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邢佳 医师魏蔚
最近一段时间,有许多患者因为“阳康”后心悸来医院就诊,担心自己患有心肌炎,但其中大部分患者经过检查后并非心脏的器质性损伤,多注意休息可慢慢康复。
一些研究表明,新冠恢复后,约有21~68%的患者出现过心悸症状[1],但心肌炎的发病率却远低于这个数字。国外调查显示,在就诊的新冠患者中心肌炎的发病率约为0.146%[2],那么,“阳康”后的心悸是怎么回事呢?
1. “阳康”后出现心悸的原因是什么?
①虽然新冠病毒抗原转阴,但身体尚未完全恢复
研究表明,在住院的新冠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心脏损伤[3],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目前证据提示可能通过免疫作用间接损伤心肌细胞[4]。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存在滞后性和持续性,抗原转阴、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此时免疫系统仍处于活跃状态,身体仍存在炎症反应,应充分休息,适量活动,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
②患病期间活动量减少使得心肺功能下降
在一段时间的运动量减少后,人体的活动耐力也会随之下降,许多人在疫情期间一直居家,出行及户外活动大大减少,身体所需能量减少,心肺功能也随之“下调”。因此在“阳康”后,活动量骤然增加会使心跳代偿性增快,伴随呼吸急促,以适应身体骤然增加的需氧量。建议恢复活动时以感到心跳及呼吸频率适中、舒适为度,活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让身体逐渐适应。
③由于对健康的担心带来的焦虑情绪及睡眠问题
新冠疫情为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都在此期间出现了紧张、担忧的情绪,这些情绪的累积会导致心率加快,甚至在安静状态下能感到心脏或大动脉明显的搏动感。也有许多人因此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早醒等,这会导致日间精神欠佳、注意力难以集中及心悸等症状。如果以上情况造成了个人的痛苦、工作或学习能力的减退、甚至产生低落的情绪,则要及时就诊于专科进行规范诊疗。
2. “阳康”后出现心悸,要如何调护?
既往健康的人群,在“阳康”后一定要注意休息,虽然发热、咳嗽、全身疼痛等症状都已经消失,但是身体炎症反应仍然存在,此时应注意保证睡眠充足,保证营养,补充电解质,使身体进行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不要着急在“阳康”后立即恢复运动。建议在不适症状明显消失后1~2周再开始逐渐恢复运动,从做简单的家务或平地走步开始,时间宜短,不宜贪多贪快,运动时稍有不适则应立刻放缓运动节奏,同一水平的运动量持续3~5天后再考虑缓慢加量,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史的患者,在“阳康”后出现心悸,则应尽快就诊于医疗机构,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遵照医生的意见行动。
3. “阳康”后出现心悸,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①轻度日常活动或静息状态下,出现持续性的心悸或心跳过快(心率>100次/分钟),休息后难以缓解
②心悸伴见呼吸困难、胸痛、左肩臂疼痛、后背疼痛
③既往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病史,“阳康”后出现心悸或原有症状加重
④其他显著不适感
4. 排除心脏疾病后,仍有心悸怎么办?
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共识》[5]的专家意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个月内,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要根据具体情况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检查。
排除了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疾病,仍然有心悸,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是新冠引起的一种心身反应。这种心悸以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为主,大部分患者无须服用稳定心率的药物,而需要就诊于心身医学科,进行植物神经功能调节,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放松疗法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阳康”后心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当事人应注意充分休息,合理饮食,放松心情,若一段时间后仍不缓解,则应及时就诊。对于既往慢性病史的人群及老年人,则应在出现心悸后及时就诊,遵照医生的指导。
“双心疾病”三问法[6]: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器质性心血管病的原因?
若3个问题中如果有2个回答是,则建议就诊于心身医学科。
参考文献:
[1] Raman B, Bluemke D A, Lüscher T F, et al. Long COVID: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with a cardiovascular focu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43(11): 1157-1172.
[2] Siripanthong B, Asatryan B, Hanff T C, et al. The Pathogenesis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Cardiac Injury[J]. 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 2022, 7(3): 294-308.
