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别让保健成伤害:教你正确的刮痧方法

时间: 2023-03-19 15:09:13

现如今,中医保健养生已走出国门

在老外群体中知名度颇高

不少运动员身上都出现红红“怪圈”

没错,这是拔火罐留下的印记

除此之外

针灸、按摩、刮痧

也逐渐在海外受到认可和接受

现在一切看来顺理成章

其实早些年中医“出海”非常困难

2001年的影片《刮痧》中就有桥段

中国夫妻在美国给孩子刮痧

没想到却被以虐待儿童罪告上法庭

在巨大的中西文化差异面前

剧中的主人公们百口莫辩

剧情很精彩

有wifi的朋友不妨观赏一下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

刮痧有活血祛瘀、疏筋通络

调节阴阳等多种功能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自己使用刮痧

然而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及时“避坑”纠正

是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指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器具,在患者皮肤表面相应的经络腧穴做反复刮动、按摩,使皮肤表面出“痧”样变化,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法。

痧”的三种含义

1

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因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秽浊出现的一些病症。

2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3

“痧象”。经刮拭治疗后,在相应部位皮肤上所出现的充血性改变。

本文所说的刮痧中的“痧”,指的是“痧象”。

临床应用

刮痧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如感冒、气管炎、呃逆、呕吐、便秘、腹泻、泌尿系统感染、眩晕、失眠、落枕、急性腰扭伤、痛经、经期发热、急性乳腺炎、中暑等。此外,刮痧还可以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

刮痧工具

主要是刮痧板,一般用水牛角或玉石材料制作而成。此外,也可以使用边缘光滑、洁净、易于手持、不易损伤皮肤的日常用具,如铜钱、汤勺、瓷片、苎麻等。

铜钱

汤勺

瓷片

刮痧板

为了润滑皮肤,使得刮痧板能在皮肤上顺畅移动,而不致损伤皮肤,刮痧时常以刮痧乳或刮痧油为介质,也可选用石蜡油、红花油、麻油等介质。

刮痧要领

顺序

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

方向

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方向刮拭,并尽可能拉长距离。

力度

用力要均匀,由轻至重,以被刮拭者能够承受为度;小儿、年老体弱者、面部刮拭,用力宜轻;体质强壮者,或脊柱两侧、下肢等肌肉较为丰满部位的刮拭,用力偏重。

每次选3-5个部位,每个部位刮拭20-30次。相同部位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

时间

刮痧之“补”、“泻”法

补法

顺着经脉运行方向而刮

刮痧速度慢,力度小,刺激时间较长

刮痧后进行温灸

泻法

逆经脉运行方向而刮

刮痧速度快,力度大,刺激时间较短

刮痧后进行拔罐

刮痧的身体感受

刮痧一般会出现皮肤颜色变化,或出现丘疹样斑点、条索壮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度疼痛。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

出痧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容易出痧;

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

“出痧“与”透痧“

出痧

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

透痧

刮痧时,局部立即出现痧迹,宜改为轻手法刮拭,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称为“透痧”。

不宜人群

1

空腹者,年老体弱者,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面部

2

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

3

新发生的骨折患处

4

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

5

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你不得不知

夏季刮痧,应避免空调和风扇直吹刮痧部位

刮出痧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洗澡,尤其是凉水澡

刮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休息15-30分钟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

刮痧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不要片面追求又黑又紫

(文章来源广州市干部疗养院)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别让保健成伤害:教你正确的刮痧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