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是可以治好的,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例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也可以去当地医院妇科选择刮宫术进行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服用药物,确保正确吃药。
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由于这个时间段,卵巢功能下降,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性低下,卵泡发育受阻,不能排卵形成的。
围绝经期功血一般会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比如月经周期不规则,紊乱,经期长,月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的诊断是排除法,就是需排除妊娠引起的出血,比如先兆流产;生殖器官肿瘤比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一些肝肾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需要排除;此外,还需要排除使用宫内节育器或者吃避孕药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
那么,出现围绝经期出血怎么办呢?
主要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是治疗原则。
止血一般是用性激素,围绝经期一般是用孕激素,比如炔诺酮,适宜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血红蛋白大于80g/L,生命体征平稳的妇女。
如果妇女子宫内膜增厚,子宫不规则出血时间长的,可以考虑刮宫,可以很快止血,刮出组织还可以做病理,看看有没有子宫内膜病变。
对于止血后,可以考虑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器,它含有孕激素,可以有效治疗功血。
对于药物治疗不佳或者有用药禁忌症的,没有生育要求的,还可以考虑做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治疗。
分类: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医生确诊为功血,开始打了一针黄体酮,吊了一瓶消炎药,好了,可现在又开始了,听医生说还会反复,怎么办啊
解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病机是:
⑴肝肾不足:素体肝肾不足,或早婚早育、房劳伤精,过多流产等,致使精血亏虚,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⑵脾肾阳虚:素体脾肾阳虚,或房劳多产,久病损伤,饮食劳倦等脾肾受损。脾阳虚则统摄无权,肾阳虚则封藏失职,以致冲任不固,造成功能性子宫出血。
⑶瘀血阻滞: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或寒凝血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故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若血瘀内滞日久化热,更灼血络而致出血不止。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简易方法?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②苁蓉补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益母膏,每服15克,日服3次。
④震灵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血瘀阻滞,血不归经者)。
(2)简便验方
①仙鹤草、龙骨、牡蛎各50克。水煎服(各型功血均可使用)。
②鹿角霜、乌贼骨、陈棕炭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15克,贯众、茜草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④益母草30克,香附10克,三七粉(冲)3克。水煎服(适用于血瘀阻滞者)。
(3)饮食疗法
①栗子、山药、粳米各50克。煮粥食用。
②鲜生地50克,枸杞子30克,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饮(上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③桃仁6克,乌贼鱼1条。煮熟食用。
④山楂30克,红糖适量。代茶饮(上方适用于血瘀阻脉者)。
⑤人参5克,核桃肉15克。水煎代茶饮并食之。
⑥山药、莲子各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上方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脾俞、足三里、命门、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断红、隐白、中极。每次取3~4穴针刺或合用艾灸。
②耳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脾、肾。每次取2~3穴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怎样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血止以后,按照妇女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用药,促使其达到调整月经周期的目的。
⑴增殖期:(月经第4~11天)以养阴调气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正常生长。选用促卵泡汤:山药、菟丝子各15克,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熟地、旱莲草各12克,女贞子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鸡血藤、白芍、香附各10克,丹参12克,以养血调气。
⑵排卵期:(月经第12~16天)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卵子排出。选用排卵汤:当归、茺蔚子、熟地各12克,丹参、枸杞子各15克,红花、香附、赤芍、泽兰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偏肾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各12克,以温补肾阳,小腹痛者加元胡12克,五灵脂(包)、荔枝核各10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⑶分泌期:(月经第17~24天)采用平补阴阳,气血双调之法,促进黄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选用促黄体汤:丹参、菟丝子、龟板各15克,枸杞子、旱莲草、续断、肉苁蓉各12克,女贞子 9克。水煎服,每日1剂。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石莲子各12克,以补肾阳;偏肾阴虚者加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以滋补肾阴;脾气不足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以补气健脾;血虚者加丹参、熟地各15克,当归12克,以养血。
⑷月经期:(月经第1~4天)采用行气活血调经法,促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选用活血调经汤:当归、香附各6克,熟地、赤芍、丹参、泽兰、茺蔚子、茯苓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枳壳10壳,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以助药力。血块多者加五灵脂(包)10克,以活血;出血量多者加茜草12克,三七粉(冲)6克,以活血止血。
预防:
保持身体健康是避免发生功血的主要环节。因此不但要预防全身疾病的发生,而且必须注意经期卫生。每日要清洗会 *** 1~2次,并勤换月经垫及 *** ;劳逸适度,尽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加强营养,多食鱼类、肉类、禽蛋类及牛奶、蔬菜类,忌食辛辣 *** 食品;用铁锅炒菜、服含铁剂的药物如硫酸亚铁口服液等,增加铁剂,改善贫血状况;平时注意不要冒雨涉水,衣裤淋湿要及时更换,避免寒邪侵入,防止寒凝血滞,瘀阻冲任而致出血过多或淋漓不净。
“功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凡月经不正常,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除外妊娠、肿瘤、炎症、外伤或全身出血性疾病,而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上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类。据统计,功血患者70%无排卵,50%以上发生在45岁以上妇女,20%见于青春期,其余见于育龄期。
