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一种症状,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
一般由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某些慢性疾病等引发,以入睡难、睡眠质量差、容易醒、健忘、多梦、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胃气不和等都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按摩、食疗等,可以缓解脑疲劳,防治失眠。
取穴:
失眠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操作:
①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用力按压失眠穴 10 秒,以略感疼痛为宜,然后握拳,以手指关节弯曲处按压失眠穴周边 20~30 下。
② 用食指指腹用力向下按压三阴交穴 1~3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③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 3~5 分钟,在自己耐受范围内力度尽量重一些。
注 意
以上方法为基础按摩,如果失眠类型明确,可以再加入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心脾两虚型失眠
症状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或兼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头晕目眩。
取穴:取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和背部。
操作:先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穴每次 1 分钟。再用手掌鱼际部直擦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着重横擦背部肝俞、脾俞穴,以感到发热为佳。
阴虚火旺型失眠
症状表现:心烦失眠,入睡困难,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干津少,或伴有口舌生疮,心悸,健忘,梦遗等。
取穴:取心俞、肝俞、肾俞、命门、涌泉穴。
操作:先用拇指桡侧面自上向下推抹颈部两侧的大筋,每侧各 20~30 次。再用拇指指腹按揉心俞、肝俞、肾俞、命门穴,每穴每次 1 分钟,之后横擦肾俞、命门穴,以感到发热为佳。最后搓擦涌泉穴 1 分钟。
肝郁化火型失眠
症状表现:情绪急躁易怒,失眠或难以入睡,胸胁胀满,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取穴:取章门、期门、心俞、肝俞、肾俞、行间、太冲穴和胁肋部。
操作:先用拇指桡侧面自上向下推抹颈部两侧的大筋,每侧各 20~30 次。再用拇指指腹按揉以上各穴,每穴每次 1分钟。最后上下往返搓揉胁肋部,时间约 1 分钟,以透热为度。
胃气不和型失眠
症状表现:失眠,脘腹胀满或胀痛,过饥或过饱,口臭吞酸,时有恶心呕吐,大便格外臭或便秘。
取穴:取中脘、下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穴和胃脘部、膀胱经。
操作:先用拇指指腹按揉各穴,每穴每次 3~5分钟。再用手掌顺时针抚摩胃脘部 3~5 分钟。最后直擦膀胱经,并着重搓擦脾俞、胃俞穴,以感到发热为佳。
取穴:
阿是穴、安眠穴、涌泉穴。
操作:
①每天早晨,用刮痧梳以梳刮法刮拭整个头部,直到头皮发热为止。在刮拭过程中要重点刮拭头部阿是穴。
② 用单角刮法刮拭安眠穴,以发热为度。
③每天晚上,用刮板边缘刮拭整个足底部,至足底发热为止。之后用单角刮法,重刮涌泉穴 1 分钟。
取穴:
神门穴、肾俞穴、三阴交穴。
操作:
①神门、肾俞穴悬起灸法,每穴每次 10~20 分钟。
②三阴交穴艾炷隔姜灸,每次 3 壮。每天 1 次, 5~7 天为 1 个疗程,间隔 2 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取穴:
心俞穴、肾俞穴、脾俞穴、内关穴、三阴交穴。
操作: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常规拔罐法,拔罐后每穴每次留罐 10~15 分钟,每天或隔日 1 次。
百合绿豆牛奶羹
材料:百合 25 克,绿豆 100 克,牛奶 1 杯,冰糖适量。
方法:百合、绿豆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汤,绿豆熟烂时加冰糖、牛奶,再次煮沸即可。
晚餐常食,可以清心除烦、镇静解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眠。
养心粥
材料:党参 35 克,红枣 10 枚,麦冬、茯神各 10 克,粳米 150 克,红糖适量。
方法:前 4 味洗净,放入锅中,加 2000 毫升水煎至 500 毫升,去渣,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适量水煮粥,粥成时调入红糖即可。
日常佐餐趁热服用,可以养气补血、养心安神,对于失眠、多梦,伴有心悸者效果良好。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失眠(包括早醒)症,中医叫不寐,病因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古代阳入阴叫寐,阴出阳叫寤)。现代医学认为就是兴奋神经和抑制神经紊乱失调。
失眠很顽固,赶也赶不走。
一.是没有找到病因。
二.虽找到病因但没有对症有效的治疗办法。
三.虽然也找到了对症有效的办法,但病人缺乏毅力不能坚持调理治疗,或者由于失眠的亚健康性质,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调理治疗的过程中,不像现在医学检测看得见的器质性病变或者大病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去调养。
