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机能正处于收敛的状态,不少养生之士都会以刮痧来调理身体,既有利于调气行血、活血化淤,又能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然而刮痧怎么刮?什么时候刮?刮哪里?要到什么程度为宜?甚至于什么人能刮痧?……中医专家表示,尽管刮痧在民间很“热”,中暑、感冒、胃肠道消化疾病都可能会“刮一刮”,但正确地应用刮痧治疗或保健是有一定讲究的,并不是随便刮的。
受访专家
聂斌 教授
针灸康复专家 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误区一:有病才刮痧
说起刮痧,在许多人概念中是一种治疗手段,只有身体出现不适,中暑或者感冒,才想起来使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专家聂斌教授表示,刮痧不仅仅是治疗方式,而且还可以是一种保健方式。而刮痧重在这个“痧”字。
“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又称为“痧胀”和“痧气”,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因而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而通过刮痧,相关部位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像米粒样的出血红点称之为“出痧”,这可以说是“给邪以出路”。因此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一方面使汗孔张开,使痧毒(也就是病毒)可以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日常无病也可通过刮痧使经脉畅通,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聂斌表示,健康的人群,身体内循环正常,刮后不易出痧;而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患病的人刮后就会出痧。
误区二:出痧颜色越深效果越好
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颜色越深,就意味着把“邪都刮干净”了呢?聂斌表示,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是运用运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硬币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蘸取一定的介质,在皮肤相关部位顺序重复刮拭,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属于一种刺激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时间掌握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适。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一般出痧呈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了。
聂斌强调,刮痧首先要辨证施治,相对的适应证包括感冒、发烧、中暑、肠胃病、肩周炎、颈肩背痛等部位,而且对应不同的穴位,部分疾病还要结合药物治疗,因此刮痧前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
误区三:“出痧”会损害皮肤
也有人抗拒刮痧,除了可能会造成疼痛外,还有就是“出痧”后皮肤红红的,觉得对血管造成了损伤,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正确的刮痧手法,控制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的刮痧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淤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淤,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
误区四:工具顺手不尖锐就行
刮痧的工具跟刮痧法一样,十分简单、方便。聂斌介绍,一般来说,只要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汤匙、铜钱、硬币等,都可以用来刮痧。但如果是长期使用或保健,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建议选用天然水牛角,这类刮痧板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学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另外,刮痧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应用合适的润滑介质,如跌打万花香油、植物油、葱姜汁、滑石粉、润肤霜等,目的是防止划破皮肤,还能增强刮痧的功效。
误区五:什么人都能刮痧
聂斌强调,刮痧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同样的,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过度疲劳、过度饥饱、醉酒、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尤其是出血倾向者(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都不宜刮痧。建议刮痧前先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应用刮痧疗法。
TIPS 秋季刮痧治疗两法
秋季感冒
采用穴位(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将葱姜汁、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秋季颈肩背痛
刮痧可以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采用穴位(肩外俞、肩中俞、肩井、百劳、天宗等穴位)及疼痛点刮痧法,将万花油或润肤霜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围绕以上穴位,刮颈肩背部。疼痛点要多刮几次,要痧点出透。
注意
1.刮痧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润滑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刮痧的时间10-20分钟为宜。
(更多健康资讯关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官方微信shengerzhong)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湿气容易郁闭经络,寒气外闭,湿邪在里郁闭阳气而化热,从而形成外寒内热,寒包火的情况。由于湿热在里,人会出现头昏脑涨、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乏力等情况。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之邪,寒邪也不容易闭阻,身体也能如天气般“秋高气爽”。
中医认为,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犯肺胃。肺胃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刮痧通过对皮肤的刺激,调整人体的肺胃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对感冒发烧、头痛、咳嗽、鼻炎等外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在秋季,感受寒邪或湿邪,会引起各种关节疼痛,如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颈椎病等,刮痧也都有很好的疗效。
秋天是人体肺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正是利用了季节特点,这与三伏天天灸有异曲同工之妙。
背部刮痧调理全身。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刮痧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而秋季是人体分泌较为旺盛的季节,如果在这时刮痧和三伏天艾灸有异曲同工之妙。刮痧主要就是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然后在皮肤上进行刮痧,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调整阴阳
中医一直都在强调阴阳关系的平衡,而刮痧对于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够改善、调整脏腑功能,帮助恢复平衡。
排出毒素
人体其实每天都有在不停的进行新陈代谢运动,如果代谢产生的废物没有及时排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刮痧能够及时将体内“废物”刮出体表,促进血液流通,让身体恢复自然的代谢。
舒筋通络
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肩周炎、颈椎病这些问题,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和收缩状态,会出现僵硬、疼痛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调理很容易加重病情。刮痧能够疏经通络、解除肌肉紧张,利于病情恢复。
刮痧虽然好处挺多,但并非适合所有疾病,也不适合所有人,如果身体很瘦弱、处于过度疲劳、醉酒等状态下的人群都不适合刮痧;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的人群要注意,比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等人群;
刮痧位置有破皮、溃疡也不适合刮痧,女性经期在面部或腹部都不适合做刮痧,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些人群如果想尝试刮痧建议先咨询专业人士,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1)喝杯热水
刚刮痧后可以先喝一杯热水,能够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因为刮痧会导致身体汁孔汗泄,会消耗身体的汗水和能量,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2)注意保暖
刮痧后一定不要受凉,不能贪凉,要注意保暖,刮痧后皮肤的毛孔开始扩张,很容易导致风邪侵入体内,导致疾病问题。
3)6小时后再洗澡
身体部位进行刮痧,千万不要刮痧完立马洗澡,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候洗澡很容易受凉,寒气进入体内,最好是在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4)饮食清淡
在刮痧期间,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油腻、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不建议吃,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秋季刮痧正当时”,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