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黄体酮一般是不会出现过敏现象的,少数人可能会存在。黄体酮是属于一种天然的孕激素药物,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头晕、恶心的反应,但是在停止药物之后,效果会好转。所以大部分人不会过敏。
要在正确方式下和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黄体酮本身属于一种孕激素,激素药物也有可能引起体内水钠储留,引起水肿,而且还有人可能对这个药物过敏引起红肿。建议你还是需要结合皮肤科检查看看,是否是过敏引起的,如果是黄体酮过敏,需要停药,或换其他药物治疗。
黄体酮是一种补充激素的药物,这种药物一般女性们才会用,对于女性促进代谢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保胎止血的功效。但是黄体酮如果利用不当也是有副作用的,下面就来看看关于黄体酮的一些副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黄体酮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胃纳差;痤疮;液体潴留和水肿;体重增加;过敏性皮炎;精神压抑;乳房疼痛;女性性欲改变;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或闭经;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而且也会出现头痛或者是手臂无力,麻木,疼痛等问题,如果出现突然的呼吸短促,语言不清,或者是视力模糊等问题,需要立即停药就诊。
长期应用可引起肝功能异常、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上升;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
黄体酮怎么吃
1、与雌激素(如结合雌激素、倍美力)联合使用:倍美力片,口服,1.25毫克,每日一次,共22天;服用倍美力片第13天起服用药品,口服,200毫克(2粒),每日2次,共10天。
2、用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紧张综合症、无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闭经、常规剂量为每天200毫克-300毫克(2粒-3粒),1次或2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量不要超过二百毫克,服药期间的话最好在两餐之间进行。
关于黄体酮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怎么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了,黄体酮如果吃了有副作用的话需要及时的请教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停药或者是加减药量,如果你在服用黄体酮的话,上面的这些小常识就需要去了解。
1 黄体酮的不良反应
少部分人,在服用黄体酮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以下下列不良反应:突破性出血,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乳房肿胀,恶心,头晕,头痛,倦怠感,发热,失眠,过敏伴或不伴搔痒,黄褐斑,阻塞性黄疽,肝功能异常等。
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道霉菌感染。肝病患者不能口服。建议最好经过专业医师的诊断后再进行补充。
当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合理服用,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不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不会有依赖性,也不会导致身体肥胖或其他方面毛病,不用讳疾忌医。
2 孕早期使用过量可能诱发胎儿畸形据报道,在孕早期如果使用大量的黄体酮,胎儿脊柱、肛门、四肢等部位发生畸形的危险可增加8倍。如果使用人工合成的孕酮(如炔诺酮具有雄性化作用),约有18%的男性胎儿偏女性化。出现这种结局是很不幸的。
不过,目前临床上用来保胎的黄体酮都是天然的,不是人工合成的。天然黄体酮是从大豆里提出来的。到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指导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3 黄体酮并非万能保胎药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对黄体分泌不足、孕酮缺乏引起的先兆流产是有用的。但黄体酮并非是万能保胎药,首先必须弄清楚是否缺乏黄体酮,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从流产的原因来看,有30%流产者是因黄体功能不良,50%以上的流产是因胚胎发育异常。如果胚胎本身存在问题,就不要盲目保胎了,因为此时用黄体酮不但不能改善胚胎发育,相反还会因用药后抑制了子宫肌肉的收缩,降低排出异物的能力,增加了不全流产或刮宫后胎物残留的机会,还会由此引起出血增多、感染等。此外,长期应用或盲目加大剂量,则有可能造成胎儿外阴发育障碍。
因此,孕妇要尊重科学,听取医生意见,不可擅自作主,盲目使用黄体酮保胎。
4 注意事项1、肾病、心脏病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慎用;
2、一旦出现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脑血管病、肺栓塞、视网膜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应立即停药。
3、出现突发性部分视力丧失或突发性失明,复视或偏头痛,应立即停药。
虽然说黄体酮是人体内一种自然激素,能够用于保胎,但是如果注射太多的黄体酮注射液、是在不适当的情况下注射了黄体酮注射液或者是其他特殊情况下的话,可能会有副作用的出现。那么,很多人都想知道,黄体酮注射液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事实上,黄体酮虽然是人体能自我分泌的天然激素,是卵巢、胎盘褐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充足雌激素存在时,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改为分泌期,为孕卵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受精卵着床后,胎盘形成,可减少子宫的兴奋性。如果使用不当的话,非但会无效,还会干扰以后的进一步治疗。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及头痛、倦怠感、寻麻疹、乳房肿胀等的症状,如果长期连续应用的话还可能导致月经减少或闭经、肝功能异常、浮肿等症状的出现。
此外,黄体酮注射液还可能导致突破性出血、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宫颈鳞柱交界改变、宫颈分泌物性状改变、阻塞性黄疸、过敏伴或不伴瘙痒的皮疹、黑斑病、黄褐斑、失眠、发热等的症状出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