再说,又有西药的安定类药物的依赖性,这种病症没有逼到非治不可的地步,能拖就拖,一拖再拖,最后拖成了顽固性的失眠。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理“正气不存,邪气易入”。失眠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虚证疾病的诱因和基础。
我们看中医传统是怎么辩证论治的临床辩证首先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实滞痰浊,胃俯不和。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具体辩证分型为: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
症状:不容易入睡,浅眠,易惊醒,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心悸气短。血虚则面色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治则:健脾养心 气血双补
传统方:酸枣仁汤或者+归脾汤,八珍汤加减方。
心主血脉,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在临床上很好辩证,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就不能濡养脏腑器官,四肢百骸,组织神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使用了神经细胞等现代医学名词)。
大多数临床效果良好,但对于素体气血两亏,年老体衰,或者脾胃运化很差的病人,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再加上我上述所说的不能坚持治疗,往往转化成顽固性的失眠。
·心肾不交型
症状: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或者肢冷怕寒,上热下寒,外寒内热),心烦不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舌红(白腻)。
治则:滋阴降火(或者补阳祛寒),交通心肾
传统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或者细分型使用其他)
心肾不交是心火不能温煦下元,肾水不能润滋心火,造成心火亢盛而上扰脑神。下元不得温煦往往肾功能虚弱而不能约束膀胱。造成夜尿频多,又进一步影响了睡眠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交泰丸是治疗心肾不交的经典方。但此方治疗此类病症作用有限。需要更详细的分型为:心阳与肾阳,心阳与肾阴,心气和肾阳,心气和肾阴。可辩证选择使用:交泰,黄连阿胶,天王补心,茯菟,酸枣仁汤等。另外按摩针灸百会,四神聪和涌泉,太溪等穴交通心肾效果特别好。
·胃不和卧不安型
症状:夜里老醒,胃口不好,容易呕吐便稀且次数多,浑身乏力,嘴里没味,腰以下水肿。
治则:补肾健脾 调和肝胃
传统方:归脾汤或者人参健脾丸等
这个类型的失眠病因,病机简单,主要就是调脾胃,多吃健脾养胃、药食两用的中药食品,如猴头菇,山药等,也减少普通中药的毒副作用。“补中土才能灌溉四方”才能补我们的后天之本。
另外,晚上不要吃得过饱或者吃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万一吃得过饱怎么办?绿色快速的办法就是按摩自己的中脘,中枢,滑肉门。特别是右侧的滑肉门,但手法要柔和渗透有力能够快速促进肠胃蠕动和排空,快的三五分钟见效。这类失眠的病因解除了,失眠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肝郁化火型
症状: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多梦易醒,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肋或者乳房胀闷疼痛,痛窜咽堵,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薄白。
传统方:以温胆汤为主,个别配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
这类失眠最常见,最典型而且几乎所有的混合型的失眠都包括这种类型。因为,肝主情志,性喜调达。肝最恶抑郁和疏泄太过,特别是生气和大怒。如果辩证不明或者不能坚持疗程治疗,往往转成抑郁症甚至精神疾病。
立夏后,气温升高了,心浮气躁,于是很多人被失眠所困扰。其实,中医有很多养心安神的名方,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科主任医师洪兰:如果找中医看失眠,一般都会用到一味中药:酸枣仁。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效果就是:宁心,安神,养肝,敛汗,几乎每一样都切中失眠的要害。中医最著名的治失眠方剂,就是医圣张仲景记载于《金匮要略》上的“酸枣仁汤”:酸枣仁(炒)15克,甘草3克,知母、茯苓、川芎各6克。这个方子主要针对的是肝血不足、阴虚内热引起的虚烦失眠。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虚烦失眠、心悸不安。方中的主药酸枣仁,可以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健脾宁心,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配伍起来,一般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科主任医师洪兰:心脾两虚型失眠适合用归脾丸来调理,这种类型的失眠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心悸,健忘,不想吃饭,胃脘胀闷,面色苍白,神情疲惫,肢体困倦。简而言之,就是吃饭少,睡不好。