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中医讲堂:刮痧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技多不压身!

时间: 2023-03-27 23:57:08

中医讲堂:刮痧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技多不压身

第一步:明确病症

在进行刮痧前,首先要全面搜集病情资料,认真分析,明确临床诊断,以确定是否属于刮痧的适应症,并考虑有无禁忌情况。

第二步:因人、因病确定刮痧方法根据病人的病症和病情,确定需要刮拭的经络或者腧穴,而且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病变部位及所取经络腧穴的特性,适当的选用刮痧方法。

第三步:确定刮痧时的体位一般而言,刮痧体位以刮痧时施术者操作简便、准确,病人舒适为原则,并且尽量采用一种体位完成全部治疗过程的方案。对于体质较弱或者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应采用卧位施术。

刮痧疗法的常用体位有以下几种:

俯卧位

适用于头部、颈部、背部、腰部及臀部、下肢的刮痧。

侧卧位

适用于身体侧面或者上下肢的刮痧。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胸腹部以及四肢的刮痧。

俯伏坐位

适于后头部、颈部、背部、上肢部的刮痧。

侧伏坐位

适用于头部一侧、面颊、耳前后、颈项侧部、一侧肩及上肢、胁肋部的刮痧。

仰靠坐位

适于前头、颜面、颈部、胸部、腹部、上肢或者下肢内侧、前侧部的刮痧。

站立及前俯站立位

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部的刮痧。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刮痧板

刮痧前先根据刮痧部位及病症选择一个合适的刮痧板(具体方法前文已介适用于头面、胸腹部以及四肢的刮痧。

俯伏坐位

适于后头部、颈部、背部、上肢部的刮痧。

侧伏坐位

适用于头部一侧、面颊、耳前后、颈项侧部、一侧肩及上肢、胁肋部的刮痧。

仰靠坐位

适于前头、颜面、颈部、胸部、腹部、上肢或者下肢内侧、前侧部的刮痧。站立及前俯站立位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部的刮痧。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刮痧板

刮痧前先根据刮痧部位及病症选择一个合适的刮痧板(具体方法前文已介绍),然后检查一下刮痧板是否清洁,边缘是否有裂口。刮痧板可以用消毒液或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毛巾擦干。形态各异的刮痧板。

第五步:涂刮痧介质

暴露出需要刮拭的部位,将刮痧油的瓶口朝下,使其从小孔中自行缓慢滴在刮拭部位,用刮痧板自下而上涂匀即可。刮痧油不宜涂抹过多,否则会使皮肤过滑,而不利于刮拭。面部、头部一般都不能涂刮痧油。也可以使用刮痧活血剂,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疗效。

涂抹刮痧油

第六步:实施刮痧术

施术者用右手拿着刮痧板,蘸取刮痧油以后,使用腕力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刮的时候沿着同一方向操作,用力要适度,力道要均匀,一般刮10~20次,以受试者能耐受为度。刮痧时应不断询问病人的感受,问病人是否能承受刮痧的力度、刮拭部位是否疼痛等。

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痧的时候,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一般在5分钟以内,补法则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0分钟。对一些出痧较少甚至不出痧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刮痧的时间。两次刮痧时间一般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痕完全消失为准。一般3~5次为1疗程。

第七步:善后工作要做好

促进刮痧活血剂的吸收:用手掌在刮拭部位进行按摩,使刮痧活血剂能充分吸收,以增加疗效。

清洁刮痧部位:用消毒棉球或者干净的毛巾将刮拭部位的刮痧油擦干即可。

观察刮痧部位的颜色及形态变化:刮痧治疗后,由于病情不同,治疗局部可以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皮肤下面深层部位的痧多为大小不一的包块状或者结节状。

刮痧治疗半小时以后,皮肤表面的痧痕会逐渐融合,深部包块样痧慢慢消失。

刮痧的注意事项

屋里保持整洁、安静、温暖,空气流通。

刮痧出痧后30分钟,不能洗凉水澡。

年老体弱、小儿以及容易紧张怕疼的病人应该用补法刮拭,手法要轻柔。操作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及全身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颈部、腋下、腰际等处均有淋巴散布,操作手法宜轻柔,切勿强力牵拉,以免阴气淋巴液回流障碍或损伤经脉

刮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注意事项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背部刮痧步骤详细,看了你就知道咋刮痧

病人趴在床上,充分暴露背部,按摩床上最好。女性最好把头发扎好。将刮痧用的精油涂抹在病人背部。

选取合适的刮痧工具:有条件的采用水牛角、砭石或玉石的刮痧板,没条件的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下面一刮痧板为例。

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用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中医讲堂:刮痧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技多不压身!”,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