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功能性子宫失调性出血该怎么办

时间: 阅读:12652
功能性子宫失调性出血该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8-19 12:35:00

功能性子宫失调性出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氨甲环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药物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通过刮宫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建议患者谨遵医嘱做好定期复查。

多注意饮食习惯,并多注意休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3-15 17:17:49

    一般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有充足的睡眠,防止体力消耗,减少出血量。

     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及含铁量高的食物,如猪肝、鸡蛋、红枣、绿叶菜等。考试大网站收集护士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协助制定饮食计划或食谱。

     做好局部清洁卫生,勤换勤洗会阴垫和内裤,在便后外阴应冲洗,或病人自己用1:5000高锰酸钾液由外阴前方向肛门部清洗。

     禁止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或手套进入阴道做检查或治疗操作。

     禁止盆浴,可淋浴或擦浴。告诫病人禁止性生活。

     按医嘱准确用药,在口服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出现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大出血病人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仰卧位。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尤其要准确记录出血量。

     做好给氧、输液及输血准备。

     配合医师的止血措施,做好手术止血准备,如刮宫术。

     性激素治疗病人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性激素治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指导其正确服药。

     使用性激素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准时按量给药。考试大网站收集在治疗排卵型功血时,应注意询问月经周期,了解黄体期长短,以便监护给药。

     用大剂量雌激素口服治疗时,部分患者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乏力等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严重者同时加服维生素B6、灭吐灵或镇静剂。长期用药者,需注意肝功能监测。

     在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时,应嘱患者坚持测基础体温,以监测排卵情况。

     应用雄激素治疗时,注意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对青春期妇女避免使用。

     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不安心理,讲明病情,让病人了解此病是可治之症,进行精神鼓励,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月经调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要同家属取得联系,让她(他)们了解真实的病情,取得她(他)们的支持理解。

     护士应主动介绍有关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针对不同的对象,耐心给予解释,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空青
    回复
    2024-03-15 17:17:49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有:止血治疗;诊断性刮宫;激素疗法。
    1.无排卵型功血
    1)解除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疲劳;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c、k和钙剂;纠正贫血,流血期间适当休息。
    2)如有失血性休克先兆,应积极抢救。
    3)出血时采用刮宫术,性激素止血等。
    4)血止住后,应使用性激素调整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5)恢复排卵功能是根治青春期和生育期无排卵型功血症的关键措施。
    6)子宫切除术:适用于>40岁的顽固性出血、影响身体健康者。
    7)中医辨证治疗。
    2.排卵型功血
    1)要求生育者月经前7~10d补充孕激素类药物,或当基础体温上升后肌注hcg2000u,1/d,2~5d。
    2)不需生育者:避孕药:每月服用20~30d,因排卵被抑制而改善异常出血;妇康片:每日2.5~7.5mg,分次服用,持续1~3个月后停药,如停药后无阴道流血,即不再服用。

  • 龙葵
    回复
    2024-03-15 17:17:49

    「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体质往往较差,呈贫血貌,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贫血严重者尚需输血。出血期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保证充分的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应用凝血药物以减少出血量。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但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应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以止血、调整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主进行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使用性激素治疗时应周密计划,制定合理方案,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作严密观察,以免性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出血。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1)孕激素:无排卵性功血由单一雄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由于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故又称 "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己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合成孕激素分为两类,常用的为17-羟孕酮衍生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等)。可选用对内膜作用效价高的炔诺酮(妇康片)5~7.5mg口服,每6小时一次,一般用药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5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2)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者,主要用于青春期功血。目前多选用妊马雌酮l.25~2.5mg,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25mg/d;也可用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维持量每日1mg.口服己烯雌酚的缺点是胃肠道反应重,药物吸收慢,不易迅速奏效,必要时可口服微粒化17β-雌二醇、妊马雌酮,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以达到快速止血。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血止后2周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可用甲羟孕酮l0mg口服,每日一次,共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3)雄激素:雄激素有拮抗雌激素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张力,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时雄激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复,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4)联合用药:由于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因此①青春期功血在孕激素止血时,同时配伍小剂量雌激素,以克服单一孕激素治疗的不足,可减少孕激素用量,并防止突破性出血。具体采用孕激素占优势的口服避孕药l片,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按上法递减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0日停药。②围绝经期功血则在孕激素止血基础上配伍雌、雄激素,具体用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雌二醇1.25mg,睾酮25mg)2ml肌注,每12小时一次,血止后递减至每3日一次,共20日停药。

     5)抗前列腺素药物:出血期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氟芬那酸2OOmg,每日3次,可使子宫内膜剥脱时出血减少。主要通过改变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之间的平衡而起作用。血栓素A2为血小板凝聚前体和合成平滑肌收缩物质,而前列环素是一种有力的平滑肌松弛剂和抗血小板凝聚物。

     6)其他止血药:安络血和止血敏可减少微血管通透性,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有减少出血量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赖以止血。

     (2)调整月经周期:上述用性激素止血效果一般良好,若骤然停药所造成的撤药性出血,必将使流血已久的患者增添困扰,故在止血后应继续用药以控制周期,使无流血期延长至20日左右。为此,宜将止血时所用较高剂量的激素,于血止后逐渐减量,减量不能过速,否则子宫内膜可再次发生局部性脱落出血,此时再欲止血,则所需药量较出血前更大,且效果也差。使用性激素人为地控制流血量并形成周期是治疗中的一项过渡措施,其目的为一方面暂时抑制患者本身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能恢复正常月经的分泌调节,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按预期时间脱落,所伴出血量不致太多。一般连续用药3个周期。在此过程中务必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以改善体质。常用的调整月经周期方法有:

