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刮痧刮哪里,你知道吗?

时间: 2023-11-01 16:54:03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中国传统自然疗法,中医表示刮痧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是一般人都是夏季刮痧的,冬季能刮痧吗?冬季刮痧有什么好处?对此中医表示,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夏季刮痧可以去暑热,缓解中暑现象,但是冬季刮痧跟夏季可是不一样的,冬季刮痧主要是活血祛瘀,因为冬季寒冷,人们都缺少运动,身体经络堵塞,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通经活络。

一般情况下,刮拭过后,健康的身体是不会有痧出现的。那些呈鲜红、深红、紫红甚至黑红的痧点、包块代表了血液里面毒素的沉积。痧点颜色越重,反映您体内的毒素淤积越重。

俗话讲,“经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刮痧能把这些黏积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可以说每刮一次痧,体内的毒素就会减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净化。

1、清热除湿:膀胱经。

膀胱经

膀胱经:说起清热排湿来,有一条经络可谓是“主力军”,那就是膀胱经,它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还能调节腰腿的各种问题。

方法:很简单,在家的话,找一把喝汤的小瓷勺就能代替刮痧板,再准备一点点橄榄油就可以。先把橄榄油涂在背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握住勺柄,把勺子的边缘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点劲反复刮15~20遍即可。

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后背部脊椎的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自上往下刮。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从左边刮起。另外,下午3点正是膀胱经值班的时间,选在这个时间去刺激它,效果会更好。

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人一老往往会情绪低落、精神不好、记忆力下降,这跟肾气不足有关。常刮膀胱经也能刮出好心情。

2、精神不振:百会+太阳。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头部刮痧有三种:

第一:把梳子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毛泽东就是这样刮的,早晨一梳脑子就清醒了。

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为中心,全头放松刮。

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百会+太阳

3、颈肩疼痛:风池+肩井。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方法: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风池+肩井

4、咳嗽气喘:天突+膻中。

天突穴:颈前正中线,胸骨中央凹陷处。膻中穴:胸部正中两乳间。

方法:沿正中一条线,由上向下刮。也可顺着肋间隙刮,用棱角侧着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点潮红就可以了。

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天突

5、消化不好:中脘+天枢。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指宽。天枢穴:脐中旁开2指宽。

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这样走,有人为了减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应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脐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经也刮下腹部。

中脘+天枢

6、补血养肝:血海+三阴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

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侧,由上向下,再刮后侧(膀胱经的位置),然后再刮内侧。

血海+三阴交

刮痧小技巧!

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

要顺着血液循环的方向刮,不得来回刮。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

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刮痧该刮哪里?送你简单易操作的特种刮痧手册

本 期 导 读

俗话说:刮痧拔罐好一半。刮痧的治疗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老一辈人不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都会通过刮痧的方式来解决,而且效果显著;


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刮痧的周期短,起效快,也没有副作用,实在是居家必备 养生 治病之良方!


特种刮痧的注意事项


特种刮痧的好处众多同时也有诸多禁忌,患有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大病手术后,身体极度衰弱或出现恶病质者禁刮。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和患接触性皮肤病禁刮,当然对刮痧紧张及对刮痧恐惧、有晕针史者也不建议刮痧。


刮痧对部位也有所禁忌,如不明原因包块、黑痣处禁刮。创伤骨折处处禁刮。五官、前后二阴、脐孔处禁刮。大血管分布处,心尖搏动处禁刮。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四肢感应较强的穴位禁刮。小儿其头部、颈、项部禁刮。


特种刮痧常用穴位


上面给大家说了刮痧的禁忌,下面给大家介绍特种刮痧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穴位。掌握了这些穴位和方法,在家里你也可以为自己为家人做简单的 健康 保健,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刮痧先刮头 ?


(头部刮痧的握板方法)


(四神延)


刮法:

自头顶部,为四神聪之延伸,即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刮拭。向前刮至前发际,向后刮至枕骨粗隆下,向左、右各刮至两耳尖。


作用:

能疏通气血,对于情志郁结、头晕目眩、心神恍惚及防治脑血管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可防治失眠、头痛、健忘、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感冒鼻塞、流清鼻涕、夜尿症等。


? 面部美容 ?


(颌带刮)


刮法:

⑴从耳垂下起板,沿下颌骨向下颌部刮拭;

⑵从颈部环状软骨两侧向 下刮至锁骨上缘。


作用:

刮拭该部可缓解牙痛、腮腺炎,还可辅助治疗部分呼吸系统疾病。主治咳嗽、扁桃体炎、牙痛、面瘫、颈淋巴结核、喉痒等。


? 背部刮痧 ?


(背部刮痧握法)


(肩胛环)


刮法:

纵五带:从大椎穴至筋缩穴为第一纵行带,两侧佗脊刮为第二、第三纵行带,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为第四、第五纵行带。横八带:第一胸椎至第九胸椎之肋隙,沿肋间隙自然生理弧度横向刮拭。


作用:

主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 四肢刮法 ?


(敲足趾)


敲法:

以刮板厚角背侧为着力点,运用腕力轻捷而准确的敲击在足趾处尖端距离趾甲0.1寸


作用:

本法临床应用于脑部疾患,治疗脑梗死、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足背肿痛等。


从上面的一些刮法和敲法我们可以看出刮痧针对的病症有很多,而且治疗的方式并不复杂繁琐,反而简单易懂,不过特种刮痧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刮痧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运板难。」取穴正确只是入门的第一步,辨证的方法以及运用刮痧板的手法则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不断的积累才能学到真正的法门。

请问,刮痧具体刮哪里?

病情分析: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意见建议:1.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2.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 3.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4.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5.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这些人刮痧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 7. 局部肿胀疼痛者不宜刮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