[3] Akhmerov A, Marbán E. COVID-19 and the Heart[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20, 126(10): 1443-1455.
[4] Alqahtani M S, Abbas M, Alsabaani A, et al.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OVID-19 Virus on the Heart and the Circulatory System[J].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2022, 15: 1175-1189.
[5] 张进祥, 程星, 凌燕, 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共识[J]. 健康研究, 2022, 42(06): 601-611.
[6]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10): 764-771.
心身医学科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沉淀,于2020年底正式成立开诊,诊疗范围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各系统疾病伴见焦虑抑郁等为主,科室开展慢性躯体疼痛的心身治疗、压力人群心身评估干预、睡眠障碍干预、女性心身健康、青少年学业压力、焦虑抑郁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如慢性头晕、神经性头痛、卒中后抑郁、血管性抑郁、心脏神经官能症、功能性胃肠病、慢性疲劳)等常见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在多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情绪、认知、睡眠障碍性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开展睡眠、认知、记忆、精神心理、情绪等多方面评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治疗、正念冥想、中医非药物疗法(如针刺、电针、艾灸、拔罐、刮痧)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疾病诊疗及健康管理平台。
心身医学科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
方庄院区: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芳星园一区6号
经开院区: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四海路3号院
挂号方式:
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健康2023##健康科普##心悸#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 心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健康人只有在运动、或者过度紧张兴奋的情况下才有产生心悸,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呢?这应该很少人有所了解。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1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多在心跳加强、加快减慢或跳动不规则时产生,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体的心跳是相对规律的,通俗来讲心悸,当心脏跳动出现打破规律的跳动时,被患者感知到的心脏不规则的跳动。
生理情况如运动、劳动、激动、害羞、恐惧、紧张等,以及病理情况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情况下都可以出现。心悸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悸是心脏强有力的、很快的、不规则的搏动。强烈运动之后心脏有几分钟的心悸是正常的,不必顾虑。吸烟、饮咖啡或饮茶太多,心脏受咖啡因或尼古丁的刺激,精神紧张,都会发生心悸的现象。
1、症状:心情紧张,忧心忡忡。
可能:紧张是促成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处理:去看医生。吃点镇静剂。突发的紧张恐惧感,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很可能被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不论是不是心脏病发作,都应当立即去医院。
2、症状:心悸之外,虽然吃得很多,体重仍然减轻。
可能:甲状腺机能亢进。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可能要为病人验血,必要时要做放射性同位素扫瞄。诊断确实后,可以用放射性碘治疗。极少数的病人要动手术治疗。
3、症状:心悸之外,同时感觉疲倦,呼吸困难。
可能:贫血。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要为病人验血。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证实是缺铁性的贫血,医生会用铁剂为病人治疗。同时也要检查引起贫血是不是另有原因。
4、症状:心悸,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并有心脏病史。
可能:严重的心律失常。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2 心悸的症状
胸痛。 如果患有冠心病、心包炎、心绞痛、心肌病患者在发生心悸时就常常伴随着胸痛。像心绞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向左肩、疼痛每次发作一般为4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原因可能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冷等因素。注意休息,疼痛便可缓解。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功能不全造成的。呼吸困难比较轻的,比如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比较严重的像心源性哮喘。因为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律不正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有时可为查明病因提供线索。
昏厥抽搐。 多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心慌发热。 像出现心悸病症的.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等发热性疾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注意要观察热型及其他症状、以免耽误治疗。
药物导致。 很多精神病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过速、过慢、跳动不齐都会导致心悸。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3 什么是心悸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
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自觉心慌。临床上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都可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而规则,成人超过100次/分钟,儿童超过120次/分钟,婴儿超过150次/分钟。多见于发热时、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亦可发生。
阵发性心动过速为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规则,每分钟达160~220次,可发生于正常人的心脏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窦性心律不齐为心跳之快慢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如暂停呼吸憋一口气,即自然会消失。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心悸吃什么好
1、桂圆