     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为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青春期功血或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己烯雌酚1mg或妊马雌酮0.625mg),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1次,连服20日,至服药第11日,每日加用黄体酮注射液10mg肌注(或甲羟孕酮8-10mg口服),两药同时用完,停药后3-7日出血。于出血第5日重复用药,一般连续使用3个周期。用药2-3个周期后,患者常能自发排卵。

     2)雌、孕激素合并应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孕激素用以限制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生程度。适用于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者。可用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药1号)全量或半量,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一片,连服20日,撤药后出现出血,血量较少。连用3个周期。

     3)后半周期疗法:适用于更年期功血。于月经周期后半期服用甲羟孕酮8-lOm g/d,连服10日以调节周期,共3个周期为一疗程。若疗效不满意,可配伍雌激素(诺坤复1mg或妊马雌酮0.625mgd)和/或雄激素(甲睾酮5mg/d)。

     (3)促进排卵: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和育龄期功血尤其不孕患者。

     1)氯米芬:为非甾体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它在下丘脑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服50mg,连续5日。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氯米芬剂量逐渐增至100~200mg/d.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引起多胎妊娠。排卵率为80%,妊娠率仅其半数。

     2)绒促性素:具有类似LH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FSH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大剂量肌内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以诱发排卵。

     3)尿促性素:每安瓿含FSH及LH各75U.FS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LH而诱发排卵。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尿促性素1-2支,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停用尿促性素,加用HCG5O00-l0000U,肌内注射,以提高排卵率。应注意应用尿促性素时易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故仅用于对氯米芬效果不佳、要求生育的功血患者。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过去应用GnRHa 小剂量脉冲式给药起增量调节作用,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现多主张先用GnRHa作预治疗,约需8周时间达到垂体去敏感状态,导致促性腺激素呈低水平,继之性腺功能低下,此时再给予GnRHa血脉冲治疗或应用HMG及HCG,可达到90%的排卵率。仅适用于对氯米芬疗效不佳、要求生育者。

     3.手术治疗以刮宫术最常用,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迅速止血。更年期出血患者激素治疗前宜常规刮宫,在子宫镜下行分段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细微器质性病变。对青春期功血刮宫应持慎重态度。子宫切除术很少用以治疗功血,适用于患者年龄超过40岁,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甚至己发展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时。通过电凝或激光行子宫内膜去除术,仅用于年龄超过40岁的顽固性功血,或对施行子宫切除术有禁忌证者。

     二、排卵性月经失调

     排卵性月经失调较无排卵性功血少见,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患者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常见有两种类型。

     (一)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发病机制」黄体的发育健全有赖于足够水平的FSH和LH,卵巢对LH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反应并分泌足量甾体激素。目前认为黄体功能不足因多种因素所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不高,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FSH/LH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部分患者在黄体功能不足的同时,表现为血催乳激素水平增高。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初潮、分娩后及绝经前,也可能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

     「病理」子宫内膜的形态往往表现为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发育的不同步现象,或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因此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易于在孕早期流产。

     「诊断」病史中常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早孕时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在正常范围内。基础体温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升高时间仅维持9-10日即下降(图37-3)。子宫内膜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治疗」

     1.促进卵泡发育 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方法较多,首先应针对其发生原因,调整性腺轴功能,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以利于正常黄体的形成。首选药物是CC,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卵泡期过长者。CC疗效不佳尤其不孕者考虑用HMG-HCG疗法,以加强卵泡发育和诱发排卵,促使正常黄体形成。黄体功能不足催乳激素水平升高者,宜用溴隐亭治疗。随着催乳激素水平下降,可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及卵巢分泌雌、孕激素增加,从而改善黄体功能。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 通常应用HCG以促进及支持黄体功能。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00~3000U,共5次,可使血浆孕酮明显上升,随之正常月经周期恢复。

     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一般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因合成孕激素多数具有溶黄体作用,孕期服用还可能使女胎男性化。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mg ,共10-14日,用以补充黄体分泌孕酮的不足。用药后可使月经周期正常,出血量减少。

     (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这类黄体功能异常与前述不同。在月经周期中,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发病机制」黄体一般生存14日后萎缩,内膜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脱落行经。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病理」正常月经期第3-4日时,分泌期内膜已全部脱落,代之以再生的增生期内膜。但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于月经期第5-6日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内膜。由于患者经期较长,使内膜失水,间质变致密,腺体皱缩,腺腔呈梅花状或星状。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治疗」

     1.孕激素 自下次月经前10-14日开始,每日口服甲羟孕酮10mg,有生育要求者肌注黄体酮或口服天然微粒化孕酮。其作用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及时完整脱落。

     2.绒促性素 用法同黄体功能不足,HCG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

  • 芍药
    回复
    2024-03-15 16:16:39

    问题分析:
    您好,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功血,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而不是由妊娠、子宫内膜肿瘤、感染或血液病等引起。

    意见建议:
    一般治疗:改善全身情况,贫血重者输血;保证充分的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一般止血药物。止血:方法包括激素和药物疗法。

如何治女性子宫发育不良

宫寒严重会导致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