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排恶露通常可以吃益母草颗粒治疗,益母草颗粒能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子宫收缩,能够使恶露排出体外。如果产后恶露比较多,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中药调理,比如血府逐瘀丸。
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触碰冷水。
产后多久恶露问题一般是在1周到1个月的时间流干净才算正常的呢,流恶露干净的时间也随着体质的原因而变化,没有特定的时间规定这些条件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和大姨妈或者说是月经有一定的关系呢,和平时的流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产后吃中药调理吗1、中药汤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作用,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对于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还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药材煲汤的食疗方法。
2、沐足
可用黄芪、当归、鸡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药沐足,益气血,温经络,达到治疗效果。具体配方须咨询医生。
3、艾灸
产后四肢怕冷显示气虚血弱,而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艾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找准穴位,并防止烧灼皮肤。
4、贴耳穴“耳为宗脉之所聚”
耳朵与全身经络相通。耳穴贴压疗法正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通过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产妇在月子里得了病,由于正处于产褥期休养和哺乳婴儿,再加上症状初起时大多较轻,产妇往往不予充分重视,不及时求医,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病情严重了再治,治愈的难度自然就大了许多。那么治疗月子病的偏方有哪些呢?
偏方一:
1、核桃肉一把(大约用手抓一把),放在碗里捻碎,稍微压碎点就可以了。
2、后黄酒倒在碗里,用吃饭的大碗,大约放1/3-1/2碗酒,然后把核桃肉放进去。
3、再敲一个蛋进去(蛋不要捣碎),最后再放4勺糖。如果觉得不甜,烧熟后可以再加糖。
4、隔水蒸,先开大火,水滚后小火蒸20分钟就可以了。
偏方二:
取黑豆将其炒至半焦,泡入黄酒中一星期左右,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饮服。当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
偏方三:
把熟地、红花、苏木、荆条、转经花、鸡蛋、红糖。把熟地、红花、苏木、转经花、荆条水煎开后20分钟,将鸡蛋敲入煮成荷包蛋,煮熟后在碗里放入红糖,放入药汤和鸡蛋,吃蛋喝汤。每次一碗,每日三次。必须注意的是此药必须在月经来潮时吃,在月经来时第一天开始吃。
治疗月子病的偏方有很多,但是偏方一般只能缓解症状,病不能保证彻底根除,一旦发现有月子病就要及时治疗,要用科学的方法耐心进行治疗。
月子病很容易被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病,如按风湿类病治疗,收效甚微,或治疗时见效,停药后很快复发。 月子病很折磨人,所以还应防患于未然。那么怎么预防月子病呢?
1、不要过度活动关节
分娩前一点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后都会出现小问题,产后2-3周绝对不能过度活动关节。
2、服用产后补药
中药中的产后补药对补充产妇气血、帮助产妇产后快速恢复、预防产后病效果显著,但必须在恶露排净后服用,坚持宁迟勿早的观念。因为在恶露全部排出之前,服用补药反而会诱发产后风,可以煎服具有补充体力之功效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之类的药材。
3、小心寒气
产妇在产褥期要避免受寒,不能吹冷风或是喝凉水,饮食方面也不能吃量或刺激性的食物。产妇平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身体劳累或精神刺激。正常分娩的产妇,剖腹产、自然流产后的产妇,都有患月子病的可能,因此一定要注意。
4、预防产后风的食品有鲤鱼、猪蹄、南瓜等。但补养食品不能一次服用太多或者只吃一种。
产后多久恶露干净恶露持续时间大概为3-4周左右。
恶露的持续时间并非千人一面,但对于大部分新妈咪来说,在产后三周左右恶露就会排净。如果超过三周仍然淋漓不绝,即为“恶露不尽”。在中医典籍《胎产心法》中提到:“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因此,恶露不止多与“虚损”或“血瘀”有关。
恶露分为三种:红色恶露、浆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三种恶露持续时间大概都为7天左右。
第一种:红色恶露
红色恶露会持续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产后第一周恶露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第二种:浆性恶露
浆性恶露出现在红色恶露之后,时间范围大概在产后一到两周之间。这个时期恶露中的血液减少,取而代之的就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这样的变化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第三种:白色恶露
