精后第3周,绒毛内血管形成,建立胎儿胎盘循环。
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间隙处进行。
绒毛组织结构:足月胎盘的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滋养层的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作用。
3.底蜕膜
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二、胎盘的功能
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血管合体膜。
(一)血管合体膜:
1.合体滋养细胞
2.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
3.绒毛间质
4.毛细血管基底膜
5.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二)胎盘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1.气体交换
O2及CO2简单扩散进行交换,CO2通过血管合体膜的速度比O2通过快20倍左右,故CO2容易自胎儿通过绒毛间隙直接向母体迅速扩散。
2.营养物质供应
替代胎儿消化系统的功能。
(1)葡萄糖——能量来源——易化扩散——通过胎盘
(2)氨基酸——主动运输——通过胎盘
(3)电解质及维生素——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
(4)胎盘中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分解或合成物质——供给胎儿。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替代胎儿泌尿系统的功能
胎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
4.防御功能
胎盘的屏障作用有限。
(1)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通过胎盘。
(2)小分子量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3)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可在胎盘部位形成病灶,感染胎儿。
(4)母血中免疫抗体如IgG能通过胎盘。
5.合成功能
合成激素(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和酶。
A.蛋白激素:HCG、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
甾体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B.酶: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合体滋养细胞——妊娠8~10周血清达最高峰——持续1~2周后下降——产后2周内消失。
HCG在受精后10日左右即可用放免测定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诊断早孕最敏感方法之一。
HCG的主要功能有:
①作用于月经黄体,延长黄体寿命,使其成为妊娠黄体。
②HCGβ亚基有促卵泡成熟、促甲状腺活性及促睾丸间质细胞活性。
③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合用诱发排卵。
(2)胎盘生乳素(HPL):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于妊娠5~6周用放免法在母血中测出,并维持至分娩。
HPL的主要功能有:
①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乳腺腺泡,促进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②促胰岛素生成,增加蛋白质合成;
③通过脂解作用提高游离脂肪酸、甘油浓度,成为胎儿的主要能源和蛋白合成的能源。是促进胎儿发育的重要“代谢调节因子”。
(3)雌激素:来自胎盘及卵巢。
妊娠早期,黄体→雌二醇、雌酮。
①于妊娠10周后→胎盘→多量雌激素。
②雌三醇前身物质可由母体和胎儿肾上腺及肝产生,是胎盘合成雌三醇的主要来源。
(4)孕激素:妊娠早期由妊娠黄体产生,妊娠8~10周合体滋养细胞是产生孕激素的主要来源。
三、胎膜及脐带
1.胎膜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2.脐带
足月胎儿脐带长30~70cm,脐带中央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
四、羊水
1.羊水的来源
(1)妊娠早期的羊水,母血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2)妊娠中期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
(3)足月胎儿通过吞咽羊水使羊水量趋于平衡。
2.羊水的吸收
约50%由胎膜完成。足月胎儿每日吞咽羊水500~700ml,脐带每小时能吸收羊水40~50ml。
3.母体、胎儿、羊水三者间的液体平衡
(1)母儿间的液体交换——胎盘,每小时3600ml。
(2)母体与羊水的交换——胎膜。
(3)羊水与胎儿的交换,通过胎儿消化管、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角化前皮肤等。
4.羊水量、性状及成分
(1)羊水量:妊娠38周约1000ml。妊娠足月羊水量约800ml。
(2)羊水性状及成分:孕早期无色透明,晚孕羊水略混浊有上皮细胞、毳毛、毛发、少量白细胞、清蛋白、尿酸盐等。羊水中含有大量激素(包括雌三醇、孕酮、前列腺素、胎盘生乳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和酶。
5.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
(2)保护母体
?胎盘的构成
胎盘是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三部分构成的,它们共同协作,使得胎盘成为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
?叶状绒毛膜的作用
叶状绒毛膜是胎盘的主要结构,深入到底蜕膜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绒毛与母体血液接触,实现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羊膜的作用
羊膜是胎盘的一部分,它包裹着胎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羊膜还能够分泌液体,使胎儿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滋润。
?底蜕膜的作用
底蜕膜是胎盘的一部分,它与子宫壁相连,起到支撑和固定胎盘的作用。同时,底蜕膜还能够分泌激素,调节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