桂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滋补的佳品,对有心悸的人也有很好的治疗的效果,可用桂圆肉泡茶喝,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酸枣仁
宜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号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15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3、荸荠
荸荠可能有些人不相信它对心悸含有治疗的效果,其实荸荠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每日可用荸荠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4、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15克,稍捣烂,同粳米汤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少少许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养心安神之效。
5、百合
选用新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6、莲子
莲子是很好的滋补品,有许多人都比较喜欢洗它,她对于治疗心悸也是有很好这样做能有效的缓解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7、麦门冬
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8、西洋参
单以西洋参片3~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9、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汤喝,每日2~3次。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10、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心悸按摩什么穴位
1、心悸按摩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心悸按摩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3、心悸按摩郄门穴
郄门穴此穴位于手臂上,以线连结手腕内侧的横纹中央和手肘内侧的横纹(小指方向)的边缘。距此线的中央约2厘米,靠近手腕方向之外即是。
用手指一压,连手腕部分都会感到刺痛,很容易找到。一发生心悸,压痛(压时的痛感)会增强,会更好找,此穴以大母指加压刺激。心悸时,稍稍用力压郄门穴,可止住症状。此穴也以刺激左前臂者效果较佳。
4、心悸按摩少冲穴
一天刺激少冲穴2、3次,每次指压20秒左右。但是,突然心悸的很厉害时,可用牙齿稍稍用力咬小指,用以刺激此穴。在咬住的期间,心悸会受到抑制。
少冲穴虽两手皆有,但消除心悸较有效的是左手的少冲穴。
5、心悸按摩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6、心悸按摩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门穴约1分钟,至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
7、心悸按摩内关穴
位置:手臂的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左手拇指点按内关穴2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发散为佳。
胸闷 不可小觑
时下,最流行的词汇是“郁闷”,当人们嫌“郁闷”表达的还不过瘾的时候,“胸闷”一词就成了紧跟时尚潮流的“流行关键字”,失败、尴尬、沮丧、无奈都被形容为“胸闷”。其实,真正有胸闷症状的患者说到这个词时决不会这么轻松,那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濒死之感。胸闷的出现预示着一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的存在,不可小觑。
冠脉缺血胸闷当先
关键词:寒冬、心肌缺血、心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近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许航(化名)50岁,在西安一家企业的职工医院工作,平时自认为体健如牛。可是几天前,一天临近傍晚时分,他感到有些胸闷、气短,因为平时并无心脏病,所以家人和他本人并不在意,喝了点水,就睡觉了。没想到,半夜里剧烈的胸痛让他痛不欲生,急救车送到医院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最后的结论是急性心肌梗塞。
张素清教授告诉记者,胸闷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但以内科疾病为主,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寒冬时节,心脏病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为甚,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更应该加倍注意。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血液浓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心梗猝死。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对老年人?穴一般指65岁以上者?雪却不尽然。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痛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你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安全度过心脑血管病的冬季高发期?一是天气多变时,适时加减衣物。二是按时服药。应随身携带几片有效期内的硝酸甘油,如突然发病,该药可有效舒张冠状动脉,缓解症状。三是加强自我保健。要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不要因天气寒冷,而懒于外出,使抗寒能力下降。此外,冠心病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中医西医都不应排斥,以对病情有利为最佳选择。
心肌受累胸闷相随
关键词: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壮年。
12岁的晓军父母都是军人,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半个月前晓军突然发烧,嗓子痛,休息了几天,服了一些感冒药就好了。谁知,近几天晓军总感到胸闷憋气,几分钟就大口喘气一次,老人认为这孩子不想上学,故意作怪,就没有在意。不想,晓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胸闷、心慌、头晕的无法坚持上学了,才引起老人的重视。经过医院检查,晓军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他的胸闷症状就是心肌炎在作怪。
郝伟主任说,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咽喉疼、咳嗽或吐泻等。患者在2周左右如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等尤其应引起注意。由于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隐匿,易使人容易误解为感冒未彻底痊愈而误治。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冷湿及末梢发绀等,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意外。
治疗?押1、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2、激素;3、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4、中医中药对此病的综合治疗,整体调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5、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番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6、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7、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8、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颈心胸闷易误诊
