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一般情况下不能吃富含雌激素或孕激素的药物。通常常见的富含雌激素的药物有避孕药。而一般情况下富含孕激素的药物有黄体酮。
在月经期间,如果出现了痛经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治疗。
1 月经期间不能吃什么药甲状腺素制剂
甲状腺疾病是一类“偏爱”女性的疾病,而甲状腺素制剂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不可缺少的药物。女性如果在经期服用,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因此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代表药物:吗丁啉)、四磨汤等胃肠动力药在经期也要慎用。
理论上,这类药物会促进胃肠道蠕动,不会刺激子宫肌肉收缩,更不会导致月经不正常,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部分女性可能会有异常反应,所以最好慎用。
寒凉药物祖国医学评价有 “温热寒凉”之说,像菊花、决明子、薏仁、金银花等就属于寒凉药材。如果经期服用中药汤剂,请注意辨认,寒凉过度,可能导致经行不畅,月经过少以及痛经。
止血药经期最好远离活血药,也要小心各种止血药,常见的有安洛血、维生素K等。这类药物会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经血不畅。
泻药最好不要在月经期使用硫酸镁、硫酸钠等下泻药,可能会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加剧痛经等不适。
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身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很容易造成月经紊乱。如服用孕激素药物,会导致乳房胀痛或不规则出血,服用雄激素则可能导致月经减少、停经、周期不规律。
活血化瘀药月经期间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千万不能口服,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从而导致月经量突然增多或淋漓不尽,严重时甚至导致重度贫血或大出血。
抗凝血药这类药除了抗凝、抗栓,也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造成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月经周期紊乱。患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女性患者在经期服用此类药物要格外当心。
2 经期排污血不能吃什么1、巧克力的糖分非常高,过量的糖分会让身体内的微量矿物质消耗掉,这样反而令你在生理期更加虚弱。
2、辛辣食物容易造成月经不调或者月经过量。严重的话还会影响生理期的代谢,甚至让身体囤积着大量的脂肪。
3、茶叶含有咖啡碱,咖啡碱会让身体产生兴奋的情绪,还会加快身体的代谢功能。如果在经期喝浓茶会严重月经期,并且会增加月经量,影响身体健康。
女性在月经期间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护理不当,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调理恢复,以免对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那么月经期不能吃什么药?结婚后痛经会不会消失?经期不能吃的药物有很多,例如有痛经的女性,就不能吃止痛药,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
1、月经期不能吃的药
1、止血药
止血药如安洛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2、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3、性激素类药物
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月经紊乱。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停经、周期不规律等,黄体酮(孕激素)能导致乳房胀痛或女性私处不规则出血。
4、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5、泻药
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6、减肥药
减肥药中多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果在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心慌、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出现闭经。
7、治疗妇科感染的女性私处局部用药
治疗女性私处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女性私处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女性私处局部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
2、结婚仍会痛经
痛经分为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
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往往是在月经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疼痛,并且疼痛有加重趋向,已婚的女性多为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一般从初潮就开始出现,有些和子宫角度有关,比如子宫过度前倾后倾;还有的是因经血通道太过狭窄或者子宫局部平滑肌收缩过强造成,这种情况,女孩成年结婚生子后,会有所好转。
而继发性痛经多为已婚女性,大多是由妇科疾病引起的,若不除去病根,靠生孩子是没法治疗的。甚至有的新妈妈,孕前没有痛经,但生完孩子后由于护理不当,染上妇科病,进而引起继发性痛经。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一定要早点就医。
3、解决痛经的方法
1.热敷:用开水冲热水袋,贴着肚子捂着,让肚子暖起来。可以减少很大的疼痛感。
2.喝红糖水:买一包红糖,用滚烫的开水冲泡,一日之内喝个两袋甚至三袋。半天之内能明显缓解疼痛。
3.注意饮食:切忌食辣和食冷,食油不要过重。水果冷性不要直接吃。
4.谨慎服药:止痛药不仅仅是对身体有副作用,最重要的是人会对它产生依赖性,对于痛经,属于治标不治本,虽然暂时肚子不痛了,但是长久来看,如果长时间痛经,又一直服用止痛药,到最后会连止痛药都没有用。所以,疼时尽量忍忍,没到忍不了的程度不要服用止痛药。
4、痛经怎么快速解决
1、服用止痛药:当经痛开始时,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药。止痛药约在20-30分钟后起效,且持续12小时。这种方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2、艾灸法:选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按摩法:病用双手掌互相摩擦,直至发热,在脐下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大约200次。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4、热敷法: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能够缓解痛经。如果用加热的中药热敷,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效果会更好。
药物对女性身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药三分毒”便是这个道理。女性尤其在月经期更不可乱服药。尤其是以下介绍的几种药物。下面就来看看妇科专家对“来月经不能吃什么药物”的详细介绍吧。
来月经不能吃什么药物?妇科专家说有很多激素类的药物如果使用不慎的话会有引起月经不调和闭经的现象。例如:
1、抗肿瘤药物:如果用药量过大,会抑制卵巢功能,因全身情况受损而导致生月经稀少或闭经可能。
2、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3、抗精神病药物。
4、抗过敏类药物:阿司咪唑(息斯敏)。
5、胃动力类药物:多潘立酮(吗丁啉)
7、心血管系统类药物:氟桂嗪(西比灵),地奥心血康。
8、止吐药、阿片类等
来月经不能吃什么药物?以上便是对此的具体介绍。您看过之后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北京466医院妇科专家指出以上药物如果使用不当都会有可能造成月经紊乱,月经过少或过多,月经周期提前,闭经等现象。因此需提高警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女人在月经期间应该学会呵护自己的身体,不要吃一些冰凉生冷的食物,相信女人也都知道这点的,另外有些女人经期与感冒等疾病相撞了,那么就需要吃药了,那么,女人经期可以吃药吗?女人经期吃药讲究多,下面来看看7种药不能乱吃。
1、不能吃的药
女性月经期间,7种药不能随便吃
在月经期间,由于部分药物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反应,所以女性吃药要小心谨慎。有些药物如果不能吃的尽量不要吃,如果必须要吃,也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1、泻药。硫酸钠、硫酸镁等药物的下泻作用较为激烈,严重的或会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对女性健康不利,因此在经期最好不要服用泻药。另外,一些肠胃动力药,也建议女性慎用。
2、止血药。维生素K、安络血等止血药,若在经期服用,或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造成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引起经血不畅,诱发或加重痛经症状。
3、性激素类药。由于女性月经周期和性激素合成以及代谢平衡有关,因此,在经期不能随便使用性激素药物,避免引起月经不调。
4、抗凝血药。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抗凝血药,经期使用的话可能会导致月经过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大出血,因此经期应避免使用。
5、用于阴部的药。用于治疗的女性女性私处炎的洗液、栓剂、胶囊等,在月经期间也建议暂停使用,因为经期使用或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
6、活血化淤的中药。活血化淤的中药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若经期使用或会导致月经量变多。
7、甲状腺制剂。经期若使用甲状腺制剂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紊乱,还可能会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等症状,经期女性应慎用。
2、月经不调症状
月经不调判断标准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通常指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
月经先期症状: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月经不调判断标准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月经后期经量变化,甚至3~5个月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初潮后一两年或者更年期互相出现经期延后,没有其他病理现象的除外。
月经后期症状: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