白色恶露是一种以大量白细胞为主要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时间范围:产后二到四周以内,正常情况下血液会消失,但恶露当中会含有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使恶露变得黏稠,色泽较白,所以称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持续三周干净。
而对于剖腹产的朋友来说,恶露量会相对较少,但是恶露时间会稍微延长。剖腹分娩的孕妇恶露时间稍长也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剖宫产手术中胎盘会被完整地取出,减少了一些组织的残留。但是,因为实施剖宫产后,子宫口没有完全张开,所以恶露排除的方式会稀稀拉拉持续更长的时间。另外,贫血会导致恶露持续更长的时间,身体恢复得更慢。一些准妈妈在孕有可能出现贫血,产后仍然持续的话可能就会出现恶露持续很长时间,身体恢复也比较缓慢。所以,准妈妈们在孕期就要注意补充铁,防止贫血。
所以正常情况下,恶露的持续时间为3-4周左右,有轻微血腥味,但无臭味,总量在250ml到500ml之间,个体差异较大。通过对恶露的观察,注意其质和量、颜色及气味的变化以及子宫复旧情况,可以了解子宫恢复是不是正常。
产后恶露淋漓不尽其实也是不太正常的,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是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很多人认为中成药的毒性没有那么猛于是成了很多产妇的选择。很多女性是第一次当妈妈,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是不甚了解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必须一个一个的来解决。那么,产后恶露吃什么中成药,产后宫缩伤不起呀?下面一起来好好学习学习吧!
一、气虚型
用料:黄鳝500克,黄芪30克。制法:鳝鱼切丝,黄芪纱布包裹,加水适量共煮熟,去纱布包,加猪油、食盐、生姜煮沸,分2次服用。作用:补中益气,养血止血。
二、血热型
1、用料:马齿苋、鲜藕各100克。制法:鲜藕切丝与马齿苋同入沸水中焯过,捞出沥水,用食盐、芝麻油、味精、白糖、醋凉拌,分一或两次服用。作用: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用料:生地黄15克,木耳20克。制法:生地黄加适量水煎30分钟,取汁;木耳用冷水浸泡后,放入前汁煮至烂熟,加糖适量,分2次服用。作用: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三、血瘀型
1、用料:当归、川芎各10克,益母草20克,红糖25克。制法:取当归、川芎、益母草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煮沸,分2次饮用。作用:补气活血,化瘀止痛。2、用料:桂皮6克,山楂20克,炮姜10克,母鸡1只。制法:母鸡去毛及肠杂,与其余3味药加适量水同炖至鸡肉熟透,加食盐调味,分2或3次服用。作用:温经活血,化瘀补脾。
3、用料:党参、黄芪、益母草各20克,红糖50克,鸡蛋2只。制法:3味药与整只鸡蛋加适量水同煮至蛋熟,去渣取汁,鸡蛋去壳,两者再与红糖煮沸,分2次饮汤食蛋。作用:活血化瘀,益气健脾。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生产后第一天,子宫维持在脐部高度,然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子宫会回复到骨盆内的位置,4~6周回复到正常体积。喂哺母乳者因宝宝吸乳会使体内释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宫缩痛。产后腹部会发生象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这是子宫在收缩,为了使子宫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内所引起的。这种疼痛4~7天后会自然消失。
按摩小腹在产后初始几天,自己或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疼痛厉害时,按摩可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排恶露是每个妈妈在产后必须经历的,因为每个妈妈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恶露持续时间不同。但是不少气血虚弱的妈妈们在产后恶露不下,那么怎么治疗呢?首选治疗方剂是什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气血虚弱的妈妈们在产后恶露不下的药方有补中益气方,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合气血两虚的产妇。主要药材有黄芪、灸甘草、人参(去芦)、当归(烘干或者晒干)、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术等。这个中药方的食用方法是水煎服。不过此药方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妈妈们千万不要擅自服用。
另外有的妈妈还会尝试食疗方,如山楂红糖食疗方,这款食疗方不仅能增进妈妈们的食欲、促进消化,还能活血化瘀、促进恶露的排出。这款食疗方主要食材有新鲜的山楂、红糖。将新鲜的山楂清洗干净后切成薄片,在将山楂放到锅里加水,用大火将山楂煮到熟透;之后加入红糖稍微煮一下,出锅后即可食用,妈妈们可以每天食用2次。不过也建议妈妈们想要选择食疗方的话也先询问一下医生这个食疗方是不是适合自己再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