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俯卧位的方式进行缓解,还可以通过手术缩短粉底韧带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平时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注意休息,定期去医院复查,避免不良的行为,防止出现其他的疾病。
子宫后位一般不会影响性生活,但子宫后位有可能会影响怀孕。在阴道深处子宫颈后方阴道围绕宫颈的部分有一个穹隆,叫阴道穹隆,性交射精后精液易积聚在此处,便于向后向下的子宫颈开口浸泡在精液中,使精子易于穿过子宫颈口进入宫腔与卵子相遇而受孕。当子宫是后位时,子宫颈呈向前向上状态,子宫颈开口不易浸泡在精液里,受孕机会明显降低。
但大多数的子宫后位都可通过一定的生育指导顺利怀孕,只有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子宫后位。
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双合诊复位法、三合诊复位法、宫颈钳牵引复位法、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术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卧位锻炼,每次10-15分钟,这对巩固子宫复位的效果至关重要。胸膝卧位锻炼还可预防产后子宫后变位的发生,但必须在产后半个月之后进行。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手术复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缩短圆韧带,将子宫变为前倾前屈位。
子宫位置的现象,目前在临床上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身体的原因,很多女性朋友由于遗传的影响,对于子宫后位的现象在临床上的治疗难度是很大的,但也要进行科学治疗,那么 子宫后位怎么调整 呢?
子宫后位怎么调整1、子宫后位要从日常习惯调整,纠正子宫后倾坚持每天侧卧、仰卧、跪起2-3次,每次半小时,让子宫有一次前倾前屈的机会。在月经期每天也应俯卧一次,因为这个时候子宫稍软,有利帮助前倾。若子宫后位较严重,应常做跪姿的膝胸卧位,即跪时与地平垂直,腰要向下塌,而不可向上弓,每次15分钟左右。
2、正确性生活姿势同房时,采取男后位女方跪趴式的姿势进行性生活,也有利于射入阴道的精液在穹隆处储留。
3、补救法性生活时女方臀下垫一适当厚度的软垫或小枕头,使臀部垫高,让射入的精液向阴道后穹隆处集中,并继续抬高臀部卧床20-30分钟,同时射精后女方在半小时内不解小便,以免精液外流,让宫颈口与精液充分接触,从而增加精子进入子宫腔的概率。
4、如果患有严重子宫后位的妇女,那么建议到医院治疗,对有症状的子宫后位患者,治疗关键是将子宫复位.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双合诊复位法,三合诊复位法,宫颈钳牵引复位法,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术复位法等。
子宫后位有什么症状专家说到,轻度的子宫后位一般无症状,严重者会引起盆腔淤血、月经过多、经血排出困难以及白带过多、小腹疼痛、腰酸背痛、肛门坠胀等症状,有些妇女甚至有性生活痛或性生活不适。
因此,对有症状患者或引起不孕的患者需进行子宫位置的矫正,譬如手法复位。如果症状特别严重,门诊手法复位不成功者,还可进行手术纠正。家庭中施行复位可采用?胸膝卧位?法,即患者排空大便,将胸部和膝部贴紧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使大腿成直角,每次15分钟左右,坚持连续做一段时间。此法对多次人工流产造成的后位子宫比较有效。
对可能由于子宫后倾引起不孕的妇女,性生活后可采用头低臀高位,譬如在臀部下方垫置两个枕头,目的使精积聚在阴道后穹窿,从而有利于子宫颈浸泡在精液中。也可采用性生活后俯卧位,使精液向阴道前穹窿部积聚,使上翘的子宫颈容易浸泡在精液中。需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后位子宫都会引起不孕,未孕患者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后位子宫只是一个因素,因而对不孕者应全面地检查,明确不孕原因。
精彩推荐:
如何快速怀孕人工受精排卵试纸试管婴儿不孕不育男性备孕的技巧是什么不按清宫表能生儿子吗备孕时怎样同房能生男孩生男孩应该多吃什么
子宫后位怎么调整?子宫韧带的松弛的确会造成子宫后倾,但一般的形体训练不会造成严重的子宫后倾,轻微的子宫后倾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
纠正子宫后倾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夜间睡眠最好采用侧卧位,不要仰卧,如果特别担心可以采用俯卧位。可以选择一些增加盆腔肌肉张力的运动,也可以改善子宫后位。
除此之外,要养成及时排大小便的习惯,以免因为腹腔压强异常而加重子宫后位。最后特别说明一下,如果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要及时治疗,因为经常咳嗽也会产生使子宫后倾的力。月经期间纠正效果更好。
子宫后位需要治疗吗?最好进行自我治疗哦!
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可分为前位子宫、中位子宫和后位子宫。子宫体向后倒向直肠者称子宫后位。子宫后位有子宫后倾与子宫后倾后屈两种。凡子宫纵轴不变,整个子宫倒向后方者,称为子宫后倾。子宫后倒且宫体与宫颈交界处形成一个锐角者,则称子宫后倾后屈。前者较为多见,后者较少见。常见原因为多次分娩造成韧带松弛、盆底隔膜及阔韧带底部损伤。子宫后位一般不会影响性生活,但子宫后位有可能会影响怀孕。
子宫后位的自我疗治方法
1 俯卧位运动
(1) 两下肢轮流向后直举,
(2) 同时抬起两下肢。
2 肘膝位(肘膝着地)运动
(1) 胸部向前向下伏地,
(2) 两下肢轮流向后上伸直,
(3) 两膝轮流向前向后爬行,
(4) 足尖支起,两膝伸直,抬高臀部。
3 手膝位(手膝着地)运动
(1) 两下肢轮流伸直向各方向运动,
(2) 屈肘、胸向前下伏地,
(3) 右上肢、左下肢同时举起,左上肢、右下肢同时举起,
(4) 足尖支起,两膝伸直,抬高臀部。
4 手足位(手足着地)运动
(1) 后坐于足跟上,然后还原,
(2) 两下肢轮流向前屈膝。
5 跪位运动 跪位,身体直立,两臂上举后身体向前下屈俯而臂仍伸直,手着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