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痛经中医能看好吗

时间: 阅读:5073
痛经中医能看好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08-03 12:55:40

中医是否可以看好痛经是因人而异的,具体的需要结合疾病的病因而定。比如患者出现痛经是由于体质比较虚弱,或者是气血瘀滞等原因导致的,中医是可以看好的。针对于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西药或者是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中医并不能够治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20 02:02:54

     女性在月经期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痛经的现象,痛经的轻重也是因人而异。对于女性痛经问题,中医由古至今总结了不少调经的方法。因为痛经而接受中医调理的女性不在少数,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调理之后,痛经的情况都有所缓解。

     那么,中医如何调理痛经?

     上海名老中医苏友明教授介绍说,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一、气滞血淤

     表现症状: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

     对策: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

      二、气血虚弱

     表现症状: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

     对策: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

      三、阳虚内寒

     表现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对策: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四 、肝肾虚损

     表现症状: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

     对策: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

     上海名老中医苏友明教授还说,在进行中医调理痛经的'时候,患者还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在行经前及经期,要尽量避免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冰淇淋、烧烤、辣椒等。经期一定要忌食生冷,尤其绝对不能吃冰。平时注意保暖,经期及前后少食寒凉的食物,来月经时,煮生姜红糖水喝,也是可以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的。

  • 紫苏
    回复
    2024-03-20 02:02:54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经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来临前后及月经期出现小腹或/和腰部疼痛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痛及腰骶。

      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发作期间还可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根据发病原因类型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患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研究表明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2]。

      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痛经多因情志所伤。

      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3]。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

      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的痛经症患者,年龄17~47岁,平均(25.7?5.6)岁;病程1个月~13年。

      其中原发性痛经120例,继发痛经4例。

      1.2方法

      1.2.1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患者主要表现为每于月经前一二天和/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黯,可见凝血块,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2)寒湿凝滞:见者主要表现为经前数日和/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不鲜或夹污黑瘀块,质稀。

      畏寒肢冷、胃脘痛、遇热痛减,恶心呕吐,白带多,舌苔白腻,脉沉紧。

      (3)气血虚弱:患者主要表现为于月经经后一二天和/或经期小腹隐痛,经期多错后,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萎黄,或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4)湿热下注: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月经周期多提前,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平时小腹与腰骶部酸痛,经来疼痛加剧。

      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1.2.2治疗原则及用药

      1.2.2.1气滞血瘀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成药:逍遥丸,由安徽仁和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34020490。

      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每次9 g,每日2次口服。

      中草药: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1.2.2.2寒湿凝滞治疗原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调经丸,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019,组方:麦门冬、制半夏、阿胶(蛤粉炒)、熟地黄、延胡索、香附、没药、益母草、艾叶炭、续断、黄芩、吴茱萸、牡丹皮(酒炒)、酒白芍、制川芎、肉佳、当归、炙甘草等,每次9 g,每日2~3次口服。

      中草药:吴茱萸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益母草10 g,延胡10 g,川牛膝15 g,桂枝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香附15 g,干姜10 g,每日一剂水煎服。

      1.2.2.3气血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治疗:乌鸡白凤丸,江西汇仁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6021216,每次9 g,每日1次口服。

      中草药:熟地10 g,当归12 g,白芍10 g,川芎10 g,黄芪10 g,党参10 g,吴茱萸10 g,桂枝10 g,香附10 g,延胡12 g,甘草6 g。

      1.2.2.4 湿热下注治疗原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妇科五淋丸,江西侨业制药生产,国药准字Z20003109,一次6 g,一日2次口服。

      中草药:枳实10 g,赤芍15 g,柴胡10 g,丹参20 g,三七粉(冲服)2 g,车前子10 g,龙葵20 g,扁苔10 g,桃仁10 g。

      明确诊断后,中医针对病因,分别采取活血化瘀,行气理气,温经散寒,除湿,益气补血,益肾养肝等方法治疗痛经,效果非常明显。

      以上各证之药于月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期,每日1剂服2次,连服3~4个周期可获满意效果。

      2结果

      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3 典型病例

      吴??,女,37 岁,主诉月经期腹痛2 d来就诊,患者两年前人工流产后,每逢经期及经后出现腰骶疼痛,今月经来潮第二天,腰酸如折,小腹隐痛,月经量偏少,经色淡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弦。

      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拟方: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

      3讨论

      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的记载。

      后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列有?月水来腹痛候?,并指出腹痛是因为?劳伤血气?或风冷客于胞络而?损冲任之脉?所引起。

      宋代陈自明注重了情志致病因素,认为?忧思气郁而滞?,或?血结成块?因而形成了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滞而作痛。

      金?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从腹痛的时间上划分虚实,认为经将行而痛为气滞;临行时腰腹痛为郁滞,为瘀血;经后而痛为气血俱虚。

      这种区分虚实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王肯堂的《胎产证治》中指出:经止腰腹痛为?血海空虚而气不收?引起。

      对血虚腹痛的时间,病机作了进一步论述。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将痛经分为虚实两类。

      实者有寒滞、血滞、气滞、热滞。

      虚者有血虚、气虚。

      总结临床中痛经?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清?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明确腹痛在经前为气滞血瘀,而且气滞血者,则多胀痛,血滞气者,则多疼痛,为临床的用药侧重提供了理论基础。

      痛经的证因脉治,一般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结合舌、脉及疼痛时间和性质,较易分辨寒热虚实。

      但临床上有时错综复杂要根据不同的病证作出不同的分析,因在实践中痛经虚实寒热并兼,所以治疗上也要互相兼顾。

      笔者认为,痛经发作,虽可分为各种不同证型,但在辨证的前提下,止痛仍为要务:第一用药宜偏温,因经血亦得温则行,通则不痛。

      第二宜选既能理气化瘀又可止痛的药物可缓解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

      第三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

      痛经的患者往往心情紧张、恐惧,或对疼痛敏感,故安定心神亦显得非常必要[4,5]。

      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

      经期不宜游泳,涉水,淋雨,起居生活应用常度。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

      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历代医家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但还有待于我们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进取。

      综上,痛经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临床辨证,辨证确诊后,拟定治疗方法,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灵活加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双芝. 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11-412.

