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月经少血发黑一般的什么疾病呢

时间: 阅读:6990
月经少血发黑一般的什么疾病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8-29 03:54:40

月经少血发黑可能是长期熬夜等因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宫寒等因素造成的。

如果长期熬夜等因素造成的,建议患者调整作息规律,并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症状。如果是宫寒等因素造成的,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益母草颗粒的药物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3-16 05:05:55

      女性月经量少,发黑属于月经不调的症状.正常的经血的颜色是暗红色的,月经颜色深。月经量少颜色黑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导致月经量少颜色黑呢?月经量少颜色黑怎么调理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月经量少发黑的原因及调理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月经量少发黑的原因
      1、内分泌功能失调。由于垂体功能低下,卵巢分泌雌激素不足,因而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内膜较薄,脱落时出血量少

      2、如果女性长时间的服用避孕药也会导致月经少发黑的症状

      3、子宫本身病变如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由于结核性病变摧毁了部分子宫内膜多次刮宫损伤了子宫内膜等

      4、气滞血瘀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颜色呈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或有胸胁、 *** ,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5、肾虚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来的时候如果有腰酸,头晕,小腹冷的症状这些都是肾虚的原因

      6、血寒出现月经黑色

      经期延后,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月经量少颜色黑的护理方法
      1、不吃生冷、酸辣等 *** 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 *** 运火之物。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2、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房事。注意保暖,避免寒冷 *** 。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效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 *** 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4、精神愉快,避免精神 *** 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 *** 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调理月经量少的食疗方法
      1、三棱30克、获术15克、红枣30克冰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于血瘀者。

      2、益母草60克、红枣30克、鸡蛋10只,共煮,喝汤,吃红枣与鸡蛋服量以舒服为度。用于精血不足夹瘀者。

      3、黄芪30克、黄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当归9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精血亏虚者。

      4、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5、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 木槿
    回复
    2024-03-16 05:05:55

    1、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女性常见的问题,是造成经血发黑的主要因素。气血两虚会导致月经失调、经期的流血量增多或减少、周期提前或推迟。而且气血不足还会导致身体异常,出现头晕眼花,脸色苍白发黄,身体容易疲倦的症状。

    2、气滞血瘀

    子宫内膜的脱离需要及时排出体外,但是有些人可能有气滞血瘀,导致经血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导致经血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变长,颜色变黑。

    3、肾虚

    肾脏虚弱通常会有手脚冰凉、经血发黑和性生活冷淡的症状。肾虚会导致腰部、膝盖和脚后跟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还会伴随头晕耳鸣和夜间尿量增多,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调理肾虚缓解症状。

    4、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就是月经量少,多囊卵巢是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多与内分泌紊乱等方面有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低,无法使子宫内膜增殖到一定厚度,导致子宫内膜过薄出现月经量少的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出现排卵障碍等症状表现。

  • 木槿
    回复
    2024-03-16 05:05:55

    女性的月经量少的话通常容易伴随月经变黑的问题,这个情况对女性来说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所以很多的女性朋友都希望能够尽快的调理好,免得自己以后想怀孕的时候都没有办法,那么月经黑色而且量少是女性得了什么病吗?


    月经黑色量少是什么病

    女性月经血颜色少并且发黑多是由于月经量少,且经血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月经量少颜色黑主要有以下类型:首先考虑是气滞血淤:因气机阻滞,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气血两虚型:由思虑和疲劳过度,或久病耗损所致的脾胃虚弱、营养不足的病理状态;血寒型:是指身体受寒,寒凝导致血行不畅的情况;肾虚型:是指如者房事过多、人工流产、生产过多等损伤肾脏,以至于肾气不足的病理状态;


    通常月经都红色,而且有时候会有脱落的子宫内膜的小碎片,如果月经粘微度如水甚至说发黑发紫其实这是不正常的,这些大概是因为患者气血两虚使月经变黑色,或者是气滞血瘀等主要的症状是月经先后不定,经量也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通畅,甚至还会小腹痛苦难安,这都需要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才可以。女人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很多,如果你身上都有那么基本上可以确认你就是因为气滞血瘀才导致了月经黑色量少的原因.日常生活中有便秘的状况,黑眼圈较为明显,经痛特别大周期也不规则。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差不多到闭经的年龄了,女性在50岁左右就会开始慢慢闭经了,这个时候月经量自然也会慢慢的减少,这个情况没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刚发现自己月经量过少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来补充营养,这样也会让自己的月经量慢慢变多。特别是在月经来的前后可以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像红枣、枸杞、阿胶都可以适量吃一些。


    得病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由于工作压力大,对于年轻人来说,熬夜加班已经是正常事情了,经常的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规律的睡眠习惯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想要远离慢性病,起码要做到三餐规律,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定期运动,充足的睡眠,努力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饮食习惯和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决定远离生病的因素,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讳疾忌医,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哪里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而不是一直拓展员和,小病都可以拖成大病了。


    患性病后,应注意休息,切忌过劳,过于劳累导致性病病情加重或复发者,临床上屡见不鲜.急性淋病,非淋,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患者,都宜卧床休息.对于慢性性病患者切忌熬夜,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否则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使疾病迁延不愈。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6 04:04:45

      有些女性的月经不只是少还带着一点点的黑真的是让人心里面比较担心,就是害怕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说你害怕就能够避免的。还是应该直接面对,首先就是要找出原因才能够治疗的。那么月经量变少变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月经量变少变黑是什么原因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内分泌异常,卵巢排卵不好,性激素分泌不正常;二是有可能是子宫内膜炎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伴有下腹痛、白带异常的情况。建议您,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一下,确定什么原因后再治疗。

      子宫内膜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多为盆腔结核的一部分,也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感染的主要来源是肺或腹膜结核。子宫内膜结核在生殖器官结核中占50~60%,常常是由输卵管结核蔓延扩展到子宫,病变多局限在子宫内膜。月经量少色暗红的女性朋友要注意保持私处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房事。

      月经量少发黑,甚至痛经有血块,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宫寒、气血瘀滞造成,典型的月经失调,建议饮用巴马舒经中药茶,属于中药配方的茶疗,对于女性调经这方面非常有帮助,口碑也很好。另外经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食物以及冷饮之类。经血量少,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变厚,增生的内膜会脱落出血形成月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得不够厚,月经时出血少.建议您做个内分泌的检查,看一下体内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然后对症用药。

    月经血发黑应该怎么办

      对于月经血是黑色的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用中医的话来解读,月经血呈现黑色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从而使得经血淤积在宫腔内太长时间,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而引起的。而导致经血发黑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多与血虚、气滞、血瘀、痰阻、寒凝血脉等有关,也需要慢慢调理。在中医里面调理身体都是分型的,因此女性朋友千万不要随便去购买中药自行煎煮服用,这样的危害性将是巨大的。

      若女性朋友发现自己的月经血是黑色的,就要注意了,月经有黑色血块往往和月经量,出血多的时候很冲来不及,就会凝成一个血块排出来了,往往带有血块可能这个时候的出血量比较多,就集成的一个块。经血出来内膜会脱落,但可能是一些碎片片,血块还是应该供应子宫内膜的血管出的血。也就是说,经期时排出血块表示月经量过多。月经有黑色血块,大小不一,多伴随会较鲜红的经血,但若一大块一大块流出来,就要赶紧来医院治疗了。

宫颈囊肿影响怀孕不

怎样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才不复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