归脾丸是祖辈留下来的名方,是老百姓常用的中成药,基本上每个药店都有出售。它的组成药物有党参、白术、茯神、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当归、酸枣仁、木香、远志等共10味药。茯神是茯苓中的极品,是天然环抱树根的茯苓,除了具备茯苓的作用外,还另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黄芪是补气的长老;当归是补血的圣药;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酸枣仁可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木香醒脾行气。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柏子养心丸和天王补心丸都是滋养安神之剂,均有着养心安神的功效。二者的区别在于,天王补心丸中有人参、五味子、酸枣仁等成分。所以在滋阴补血,益气宁心方面效果非常显著,是更侧重于治本为主的方剂。柏子养心丸中有黄芪、熟地黄、枸杞子成分,所以它是以滋补为主。一般来说,舌头颜色是淡的,即使睡着了也是多梦的,且容易受惊,平时显得没精神,没力气,稍微运动就会感到心慌的人适合用柏子养心丸,因为方中的黄芪可以补气。中医讲“烦劳则张”,是指劳累之后症状加重的意思。有些人,越累越睡不着,也适合用柏子养心丸调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思虑太过导致的失眠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叫心肾不交型。一般来说,这种失眠患者还会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症。最典型的就是考试前紧张的复习或者遇上了烦心事,不想吃饭了,也不太能睡好觉,在调理时,适合用天王补心丹。因为心肾不交的结果,一方面会使心血耗伤,阴不敛阳,则心阳过亢;另一方面,肾水过少,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亦会过亢。但这种亢盛的心火是虚火,不是实火,是因为阴不足则阳显得相对过亢,所以无须用黄连等来清心的实火而要滋养心的阴血,以清虚火。
天王补心丹中生地、玄参滋阴养血,可清虚热;天冬和麦冬滋养心阴而清热;酸枣仁和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心血;人参补气,气足则血自生;茯苓为心经之要药,善敛心气、安魂定魄;远志安神定志;五味子味酸收敛,使心阴不被耗伤;丹参养血活血;朱砂色红入心经,重镇安神;桔梗为引经药,把药物载往上焦之心。上述14味药组成的天王补心丹,可起到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要提醒是,各种症型的失眠都可能伴有健忘、神疲乏力、心悸等症状,只有同时伴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才最适合吃天王补心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科主任医师洪兰:当出现心火旺,舌尖疼,脾气大,晚上烦躁睡不着等症状的时候,适合用黄连阿胶汤来调理。
它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阴虚有热,伴有心烦失眠等病症的方剂,有滋阴清热,安神定悸的作用。
本方由黄连9克、阿胶12克、鸡蛋黄2枚、黄芩10克、白芍18克,五味药组成。方中的黄连可以清热除烦安神,是方中的主药,黄连入口极苦,然而,也正是因为其味苦,可以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芩苦寒可以清人体上半身的热,尤其是胸腔以上的热邪,可以辅助黄连来清热安神;白芍可以滋阴收敛,辅助黄连、黄芩以安神,同时也可以防止黄连、黄芩苦寒伤胃;鸡子黄,就是鸡蛋黄,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滋阴清热的佳品;阿胶是驴皮熬制而成的,所以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滋阴清热效果也很好。
所以全方滋阴清热并用,可以共同起到除烦安神的作用,适合目前的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精神情志疾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老年人夏季失眠通常表现为失眠健忘、头昏耳鸣、视力听力衰退、食欲不振、心慌气短、腰膝酸软等,这属于脾肾阳虚型的失眠。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往往比一般人怕冷,四肢冰凉,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这时候,建议老年人用枸杞丸。
枸杞丸,取巴戟天(水浸去心)、五味子、枸杞子、肉苁蓉、菊花各适量。上述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前,盐酒送下。主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
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经,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能补肾生精、益血明目,故凡肝肾精血不足诸症均可应用。像杞菊地黄丸、枸杞子酒、枸杞子散、杞圆膏等著名方剂,皆以枸杞作为主药。方中佐以巴戟天、肉苁蓉补肾助阳,益精生血,取阳生阴长之意;五味子滋肾益精,明目安神,秘涩精气。诸药合用,调补肝肾共收佳效。
从药味组成也不难看出发现,枸杞丸更适合年老体弱、脾肾亏虚的老年人使用,因为它既补气,又补肾阴肾阳,能整体调节以帮助睡眠。临床上,如果老年人有中风后遗症,往往也会有失眠健忘、头昏耳鸣、视力听力衰退、腰膝酸软等症状,用枸杞丸也很对症。
最近很多粉丝问我,老是失眠,睡不着是怎么回事,有些朋友看到这个问题, 立马就能回答上来,失眠,吃安眠药不就行了吗?