正常月经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调节。身体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的改变、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等均可通过大脑皮质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性激素分泌异常,致使子宫内膜无周期脱落而发生功血。
一、临床类型与特征
(一)无排卵型功血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节及制约。任何内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节,均可导致功血。
青春期功血是以性腺轴的功能与调节不完善为主要原因。由于下丘脑周期中枢延迟成熟,仅有下丘脑持续中枢发挥作用,其结果使垂体分泌FSH多于LH,FSH的分泌使卵泡发育,发育中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但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 *** 缺乏反应,使月经中期无LH高峰出现,故无排卵发生。长期大量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血。尤其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因其他因素影响下,更易引起功血发生。更年期功血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反馈作用消失,垂体分泌FSH及LH增高,缺乏LH中期高峰,不能排卵,子宫内膜发生增生过长而引起无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形成,体内亦无孕酮分泌。雌激素水平随着卵泡的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雌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内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血,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雌激素 *** ,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口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孕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
(二)排卵型功血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二、鉴别诊断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一)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高血压、肝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二)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对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如发生子宫出血,应首先考虑异常妊娠,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如继发于产后或流产后,需考虑胎盘残留、胎盘息肉、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癌等。
(三)生殖器肿瘤 常见的子宫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癌;如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有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也可导致子宫出血。
(四)生殖器炎症 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再生受到阻碍,造成出血量多而持久;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等亦常有出血,需与功血鉴别。
(五)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
三、治疗
(一)无排卵型功血
由于失血,患者体质多较差伴贫血,故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失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对青春期妇女以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为主,促使卵巢功能的恢复及排卵。对更年期妇女主要是在止血后,设法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出血过多过频,使能顺利渡过此期而进入绝经期。
若出血严重、年龄较大的妇女,应立即刮宫将异常的内膜刮除,多能迅速止血,继之以激素等治疗,刮除物需作病检。青春期功血未婚妇女需作刮宫时应慎重,尽可能保守治疗。
另外可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仙鹤草素、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环酸及凝血质等。
血止后患者情况仍虚弱、头晕、贫血严重者,可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滋补心、脾。同时口服铁剂,以提高体质,增加血色素,必要时输血。
1.青春期功血的治疗
⑴止血
目前已广泛使用性激素止血。通过性激素作用,使内膜生长修复或使其全部脱落后修复而止血。出血时间较长、量较多者,用药时间应延长,一般需20天左右,效果可更好。停药后数日内,可出现少量撤药性出血,应于用药前对患者说明,以后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联合用药等方法以调整月经周期。
①孕激素止血 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完全脱落,其止血作用发生在撤药性出血之后。
对出血时间不长、失血不多者,可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连用3~5天,也可试服人工合成的炔诺酮(妇康片)5~10mg、甲地孕酮(妇宁片)8~12mg或安宫黄体酮10~16mg,连服5天,多能止血。停药后3~5天内膜脱落,形成少量撤药性出血,5~7天可净。
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者,需加大剂量及延长服药时间,从血止或基本上止血后算起,应继续服药20天。可在4~6小时口服以下药物: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用药4~6次后,流血应明显减少,并在48~72小时内止血。血止后应渐减量,可每3天约减原用量的1/3,至直维持量,即炔诺酮每天约2.5mg、甲地孕酮4mg或安宫黄体酮4~6mg,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左右。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同时服用已烯雌酚0.25~0.5mg,每晚一次。
如果大剂量孕激素在48~72小时内不能止血,应考虑可能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影响孕激素发挥作用,可试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4mg,每日2次,待血止后渐减量到每日口服已烯雌酚约0.5mg,最后与孕激素同时停药。如仍不能止血,应做诊刮并送病检,以达到迅速止血及除外其他病变的目的。
②雌激素治疗 可用于出血时间较长、量少和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者,补充后以促使内膜修复,达到止血目的。由于剂量较大,对下丘脑及垂体均有抑制作用,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剂量亦需按出血量多少决定,一般用已烯雌酚1~2mg,每日服2~3次,有效者于2~5内止血,血止或明显减少后,每3天约减原量的1/3。当减至每天0.5mg时,可继续服用8天后停药。在停药前5天,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天,停药后产生撤药性出血,以后再按调整周期方法处理。口服上述大剂量已烯雌酚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B1,以减少呕吐等反应,有时因严重反应不能口服时,可改用针剂注射,如苯甲酸雌二醇2~3mg肌注,以后逐渐减量,然后以口服已烯雌酚1mg维持,至血止后15~20天,停药前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停药后撤药性出血,再行调整周期治疗。
③雌激素、孕激素合剂止血 可用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每天4次,每次1片,常能在2天内止血。血止后,将剂量逐渐减至每天1片,总疗程共20~22天,停药后2~3天产生撤药性出血。
