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周期性变化,包括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以及黄体期的形成及退化,这些周期性变化可以调节女性体内激素。
女性的卵巢通常起到了排卵和调节分泌激素的作用,如果出现异常就可能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造成月经不调,甚至不孕不育等不良的影响。
1 卵泡只发育一个
临近青春期,未发育的始基卵泡开始逐渐发育,生长为卵泡。在卵巢内的许多生长发育的卵泡中,每一月经周期,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而其余的卵泡可自行退化。
2 形成卵细胞并排卵成熟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突出于卵巢表面,逐渐发育,最终卵泡破裂,形成卵细胞。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卵细胞排出卵巢,进入腹腔。排出的卵细胞经过输卵管端的检拾进入输卵管壶腹部,并等待受精后向子宫侧运行,并准备在子宫着床、发育,形成胚胎。
3 黄体变成“白体”若卵细胞未能与精子结合,便很快会退化消失。而成熟卵泡排出卵细胞后逐渐形成黄体,如卵细胞未有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并逐渐被吸收,形成纤维化变性,变成一个“白体”。
4 卵巢排卵结束在黄体萎缩变性的过程中,增厚的子宫内膜,由于得不到性激素的有效支持,而脱落,形成月经。至此,卵巢的一个排卵周期结束。而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了新的周期。
相信大家都知道,月经来潮就是女性身体里子宫内膜的脱落形成的血块排出体外,那么,卵巢这个时候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也是会随着女性月经来潮,分泌的更加多的,所以在这个期间,女性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防护以及个人卫生的护理。卵巢周期变化与子宫内膜周期变化的关系,下面让我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卵巢周期变化与子宫内膜周期变化的关系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成熟。
2、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肌萎缩,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到最高峰。若卵子为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形成白体。如卵子受精黄体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到妊娠十周后开始萎缩。
子宫内膜周期分为三期:增生期、在月经周期的5~14天。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5~28天。月经期、月经周期的1~4天。
卵巢囊肿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排卵、分泌激素、内分泌平衡等均与卵巢关系密切,故卵巢囊肿的发病与内分泌变化关系密切。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属女性性腺,呈扁卵圆形,分内、外侧面,前、后缘和上、下端。外侧面贴于盆腔侧壁,位于髂内、外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夹角处,内侧面朝向子宫;上端借卵巢悬韧带与盆腔壁相连,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后缘游离,前缘有系膜附着,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其大小及形状随年龄增长而有改变:幼女期,表面光滑;青春期后,由于多次排卵,表面形成瘢痕,凹凸不平;性成熟期卵巢最大,长2.5~5.0cm,宽1.5~3.0cm,厚0.6~1.5cm。
绝经后,体积显著减小,而在老年妇女,其长、宽、厚度都只有0.5cm左右。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排出卵细胞,分泌性激素,以促进女性性征的发育并维持之。一般而言,左、右卵巢每月交替排出一成熟卵子。
卵巢周期变化与子宫内膜周期变化有联系吗(一)卵巢
在性成熟期中,卵巢周期性排卵,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保持女性的生育功能及女性的特征,也保证了孕卵的着床和妊娠的维持。
(二)子宫内膜
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排卵前,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排卵后,黄体产生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呈现分泌现象,称分泌期子宫内膜。当雌、孕激素同时降低时,子宫内膜坏死脱落,表现为月经来潮。
(三)子宫颈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宫颈内膜细胞分泌的粘液,其量和物理、化学性质都有周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排卵期不但有利于精子的游动,还可保证精子的营养,这一点在受孕机制中极为重要。
(四)输卵管
在性周期中,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有周期性的变化,输卵管上皮有两种细胞即纤毛细胞及无纤毛细胞,它们均有相应的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