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

时间: 2023-03-05 16:12:50

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

在使用刮痧疗法时,应根据病情选择相对应的刮痧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刮痧有各种不停的方法,可用刮具,也可用手指,还可用针具。大体上,刮痧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一)刮痧法

刮痧法是刮痧疗法中最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者用刮痧器具蘸取润滑剂后,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刮试,使皮肤出现痧痕为度。刮试时,要按顺序刮试,用力要均匀,一般采用腕力,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刮试的力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因为操作方法不同,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1.直接刮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先用热毛巾擦洗患者将要刮痧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手持刮具在皮肤上直接进行刮试,以刮出痧痕或血点为止。此法刺激强、见效快、多用于体质较强壮的患者。

2.间接刮法

先在患者要刮试的部位覆盖一层毛巾或棉布,然后用刮具在毛巾或棉布上进行刮试,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斑,此为间接刮法。此法,刺激相对较小,多用于小儿、老人、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及某些皮肤病患者。

(二)撮痧法

撮痧法是指操作者用手指代替刮具,用手指扯、夹、挤、抓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的皮肤,至局部出现红紫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手指的不同指法和力度,撮痧法可分为扯痧法、夹痧法、挤痧法和抓痧法。

1.扯痧法

操作时操作者的拇指和食指对抗用力,将患者皮肤提起,同时两手指上下或旋转地揉捏皮肤,再松开,如此进行3-5次遍,至皮肤出现痧痕。此法力度较大,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具有发散解表、通经解郁的功效。扯痧法主要用于头部、颈部、背部、面部的太阳和印掌。

2.夹痧法

又称为钳痧法或揪痧法。操作者五指屈曲,以食指和中指的第2指间关节对准操作部位,对抗用力,提拧起患者皮肤,即两指用力夹紧皮肤并提起;提至最高处时,两指同时带动夹起的皮肤一同旋转,然后松开,使皮肤恢复原状,如此一提一放,反复进行,以能够听到皮肤的弹响并连连发出“吧吧”的声响为最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次,直到被拧起的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由于揪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引力,所以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使施术部位的皮肤潮红,且稍有疼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淤血后,患者就会感到周身舒展。此法多用于在穴位上,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调和阴阳、引血下行的功效。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部及腹、颈、肩、背等处。

3.挤痧法

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在患者撮痧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操作3-5次,直至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色痧斑为止。此法多用再体表各个穴位上操作,一般用于头额部位。

4.抓痧法

操作者以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对抗用力,均匀的提起撮痧部位的皮肤,在提起的同时,三个手指来回滑动,用力揉捏皮肤,然后松开皮肤。手指在患者的撮痧部位游走,持续重复提起、揉捏的动作,直到出现痧痕为止。此法具有疏通经络、健脾和胃、调和气血、行气活血的功效。

刮痧的不同方法的特点

导读: 的分类:刮拭主要分为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1.刮痧法为最常用的一种。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病人取舒适 *** ,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常用刮痧方法及其

(1)直接刮法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3)挤痧法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在治疗和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不足的作用。在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多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4.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是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 *** ,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法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 *** 性更强,多用于重症急救。

(1)泻血法消毒被刺部位,左手拇指压其下端,上端用橡皮管扎紧,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mm深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

(2)点刺法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人皮肤l~2mm深后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8种常用的刮痧手法

1、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2、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3、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4、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5、“阿是”穴刮痧法——“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
注意事项: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常用的刮痧方法之一——刮痧法、撮痧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