⑵调整月经周期(详见闭经章节)
2.更年期功血的治疗
止血原理同青春期患者。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后脱落止血。出血不多者,每日用黄体酮10~20mg,多能在2~3天内止血。出血时间长,失血多,应延长治疗时间,可口服较大量人工合成孕激素,止血后逐渐减量,方法同前述。
另可用雄激素治疗。雄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情况好转;可产生负反馈而抑制下丘脑功能,使ESH、LH分泌减少,从而使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增强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减轻盆腔充血,减少出血量。此外还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但雄激素一般不能单独用以止血,可和雌激素或孕激素联合应用,以弥补单一用药的缺陷及增强疗效,有时还可减少撤药性出血。用法是月经血量多时,可每日肌注丙酸睾丸酮25~50mg,连用3天。
亦有人对某些患者单独连续使用睾酮以抑制卵巢功能使之进入绝经期。用法为:舌下含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或口服10mg,每日一次,连服20天,停10天再继续同法治疗,可连用3~6个月。此法较简便,无撤药性出血,但有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或肝功损害者慎用。雄激素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产生副作用,如毛发增多、痤疮、声音嘶哑等。
若治疗多时无效或长期治疗及观察有困难者,或≥55岁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二)排卵型功血 一般排卵型功血患者,往往不致有严重出血而影响身体健康。
1.黄体功能不全 小剂量雄激素有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作用。可于周期第5天开始,每晚口服已烯雌酚0.125~0.25mg,连服20天,另用孕激素补充体内之不足,在月经周期第20天起,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7天。
除用孕激素外,还可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目的是要促进黄体发育,增进黄体分泌功能。可在月经周期15~17天(即排卵日)开始,或在基础体温上升后2~3日起,每日或隔日肌注hCG500~1000IU,共5次。
治疗过程中,可加服维生素C、E,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一定效果。
2.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刮宫止血有一定效果,以后在每个周期的第21~2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次,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第18天开始,连服10天。这样可使子宫内膜完全剥脱。或试服避孕药抑制排卵3个周期,停药后观察疗效。
“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该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多是血热、气虚、气郁、血瘀等。但其中以血热、气虚较为常见。明代医家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云:“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期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期用补血还其旧,若只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不复其旧,则孤子之阳无以立,故本末无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也。”后世医家将其所倡立的三大治则即“塞流”、“澄源”、“复旧”为治功血三大法则。方药可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水煎服,按年龄体质虚实增减其药与量。
一、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已酸孕酮2ml,苯甲酸雌二醇2mm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以后,按复方已酸孕酮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血瘀者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二、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青春期功血患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或伴有贫血,其他症状均不明显。单用西药或中药疗效都不理想。青春期功血的流血特点,多为流血量多、淋漓不断。由于大量或长期出血,气随血脱,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该病可采用益气因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药;白术20g,黄芪35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侧柏炭15g,大蓟15g,红鸡冠4Og,续断20g。水煎服。云南白药1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安络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络血片10mg,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较好。
三、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是治疗该病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脾丸;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全血,每次100~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态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苗医特色疗法:
【方剂名称】温宫止崩方
【性状规格】饮片,240g/付。
【成 份】白术、柴胡、淫羊藿、党参、黄芪、甘草、血余炭、牡蛎等十几味苗疆天然野生药材。
【功能主治】主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
【方剂特色】本方秉承中医标本兼治之原则,深入病灶治疗,一方面快速制约经血,止血敛血,使血停或血量减少,治其标;另一方面,着手脾肾,健脾益气生血,补肾调和冲任,使经血有固,周期有序而崩漏痊愈,治其本;标本兼治。 [3]
青春期功血是由于神经和内分泌所致。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卵巢逐渐发育成熟,在卵巢内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增厚与脱落变化而形成“月经”。所以说,月经实际上是卵巢有规律活动的反映。青春期功血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中药治疗 在治疗和调节内分泌功能和止血方面,中医都有独到之一处,应适当请
中医治疗。上述各种药物治疗,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得自己擅自用药,因为调整内分泌的药物作用很复杂,服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月经紊乱。还有,无论哪种功能性子宫出血,都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检查排除全身和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二、恢复卵巢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克,连用20
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毫克。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以很快痊愈。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三、药物进行止血 药物止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子宫内膜脱落干净,可注射黄体
酮;一种是使子宫内膜生长,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再用些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达到止血目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