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子宫内膜是由于月经来临较早,或者是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促使身体内部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出现失衡现象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患有该疾病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诀诺孕酮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子宫切除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子宫内膜增殖是怎么回事?
据临床资料统计,患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妇女,有相当一部
分诊断性刮宫的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这个医学术语对
多数人来说,常见但又陌生。子宫内膜增殖症是如何一种疾患,
医生又是如何诊断的呢?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代表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卵
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组织学上表现为内
膜腺上皮增生。至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垂体黄体生成素形
成高峰促使已成熟的卵泡排卵,排卵后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泡
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形成月经黄体,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
素,它们共同作用,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功能,进入分
泌期。如未受孕,黄体逐渐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
内膜失去支持,即坏死、出血、剥脱而被排出,形成月经。
某些青春期少女、更年期妇女及少数育龄期妇女卵巢功能
不稳定,常不能形成黄体生成素高峰,不发生排卵,故无子宫
内膜分泌期的改变。垂体卵泡刺激素(FSH)分泌增多时,卵巢
内出现了许多不同成熟程度的囊性卵泡,雌激素水平增高,又
无孕激素对抗,致使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反过来,雌激素又作
用于垂体前叶,抑制FSH的分泌,又使雌激素分泌急骤下降,增
生的子宫内膜便由于雌激素突然不足而坏死脱落,引起子宫出
血,称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简称无排卵型功血,病理学上即
叫作子宫内膜增殖症。
子宫内膜增殖症一般有3种类型。过高的雌激素水平连续几
个月的刺激,可使子宫内膜产生腺囊性增生过长;刺激长达数
年而无孕激素对抗,则可形成腺瘤样增生过长;第三种类型为
非典型增生过长,特征为增生过长的腺体同时出现细胞大小不
等,排列紊乱,核分裂现象增多等细胞学异型性改变。腺瘤样
增生过长和非典型增生过长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据资料统计,
如不经治疗,平均有10%—15%将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这3种
类型的镜下表现即为子宫内膜增殖症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根据年龄分布、子宫出血的特征及临床检查,辅以细胞学
涂片、子宫颈粘液结晶试验、尿三醇测定及基础体温等判断有
无排卵,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并不太困难。但决定性明确的诊
断则仍要依据诊刮后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医生方可据
此采取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增高引起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育龄期和更年期妇女均可发病。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无论是形态学还是生物学都为一连续的演变过程。
病理变化
基于细胞形态和腺体结构增生和分化程度的不同,分型如下:
1.
单纯性增生
(simple
hyperplasia)以往称为轻度增生或囊性增生,腺体数量增加,某些腺体扩张成小囊。
衬覆腺体的上皮一般为单层或假复层,细胞呈柱状,无异型性,细胞形态和排列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似。1%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可进展为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增多,伴有扩张,上皮细胞复层化,无细胞异型性
2.复杂性增生
(complex
hyperplasia)
以往称腺瘤型增生,腺体明显增生,相互拥挤,出现背靠背现象。腺体结构复杂且不规则,由于腺上皮细胞增生,可向腺腔内呈乳头状或向间质内出芽样生长,无细胞异型性。内膜间质明显减少。约3%可发展为腺癌。
3.
非典型增生
(atypical
hyperplasia)
在复杂性增生的基础上,伴有上皮细胞异型性,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染色质浓聚,核仁醒目,可见多少不等的核分裂像。重度不典型增生有时和子宫内膜癌较难鉴别,若有间质浸润则归属为癌,往往需经子宫切除后全面检查才能确诊。1/3的患者可发展为腺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体明显增生,排列拥挤,上皮细胞呈轻至中度异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