关键词:颈椎病,胸闷,胸痛。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孙竹筠50岁,是一个政府机关的会计师,八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并无效果,胸闷、胸痛频频发作。医生在追问病史时发现她的“心绞痛”多在伏案时间过久、高枕睡眠起床时或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体检发现颈椎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及CT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轻度骨质增生,故确诊为颈椎病所致的颈心综合征。经采用中药内外综合治疗3个疗程,症状全部消除。
张教授分析道,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趋势,一些医生又多忽视职业、病史的采集和详尽的全面体检,过于依赖仪器等辅助检查,尤其是当影像学检查有可能与临床症状不符时,更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颈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统称为“颈心综合征”。 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表现。心电图上可见有缺血性ST段与T波变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动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脊背受凉、扭伤、劳累等。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纠正高枕卧位,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焦虑不安胸闷气短
关键词:紧张焦虑,胸闷,心慌。
好发人群:青壮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詹江是西安一家企业的政工干部,今年40岁。去年7月乘飞机到北京开会,在飞机上突然出现紧张胸闷、心慌,手脚发抖,到京后病情缓解。两月前再次乘火车到北京,途中再次发作,当时自认为是“心脏病”,要求在中途下车,并住进了医院。自此胸闷、心慌、紧张、焦虑烦躁、发抖等情况一直存在,几乎每天都有发作。医生拟诊为“隐性冠心病”。服丹参片、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脑乐静等无效。后来到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医生再次给患者做了心电图、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血酯及其它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但是他的Hamilton焦虑量表总分为21分,医生才做出了“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的贾瑞主任介绍说,焦虑症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5%,表现通常有三个方面:1、内心体验: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2、植物神经系统变化:胸闷,心跳加快,心悸,胃肠蠕动下降,食欲下降等;3、运动系统表现为无力,手脚发软,细微震颤,发抖,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紧张,坐立不安等等。
在出现焦虑症的各种症状以后,患者一定不要盲目乱用药物,应该到相关的医疗机构去咨询,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焦虑症。心理治疗的重点是1、解除精神紧张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之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2、端正对疾病的认识。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自己各种症状的产生及自己的躯体状况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贾瑞主任说,还有一种人,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就是经常感到胸前憋闷、心慌气短、紧张恐惧,有一种频临死亡的感觉,好像必须马上抢救。这实际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这类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思考,思虑多,对任何事情都要弄个究竟,也就是善于思虑的优点发挥过头了。
心理卫生专家提示: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不可分。比如,当你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刺激时,生理反应会很强烈,可出现胸闷、心慌、出冷汗,这些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但如果此种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也没有具体原因,那么可能就患有心脏神经症了。即便如此,也不必惊慌,只要通过系统治疗,心脏神经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胆囊伤心胸也闷
关键词:胆道疾病、心慌、胸闷。
好发人群:较肥胖的中年女性
赵颜华(化名)45岁,在西安一家中学当老师。最近几个月觉得胸闷,心慌,心跳忽快忽慢,右上腹疼痛,医生诊断为心绞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日前,在一次上腹剧烈疼痛之后,她因急性胆囊炎发作切除了胆囊后,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即随之消失。
赵琨主任认为,赵老师的病根不在心脏而在胆囊,她患的是胆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是种易与心脏病相混淆的疾病。在临床上,医学专家早就注意到胆道系统疾患的病人,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其中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特别是身体肥胖者发生率较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涉及以下两点:①胆石症与冠心病都与脂质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因此可能在病因与发病学上存在某种联系。②胆道系统与心脏在神经支配上有共同通路,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发病。
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电图改变,有的患者伴有右上腹部的疼痛,用心血管类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胆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治疗胆道疾患,控制胆道炎症,去除胆道结石。
名词解释 胸闷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重者觉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一、功能性胸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能是功能性的。
二、病理性胸闷: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1.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2.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4.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医学小常识】“阳康”后心悸是怎么一回事?”,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