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冬季进补,春天打虎”冬季进补切记不可盲目

时间: 2023-03-27 17:56:16

“冬季进补,春天打虎”冬季进补切记不可盲目

“冬季进补,春天打虎。”自进入冬季后,天气干燥、湿度较低,很多人都注重“补”。此时养生进补要注意什么呢?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陈永昶指出,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进入冬季后虽然是进补养生调养的大好时机,但是不可盲目。

饮食:不可补之太偏

“冬季虽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也要适度,不可补之太偏,应辨证施补。”陈永昶介绍,萝卜、白菜、猪肉、牛肉、各种鱼类、禽蛋等是常见的补品;红枣、荔枝、桂圆、核桃、枸杞等药食两用的食材可酌情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一些适合的膏方,亦可酌情选用。

陈永昶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可盲目进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起居: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这时要避免风邪、寒邪侵入,适当增减衣服,注意头、足、颈肩、腰、各关节、腹部保暖,勿暴暖大汗,宜保暖贴身,使气血流畅,保护阳气,避免疾病发生。

陈永昶提醒,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宜早睡晚起,收敛神气,出门要防风寒,不能过度取暖,老年人要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虽然天气寒冷,但最好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洁空气,健脑提神,增强抗寒能力。”

运动:适当有氧锻炼

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因此,最好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等,可极大增强人体抵御感冒的能力。

防病:谨防意外伤害

前几天,一位老人在家洗澡时,不慎摔伤。专家提醒,这个时节尤其要注意预防跌倒、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做到“五防”。

一防跌倒:一旦滑倒,55岁以下的人要重点保护头部和颈部,尽可能通过手的缓冲,减小损伤。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先检查哪个部位摔伤了。如果腰疼,千万不要乱动,应尽快呼救。

二防心脏病:冬季是冠心病高发期。低温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专家建议,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在入冬前最好做个全面体检,必要时调整用药。外出应带上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

三防呼吸道疾病:身体在保证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过严。抵抗力较差的人,最好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四防中风:在冷空气刺激下,血液循环会加快,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此时除了要及时添衣服,还要留神有没有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视物不清或失明,恶心、欲吐等症状。如果有,就要尽快就医。

五防烫伤:电暖气、电热毯、热水袋,是常用的取暖工具。老人或婴儿对温度不敏感,容易烫伤,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如电暖气不能对着人烤;使用电热毯,一般是睡前通电加热,睡时关掉;使用热水袋时,外面最好包块毛巾。

窍门:这些穴位按摩可以试试

冬季养生保健按摩穴位很重要。陈永昶也为市民、读者推荐了两个穴位,大家可以试一试。

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的作用。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位置: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功效:舒筋活络, 理气消肿。

按摩方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董娟 丁云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说说冬季进补应注意哪些禁忌

民间有谚曰:“冬至进补,春天打虎。”全国各地的冬至节令食品,无论是北方的饺子、馄饨,还是南方的汤圆、赤豆粥,一多半都与数九寒天里的食补有关。
▲饺子
传说河南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是酷寒严冬,因记挂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天就到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tips祛寒娇耳汤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每人一大碗汤,两双娇耳。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赤豆粥
传说上古时候共工氏的儿子不学无术,作恶多端,后来死于冬至,死后变成疫鬼祸害百姓。此鬼最怕赤豆,故此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粥、赤豆饭吃,借此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tips冬至食补
宜于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雪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蛰、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温补: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
除了注意食物的选用外,还须注意烹制技法: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平补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

冬季进补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进补不要盲目

冬季养生固然重要,但也要调整好饮食结构,不要盲目进补,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有些人进补喜欢食用肉类、动物肝脏等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虽然这样会使我们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抵御严寒,但也会使我们长胖。因为,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过多食用会造成能量过剩,这些过剩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从而导致肥胖。饱和脂肪过多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每天食用的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的量不要超过150克。

此外,可以考虑食用山药、银耳、大枣、蜂蜜等,它们有润燥养肺的作用,可作为辅助食品适当补充。

冬季要多喝水

冬天气候干冷,人们常常关紧门窗,使用暖气和空调取暖,这就会造成室内缺氧。多喝水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助人呼吸顺畅,因此冬季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值得注意的是,体力消耗大的人更要多喝水。

水果要选对

冬季,经常食用阴寒性质的水果会伤脾胃,因此冬季应尽量少吃瓜类。可以挑选葡萄、猕猴桃及柑橘等适合冬季吃的水果。

饮食不宜贪凉

冬季,不宜食用苦瓜、茄子、豆腐等寒凉食物,因为这些寒凉食物会给我们的消化系统带来伤害。人类的体温是肠胃工作和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如果在冬天经常食用寒凉食物,就有可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所以这个时节不宜食用寒凉食物。

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温度较低,空气干燥,会对呼吸道带来一定的损伤,容易患肺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这就需要多补充营养来预防。建议多吃一些优质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瘦肉类、蛋类等来增强免疫系统。此外,可以补充维生素C稀释体内的毒素,提高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饮食不宜过烫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经常食用热甚至是烫的食物,殊不知食物在驱走周身寒气的同时,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却增加了。经常食用烫的食物会使食道出现伤害,食道上受到热刺激的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会随之上升,这样患食道癌的几率就大了。适宜人类食道进食的温度是在10℃到40℃。

饮酒要适度

冬季,气温较低,有些人会饮用白酒来御寒,但这样做只会短暂的使人有热乎乎的感觉,热乎感过了,还是会感到冷。

人体内的热量是在肌肉运动的同时,由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质经化学反应产生的。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它们产生的热量很少,所以只会让人短暂的拥有温暖的感觉。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冬季进补,春天打虎”冬季进补切记不可盲目”,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