这是现代医学的做法,中医呢,得先辨证,分证型来看。
导致失眠的证型有很多,根据个人的证型和症状,治疗方法也大有不同。
比如所 心脾两虚的失眠,就要调理心脾,肝血不足的呢,就补肝养血,还有就是心肾不交,要交通心肾,肝郁化火生痰的失眠,就要解郁、清热、化痰,因为胃不和而失眠的,就要调理胃,肝郁气滞的就要疏肝解郁等。
中医看诊, 要治病求其本,审症求因,所以啊,治疗失眠,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病因是什么,怎么得的,根据症状来开方,对症下药,这样效果才明显 。
比如说现在人啊,他的失眠,不单单是睡不着, 往往还伴有焦虑,因为睡眠不好,感到心烦焦虑,所以要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心理,加入一些除烦抗焦虑的药,中医上叫做除烦清热。
就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导致失眠的肝郁气滞来说 ,只要一生气,一着急,就容易睡不着 ,同时感觉, 胸胁或少腹有种胀痛感,心情抑郁,容易发怒、经常叹气,或者是感觉咽喉部位有东西,或胁肋部位下面一按,有肿块等症状。
这是因为,肝主情志,你碰到一件烦心事,在那生气,郁闷,就会影响到肝,肝呢,主疏泄,掌管全身气机,喜条达,恶抑郁,心情郁闷,导致肝疏泄失调,气机紊乱,就像是堵车一样,堵到那不走了,停滞在那了,这一堵,搞得脏腑不和,那你能睡的着吗?
这个时候,应当疏肝解郁,让气机运行通畅,肝疏泄恢复正常,最常用的就是逍遥散的加减。
逍遥散怎么解释?
逍遥自在,没有烦恼,心情舒畅这叫做逍遥,结合前面所说的,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上一些 除烦清热,安神的药材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导致的失眠的常见原因就是心脾两虚。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劳累过度,会损伤心脾,导致心脾两虚, 而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基本上人人都有些思虑过度,劳累过度,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心脾两虚是生活中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了,气血生化无源,血不养心,就会导致 心神不安,心神不安,你还能睡的着吗?
症状见:心烦失眠,心慌气短,反应比较迟钝,肢体倦怠、乏力,不想动弹,食欲不振,腹胀,吃完饭后,感觉胀的更严重了,大便偏烂,不成形等。
这种情况应当调理心脾,最常用的就是归脾汤的加减。
还有就是, 思虑过度,心里总是装着事情,用脑过度,睡不着觉,中医讲这叫伤到了心血,大家都知道心主神明,掌管着一切,比如说我们的思维和意识,过度用脑,心里天天装着事情,就会伤到心血,掌管一切的心出问题了,又怎么会睡得着呢?
不仅睡不着,还伴随着心悸 怔忡,想着安静的躺着缓缓,却没有效果,而且头晕目眩,脸上没有光泽,嘴唇上血色减少,并且特别容易被吓到,健忘,东西刚放下来,就忘放在哪了等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做的就是养心血,最常用的就是 天王补心汤的加减,加减,加什么呢?
可以加一些花类,花使人心情愉悦,大家看到花都会感到心情愉悦,没有人说,看到花之后愁眉苦脸的吧,往方中加入一些玫瑰花、代代花这些使人心情比较愉悦的药材,整体下来呢。 有解郁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
还有就是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心肾不交的问题前面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心肾不交的心,属于五脏之火,肾呢,是水,正常情况下,心火往下行跟肾阳一起温肾水,让肾水不寒;肾水呢,上济心阳,使心火不亢。
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 水火既济,阴阳平衡,是我们能够正常生活的保障。
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肾水变少了,也就是肾阴不足了,没办法上济心火,心火就会偏多偏亢,出现烦热、盗汗、耳鸣、失眠多梦,功能出现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
因为水少了,缺少津液,所以舌头红红的,没有水分,对于这种情况呢,应当滋阴降火, 注意了这里的滋阴降火,是肾水变少,心火偏亢状态下的滋阴!
最常用的方子就是,黄连阿胶汤,黄连可降心火,阿胶能滋肾水,鸡子黄以补阴血而清虚热 。
这是心肾不交,还有一个很多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胃不和则卧不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胃里面不舒服了,就会影响睡眠,翻来覆去睡不着,导致失眠的原因是,胃强脾弱,胃主受纳,你胃强,受纳的就多,吃的多,但是你脾弱,脾主运化,脾弱了,运化失调,没办法运化,无法吸收和消化,你吃进去的东西。
那些无法消化掉的东西,就会停滞在胃里面,这一停就出事了,胃以降为顺,现在降不下去了,胃气就会上逆,你一躺下睡觉,胃里面的东西就会返上来,而且还伴随着,胸前满闷,打隔,返酸水,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你还能睡得着吗?
所以饮食要规律,睡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
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就是半夏秫米汤。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用药之前一定要先辨证!搞清楚自身情况再来用药,可别你是因为心肾不交的失眠,没有辨证,用了肝郁气滞的方子!
除此之外呢,大家一定要饮食规律,适当运动,放松心情,不熬夜,这样才能 健康 生活!# 健康 解密# #中医# #我来科普#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疾病防治│失眠了该怎么办?试试这些中医疗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