      [2]刘弘. 关于痛经辨证分型的专家问卷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1):743-744.

      [3]赵莺,欧阳利民,曾凤. 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分析.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3-744.

      [4]孙秋颖. 浅谈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5):100-101.

      [5]谢威,谢亚莉.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杂志,2008,24(11):748-749.

  • 远志
    回复
    2024-03-20 02:02:54

    痛经是妇科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大部分的女性朋友都是经历过痛经的,或者是正在经历痛经,不过每个人的痛经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只是轻微的痛经,而有些则是比较严重的痛经,甚至是需要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才可以,那么痛经喝中药调理要怎么喝呢?
    使用中药来调理痛经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是需要三个疗程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调理好痛经的,不过在这个调理期间的时候月经还是会像往常一样正常来潮,当来月经的时候痛经的症状就会减轻,但是并不是完全的消失,因此在这时可以使用西药来进行止痛的处理,帮助我们来度过经期,为了防止痛经情况的发生,在月经结束之后继续服用相关的中药来进行调理,一般情况下在月经结束之后的七天或者是月经来潮的第五天时开始服用。
    如果说已经服用了三个疗程的中药时,其实最好再继续服用一个疗程,这样可以使调理痛经的效果得以巩固,一般情况下在巩固之后,痛经的症状就会彻底的消失,并且对于怀孕是不会造成影响的,如果继发性的痛经是需要先把诱因解决之后再使用中药调理,如果是节育器的问题需要先取出来,如果是由于胎盘残留引起的,需要先做刮宫处理,把胎盘处理干净后再服用中药来调理痛经的症状。
    痛经喝中药调理要多久才能好呢?这是一个所有痛经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具体的时间是需要因人而异的,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服用三个疗程以上的时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了,不过为了巩固调理的效果,最好再继续服用一个疗程。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20 01:01:44

      中药博大精深,为很多身患重疾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因此,很多人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中药调理,不得不说的是调理的效果非常好。女性痛经大部分是由于宫寒引起的,所以使用中药调理月经是非常有用的。那么,痛经可以喝中药调理吗?下面,听听我怎么说吧!

    痛经可以喝中药调理吗

      女性最常见的痛经原因为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调查数据表明,由于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也有可能造成痛经。在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中属于月经病的范畴,中医对此是有专论的,而且治疗的方法也很多,可以采用中草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理疗等很多方法去治疗。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痛经可以吃中药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痛经比较严重,尝试了很多缓解措施效果不佳的话,可以用一些有温宫、补肾功能的中药来缓解疼痛。制作方法为:以阿胶、龙眼肉、黑枣、乌梅、干姜、茯苓、牡蛎、桑葚八味,牛奶浸泡一昼夜,再以黄酒熏蒸文火熬制三小时,滤去药渣后,取药液文火熬至黏稠成膏状,最后以蜂蜜收膏。制成的膏放在冰箱的保鲜层,每天服用两次,每次10克,一次可以多做一些,几年都不会坏。虽然是纯中药制成的,但不像中药那么难吃,并且口味非常好,既可以根治痛经,又可以美容保健。另外,痛经女性也可以前往咨询中医,日常服用一些中药调理月经,减缓痛经的症状。

      对于痛经治疗,西药治疗的特点是快速止痛,而中药治疗痛经的优势则在于标本兼治,副作用更小。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痛经的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中医治疗痛经从肌体全面调理调节入手,由内而外,促进血液循环,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对功能亢进者多养阴治疗,而对于功能减退者往往表现有气血两虚、肾虚等,给予补血益气,补肾等治疗,使情况得以改善。不同体质的人服用的中药也有所不同,中药治疗相对更有针对性。

      2、中药治疗痛经几乎无副作用,无并发症,是痛经患者的首选疗法。大部分的年轻女性在治疗痛经时都更注重见效快、方便,长期服用西药,久而久之给身体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但中药治疗却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体质,从而缓解痛经的症状。

    来姨妈喝什么不会痛经

      有很多女性都在忍受痛经的折磨,而一些痛经不太严重的女性还可以忍受,过了经期就没事了,但是有些女性痛经却很厉害,不仅肚子痛,还会有呕吐,头晕等症状发生。那么来姨妈喝什么不会痛经?

      有痛经的女性在来大姨妈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豆类食物和绿色有机的蔬菜,能够帮助女性缓解经期的疲劳,而且这些食物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增强女性的身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如果痛经严重的女性,可以找中医开点中药调理一下,喝点对症的中药对于痛经缓解效果是很好的。

      众所周知喝红糖水对于痛经也是有一定缓解功效的,大豆是一种高纤维的食品,而且也富含维生素,不仅可以缓解痛经,还可以消除经期疲劳,对减轻子宫充血症状和缓解痛经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女性如果是宫寒引起的痛经,可以喝中成药进行医治,缓解宫寒导致的痛经效果很好。如果是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血液不畅,可以喝活血化瘀的药物。女性引起痛经的原因不同,在治疗的时候用药也是不同的,想要有效治疗痛经的女性最好是到医院检查合理用药。

药流后多久可以备孕呢

黄体酮没停就来姨妈了正常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