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刚开始涨奶的时候,需要及时让婴儿吸允乳头部位,防止乳汁长时间在乳房内淤积。如果婴儿没有处在饥饿的状态,也可以使用吸奶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来。
在哺乳期间,一定要及时根据婴儿对母乳的需求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如果对母乳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多吃鲫鱼汤等食物。
产后涨奶是新妈妈们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缓解方法:
1.喂奶或泵奶:让宝宝吸吮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如果宝宝无法吸吮或需要时间休息,可以使用乳头吸引器或手动泵来排空乳房。
2.热敷:在哺乳前用温水袋或热毛巾轻轻地按摩乳房,可以促进乳汁流动,减轻涨痛感。
3.冷敷:在哺乳后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乳房,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4.睡姿调整:睡觉时尽量避免仰卧位,可以选择侧卧位或俯卧位,有助于乳汁流动。
5.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6.穿宽松衣服:穿着紧身衣物会增加乳房的压力,导致涨痛感加重,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服。
7.避免过度刺激:避免频繁按摩、挤压乳房,以免刺激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
产后涨奶是很常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缓解生理性涨奶的方法:
1.冷敷:生理性涨奶并不是完全的奶多形成的堵奶,而是乳房生理适应期,所以可以通过冷敷缓解。
2.按摩:在洗净自己的双手后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轻轻地从乳房四周向乳头的方向按摩、挤压,这样做能帮助疏通乳腺管,促使皮肤水肿减轻、消失。
3.吸奶器:使用吸奶器可以帮助移出乳汁,减轻乳房充血、缓解胀痛的作用。
1 内治法
1、当归12克、川穹9克、桃仁9克、炮姜3克、通草6克、王不留行9克、炮山甲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活血化瘀,通经下乳。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者。
2、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丹皮10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疏肝清热,通络止痛。用于肝郁胃热、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胸胁不舒者。
2 外治法发酵面外敷法民间用发酵面治涨奶,效果良好。取发酵面团150-200克,均匀贴敷于整个乳房上,外用热毛巾包住热敷。半小时后除去乳头周围的发酵面,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同时用手从乳房周围向乳头方向按摩捏挤,促进乳汁排出。通常一次贴敷以后,产妇即可排出乳汁而胀痛消失。必要时可再次用发酵面团贴敷。
蓖麻油敷胸将蓖麻油滴于折成四层的棉布上,让布沾满蓖麻油,但勿过湿,以免四处滴流。将此布敷于乳房上,盖一层塑胶薄膜,再放上热敷袋。将热敷袋调至能忍受的热度,敷1小时即可。
局部热敷胀奶疼痛时可热敷乳房,使阻塞的乳腺变得通畅,乳房循环也会变得好一些。注意避开乳晕和乳头部位,因为这两处的皮肤较嫩。热敷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乳房按摩热敷过后,即可按摩乳房。以双手托住单边乳房,并从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头,再将乳汁挤出在容器中。待乳房变得较为柔软了,宝宝才容易含住奶头。
3 自我保健进食发奶食物应从少量开始在产后增加营养的过程中,发奶的鱼汤、肉汤或鸡汤等,要根据奶水分泌的多少适当饮用。有些产妇乳腺管尚未通畅,而新生儿吸吮力又比较弱,这就容易造成奶胀结块,所以进食发奶食物应从少量开始。如果乳腺管已畅通,新生儿吸吮又正常,就可加大供应量。
早开奶并增加喂奶次数让宝宝多加吸吮,乳腺自然会畅通,并能减少胀奶的痛苦。注意:每次喂奶要尽量排空,婴儿吃不完时,要用吸奶器抽取剩余的奶水,不要让奶水在乳房中潴留淤积,以致形成奶涨。
另外,孕期就要注意矫正有缺陷的乳房。扁平的、凹陷的和内翻的乳头,都会造成哺乳困难。
必要时暂停哺乳乳房过胀、疼痛剧烈和发热时,应该暂停哺乳,用合适的胸罩将乳房托起,使血管和乳腺管保持通畅。同时用冷水毛巾敷乳房,以减轻血管充血。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发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