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四季养生】谷雨:注重祛湿气和防止热邪入侵

时间: 2023-04-17 11:56:10

【四季养生】谷雨:注重祛湿气和防止热邪入侵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



谷雨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

第六个节气

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

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从“谷雨”起

各地雨量开始增多

空气中的湿度也不断加大

过于潮湿的空气会让人体

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共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各种疾病。




湿气会犯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甚至腹泻,加上热气偏盛,导致容易上火,因此养生要注重祛湿气和防止热邪入侵。


滋阴养肝

春季阳气升发,人们的肝火会逐渐旺盛,谷雨则是最旺的时候,可以适当选用女贞子、生地、沙参、麦冬、旱莲草等滋阴养肝血的食材,在养肝的同时不至于导致肝火上升。

健脾祛湿

谷雨时节湿气重,可以选用像玉米须、赤小豆祛湿作用强的食材,在煲汤时放入一些,也可以将赤小豆煮成粥。除此之外,薏米、茯苓、白术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祛湿的同时起到强健脾胃的作用。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气温升高较快。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496" img_width="8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7ea18bf58c3ff19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期间的疾病预防,重在祛湿。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选择食用祛湿效果良好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赤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另外,要坚持加强 体育 锻炼,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731"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7fb7d0349ff1c45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420" img_width="752"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3ce87282ef91738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谷雨期间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阳气向外且旺盛,阴气潜伏,应早睡早起,以平衡阴阳,有利于养护脏气。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性平或微凉、味甘淡的食物,以防春火滋生,同时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发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568" img_width="1188"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8dcfe0b427f958e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春养肝”应适当进食蔬菜,在众多蔬菜中,菠菜、苋菜、韭菜等当推“养肝”佳蔬。菠菜性凉味甘,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可利五脏、活血脉、止烦渴助消化。苋菜则富含维生素,且铁质多,常吃能补血理气。韭菜含大量的钙、磷、纤维质和维生素A,对肝脏机能运作有帮助,可调理脾胃、温补阳气,对于常熬夜、精神不济的人来说,可健脾胃、养肝血,有助于振作精神、调节体力。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386"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3f37b16eb9774a4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应以平补为原则。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等作用;何首乌具有养血滋阴、补肝肾等好处。若是身体明显较虚弱的人,则可添加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较为滋补的中药材来调养。
养生 祛湿热防春火" img_height="912"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22/39dc6fb14e199db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灵芝自古就有“仙草”、“瑞草”之称,被奉为“上药”。它味甘苦、性平,入五脏,能够滋补心、脾、肾、肝、肺,调节五脏六腑,扶正固本。

关于谷雨时节艾灸养生的知识介绍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关于谷雨养生,来看看职场文秘网我为你整理的内容吧。

谷雨艾灸养生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土进入旺盛时期,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身体补益重中之重,气温回升速度加快,民间有说二四八月乱穿衣之说,穿衣厚薄是根据个人身体状态来确定 ,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顺应自然,注重节气养生的人越来越多,谷雨节气各类人群如何艾灸养生呢?

脾经和胃经首选,足三里、历兑、隐白、公孙、阴陵泉、任脉上的上中下脘穴都是可以艾灸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情况泻肝火,期门、太冲。必要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在配合肾俞、命门、照海这些补肾的穴位疗效更佳,谷雨节气艾灸疗法选穴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体质情况,最好是找专业人士咨询后方可进行艾灸。

对于容易感冒,免疫力底下的人群,艾灸养生,增强免疫力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穴,大椎等穴位,春夏季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季节,特别是春夏之交,儿童 艾灸 身柱,大椎穴增高会比较明显 。雨水多的季节长期没有阳光杀菌消毒,对于南方人要经常房间用清艾条房间熏,窗户通风,在烧熏前关窗闭门,一周烧熏2-3次,时间大约20-30。特别是学校人群比较密集,防止流感病毒,相互传播。

在饮食上,多食用香椿、菠菜、黄豆芽等时鲜蔬菜。在谷雨前后,春茶采收上市的季节,适量地喝些绿茶对身体也有一定的益处。

对于风湿疾病,关节曾运动创伤或扭伤,现在职业疾病鼠标手的人群,是气象台,每于刮风下雨就会周身关节酸痛,比气象台还准,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有个朋友艾灸后问我,为什么我艾灸中极穴后饭量大增呢?我说:说明一个问题,你平时缺乏锻炼,很少活动,中极穴别名叫气原穴如同人体之气的生发之源,在西医解剖是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艾灸此穴有推动肠道蠕动功能。朋友听后大笑,我的事情一点都逃不过你,以后我要加强锻炼。总的来说这个季节人最好不要偷懒,多户外运动,注意营养,多晒太阳,多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和愉快心情,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特别要注意对损伤的患处小心护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使病症加重或复发。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谷雨艾灸养生核心要点

健 脾 祛 湿: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健旺,则我们的正气强盛,身体自然健康。因此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

立春以后“是肝旺而脾弱,脾土被肝木所困!“谷雨过后,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初夏属心),脾土也进入旺盛时期(长夏属脾),顺应自然,这时要调旺脾气最好!

再加上谷雨后,一直到整个夏天雨水增多,是湿气最重的时候,湿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损伤脾胃之阳气!

所以,现在顺天时,补旺“脾胃”,才能让人们轻松顺利的度过长夏!

疏 通 经 络:

谷雨节气后也是神经痛的高复发期,可能会出现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其病因或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或由于肝气郁结、肝胃郁火所致。

前面说了,春夏湿气重,容易引发风湿骨痛,但这个时间点也是阳气升发的时段,这时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治好神经风湿骨痛病很有效。

再就是,谷雨过后,就进入夏天,季节相交一是气温变化大容易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四季养生】谷雨:注重祛湿气和防止热邪入侵”,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