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和排卵有一定的关系。可分为有排卵性的和无排卵性,有排卵性崩漏属于激素刺激内膜增厚引起阴道出血,无排卵性崩漏是指内分泌紊乱后引起出血量多。
崩漏要在医生指导下先进行止血,避免失血过多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右归丸改善症状。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以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为主要表现的妇科中医重证。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者为漏。崩漏多由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阴虚精亏,虚热内扰,血热妄行;素体脾虚,饮食劳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情志不舒,或感受寒湿,瘀血凝滞,血不循经;早婚早育、多产房劳、久病伤肾,封藏不固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阴虚血热型崩漏。证见经来无期,淋漓不断或骤然量多,血色深红,潮热,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失眠,烦躁,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固经,方用清热固经汤等。②肝郁血热型崩漏。证见经乱无期,时漏时崩,色深红质稠,烦躁易怒,乳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开郁止血,方用丹栀逍遥丸等。③脾虚气陷型崩漏。证见忽然崩下或淋漓不断,血色淡质稀,面色不华,气短无力 ,食少胸闷 ,心悸,或便溏,舌淡,脉虚弱。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归脾汤等。④血瘀阻滞型崩漏 。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 ,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痛减,舌暗红有瘀点,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等。⑤肾虚不固型崩漏。证见出血量少,淋漓不止,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淡红或紫暗,腰脊酸软 ,小腹空坠 ,或失眠盗汗 ,烦热,或畏寒,便溏,舌红或淡,脉细数或沉弱。
中医认为,崩漏的病因主要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现代医学中,是指神经分泌调节系统功能失常,以致无排卵、子宫内膜增生性坏死,导致子宫出血的一系列病变。
中医学认为,崩漏有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指子宫冲任而言,子宫失藏,冲任失约所致。而子宫之所以失藏,冲任之所以失约,尤在于“血瘀”或者“瘀结”。《简明中医妇科学》引《备急金要方》说:“瘀血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
一、 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二、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 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三、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 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四、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 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中医认为, 阴虚导致火旺,如因紧张、烦躁失眠,将会引发心火偏旺;愤怒急躁,情 怀抑郁,将会导致肝经郁火,加上出血日久,必将导致肾阴更 虚,阴虚火旺;阴虚日久,又必及阳,或者素体肾气不足,脾 胃薄弱,或因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或因年老肾气渐衰、手 术损伤等,以致肾阳不足,肾气亏损;或者忧思过度、饮食劳 倦、损伤脾气,脾虚气弱,日久必致阳虚,而致脾弱,所谓火不暖土,土弱又不能助火。此外还有因出血较久,下元空虚,邪或热毒之邪入侵子宫、胞脉胞络,以致出血不已,为继发显热性崩漏。或者亦可能由于崩漏下血日久,血耗气弱,由血及气,以致气虚为主,反过来气不摄血,倒果为因,形成气虚性崩漏。但前提还在于阴虚血瘀。还必须指出的是崩漏常见于青春期与绝经期。青春期,肾气尚欠盛,天癸尚欠充,处于发育时期的不足,所以阴阳失衡中的阴盛阳衰的波动大,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精亏虚,心肝气火偏旺,神魂不易安宁,兼以精神心理因素颇多,故易导致崩漏发生。
你好!
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别:
一、定义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无排卵性功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
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或延迟,导致卵巢中虽有卵泡生长发育,但不能出现排卵所致。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自然衰老,卵泡缺乏,卵巢功能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以致无法排卵而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崩漏”。
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排卵性功血”,是指由于黄体发育不健全或者黄体萎缩不全引起的不规则子宫出血,称为排卵性功血,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
二、临床表现
1、典型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表现是在月经前有数周或数月的闭经,继而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持续数日后常转为阴道淋漓出血,或时多时少,时流时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十天或数月不止。伴有继发贫血,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浮肿,食欲不振等。或伴有下腹坠胀,情绪激动等。
2、排卵性功血的临床表现一般是:
1)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是经期延长,长达9—10天,且出血量多。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各种辅助检查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
四、治疗
1、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包括:
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功能。
2、排卵性功血的治疗包括:
1)黄体功能不足:促进卵泡发育、促进月经中期LH高峰的形成、黄体功能刺激疗法、黄体功能替代疗法、黄体功能不足合并高催乳激素血症的治疗。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的治疗包括孕激素和绒促性素。
崩漏主要是指在女性月经期间,经期和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理特征,因为发病时病情迅速,血量较大所以给人一种血崩的架势,故被命名为崩漏。崩漏在女性月经初期到月经结束期间都很容易发生,而且对女性的身体危害较大,很容易导致女性生育出现问题,那么崩漏该怎样治疗呢?
1、崩漏是什么意思
1、崩漏是什么意思
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崩漏的危害
月经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月经崩漏病起、来势迅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气短喘促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崩漏,邪毒感染由于出血时间较长,易感受邪毒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黏,色黄味臭等。
3、崩漏的原因
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脾虚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血热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温针灸治疗崩漏
治崩漏要以止血为先,结合温针灸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的结合,可以温通经脉,行气,达到双重作用。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艾灸能补虚固本,调经止血。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取穴,关元、气海、子宫三角,三阴交,太冲。脾虚可加足三里。针灸的同时再用上艾灸可补气固脱,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则止血,固治疗崩漏,常获满意治疗效果。
2、崩漏的药膳食疗方
1、山药山萸粥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2、三七粉粥
原料:三七粉3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补血止血,化瘀清热,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3、乌雄鸡粥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4、红米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5、阿胶粥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6、芝麻粥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3、月经崩漏的原因有
(1)肾气不固崩漏:
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或年老肾气渐衰,或手术损伤等,以致肾气亏虚,封藏失职,冲任失固而成崩漏。
(2)阴虚火旺崩漏:
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下扰血海,致使经血非时妄行。失血过多,更伤阴津,阴愈虚则火益旺,故本病患者常迤逦不愈。
(3)瘀血阻滞崩漏:
情志内伤,冲任气血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以致瘀阻经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
(4)气虚不摄崩漏: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血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5)血热妄行崩漏:
素体阳盛,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热之物酿成实火,灼伤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致成崩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