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熄灭肝脏火气,先通肝经:找准3个穴位,效果事半功倍

时间: 2023-03-05 13:30:05

熄灭肝脏火气,先通肝经找准3个穴位,效果事半功倍

35岁的周先生最近由于工作繁忙,不论是睡觉还是吃饭都还想着工作的事,最近几天他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了,动不动就生气发怒,而且还感到口苦口干,晚上睡觉也睡不好。他妻子跟他说可能是肝火旺盛引起的,他觉得很奇怪,肝火旺盛原来还会容易发怒啊,难怪自己最近总是觉得脾气都变了。

肝火旺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是肝阳亢盛的热像,大多数都是由于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肝火旺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肝火旺容易引起身体各种不舒适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会造成一些困扰,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当出现肝火旺时,身体会有哪些症状呢?

1.急躁易怒

肝脏跟人体的情志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有“怒伤肝”的说法,肝火旺时,由于肝气上冲,加快气血运行,容易使人的脾气也变得急躁易怒。

2.口苦口干

肝火旺的人在早上起床后,会感觉嘴巴发苦和口干,甚至还会出现口臭,刷牙后也无法缓解,这是由于肝火消耗津液而引起的。

3.大便干燥

肝火旺的人阴阳失调,容易使体内的热转移到大肠,从而出现大便干燥、便秘的症状。

4.小便发黄

肝火旺的人由于阳气过于旺盛,气血水平比较高,体内容易有湿热,而尿液作为身体的排泄物,当肝火旺时尿液也会发黄。

5.眼干并且分泌物增多

肝主目,因此肝火旺往往会在眼睛上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眼睛干燥、发红、视力模糊、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肝火旺会使身体出现很多的不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通,会对身体产生下面这三个危害。

一、长色斑

肝火旺的人肝气不通畅,长期就会引起气血淤滞而表现在脸上,从而出现色斑。而且肝火上冲,导致血液大量上升到头部,含氧量就会降低,再加上肝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肝火旺容易使肝脏的排毒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堆积。因此,肝火旺的人不仅容易长色斑,还容易长痘。

二、胃溃疡

当身体肝火旺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容易直接作用于血管或心脏中,导致流向肠胃的血液量减少,肠胃的蠕动速度就会变得缓慢,从而降低肠胃对食物的吸收效率,在肝火旺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

三、引发甲亢

肝火旺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容易诱发甲亢的风险。

医认为,要想降肝火就要先疏通肝经,肝经堵塞容易引发很多的疾病,对肝脏也有很大的损害。那么,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疏通肝经呢?

1.后背刮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是肝脏的背俞穴,是肝脏的元气在人体背后聚集而形成的“水潭”,对于肝脏的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养肝要穴,刮肝俞穴能够补肝阴,帮助降肝火旺的情况。

位置: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2.前面刮期门穴

期门穴作为肝经的募穴,常被用来治疗肝火旺等脏腑疾病,具有疏泄肝胆的功效。

位置:期门穴位于乳头的正下方,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刮肝俞穴和期门穴的方法:除了按揉肝俞穴外,还可以采取刮痧的方式来刺激肝俞穴,用面刮法自上而下对肝俞穴进行刮拭,每天刮拭一次,当穴位皮肤潮红时即可,可以治疗肝火旺的病症。

3.脚上多按太冲穴

太冲穴又被称为消气穴,也是肝经的一个元穴,太冲穴位于大脚趾缝往脚背上四厘米的位置,如果按压会感觉到疼痛,说明肝火旺盛,可以用拇指点按太冲穴,直至感觉酸胀,力度宜柔和均匀。

肝火旺千万不可大意,学会如何降肝火是保护肝脏的重要环节。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问刺什么穴位能去上火?

1、按摩内庭穴可以去火
内庭穴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就像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一样,故名“内庭”。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2、按摩太冲穴可以去火
太冲穴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经常按摩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3、按摩照海穴可以去火
经常按摩某些穴位也能帮助降火。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4、按摩涌泉穴可以去火
涌泉穴,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去火的食疗方法
1、喝莲子汤去心火。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吃猪肝可去肺火。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用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猪肝1付。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3、喝绿豆粥去胃火。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舒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取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喝梨水去肝火。症状:头疼、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疼。用川贝母10克,梨2个。川贝母捣碎成末,梨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上火的症状有哪些
1、肝火的症状:肝火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如情绪剧烈波动,睡眠不好导致肝脏不能正常排毒休息。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苦、口臭、暴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睡眠不安稳。
2、胃火的症状:胃火一般由饮酒过度、食辛辣或肥腻的食物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
3、心火的症状:心火的症状表现多为烦热、失眠、舌头红、咽干口燥、口舌生疮,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4、肺火的症状:肺火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嘴唇干裂、干咳、咽痛痒,有的人还会出现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肺实火表现:口渴、咳嗽、咽喉肿痛、有黄痰等。肺虚火主要表现:痰少,不易咳出,咳嗽为干咳,手心、脚心燥热等。

肝脏排毒五大方法,每天5分钟在家就能做,看完先存好

中医有穴位按摩排毒的方法,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帮助肝脏排毒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5种在家就能做的肝脏排毒法

一、肝脏排毒四大穴位法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 最 大限度地排出。从而让我们气血畅通, 健康 愉悦!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经常按摩,可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同时缓解焦躁情绪,可使我们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按摩足三里的作用与好处是促进消化,修复受损的消化系统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身体免疫力等。

二、肝脏排毒:蔬菜汁排毒法

你可以用新鲜蔬果汁来为肝脏迅速排毒。蔬菜通过榨汁,可以轻松获得更多营养。适合肝脏清洁的蔬菜包括卷心菜、花椰菜。可以添加其他蔬菜,包括胡萝卜、黄瓜和其他蔬菜。

三、肝脏排毒:蔓越莓橙汁

1.先把新鲜蔓越莓榨汁,然后按照3份水与1份蔓越莓汁的比例来稀释;

2.同时,将1/4茶匙生姜以及1/2茶匙肉桂加入热水中浸泡20分钟,冷却至室温;

3.把上面两种饮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用3个橙子和3个柠檬榨出的果汁,一起搅拌均匀即可。可以每周喝上2、3次。

四、肝脏排毒:保持适量运动

中医专家指出,运动可防脂肪肝,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应坚持 体育 锻炼,适当进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些都可以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

五、肝脏排毒:笑口常开好情绪

中医表示,肝喜疏恶郁,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心态要好,精神上保持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肝气郁结、两肋胀痛的女性,可用玫瑰花泡水代茶饮,促进排毒。玫瑰花茶有丰富的单宁酸和维生素,这些元素能够促进血液的流动,将身体里的毒素排出,排毒效果是非常好的。

以上五种肝脏排毒法可以在家做,简单又实用,如果你有其他中医问题也可关注咨询哦!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熄灭肝脏火气,先通肝经:找准3个穴位,效果事半功倍”,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