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刮痧

近日持续高温,中医有什么方法预防中暑,只需做对这几步

时间: 2023-04-17 12:15:03

近日持续高温,中医有什么方法预防中暑,只需做对这几步

中暑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亦使体内水分的蒸散增加,所以夏秋天是中暑最好发的季节。在酷热的环境中,当人体体温上升时,身体机能会自然地作出一些生理调节来降低体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当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生理调节不能有效地控制体温时,水分大量流失,体内酸碱值来不及补充,会造成头晕、恶心、虚脱等现象称之为中暑。当体温升至摄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时,患者更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昏迷等现象,称为热痉挛。此时,若不及时替患者降温及进行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一、发病机理

(一)体内产热增加

其中有三个导致体内热理增加的主要因素要注意:外感热病、体力劳动及服用某些产热的药物。

(二)体外产热聚集

高热和潮湿可以导致环境温度的累积;热浪和阳光下暴晒可以导致中暑;气温达到 33 度或以上时,最容易中暑。而每天在有冷气的环境中逗留两小时,将有助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三)散热降低

以下有七个因素可以削弱身体的散热能力:1、脱水:容易流汗或有多汗症的人。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3、年纪大的人:因为新陈代谢较差体内的热能排散不出去。4、肥胖:新陈代谢的降低及体表脂肪太多无法散热而造成。5、不适当的衣服:夏天应多穿棉质的衣物,少穿尼龙或不透风的质料。6、某些皮肤病:如干癣、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等。7、药物:如某些补性较强的中药 : 十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等等。任何增加产热或降低散热数量的因素都可能会超过身体热量调节的限度,从而导致热病的发作。

二、易中暑人群

(一) 过胖人士; (二) 患病者(中医证型中属气阴虚为多); (三)年纪较大者; (四) 小朋友。

三、中暑的预防

1. 避开烈日。

2. 多喝水。

3. 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

4. 避免以盐锭剂补充盐分。

5. 避免酒精。

6. 避免咖啡因的饮料。

7. 勿抽烟。

8. 慢慢适应气温的转变。

9. 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

10. 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散时可帮助散热。

11. 中暑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12. 戴帽子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逐渐秃头的人。

13. 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 选择浅色的衣服,纯棉的衣物最为透气。

15. 一旦中暑,请为患者泼水,将患者移到有冷气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则给予补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湿敷患者。

四、中医预防中暑的保健

(一) 饮食清淡

食物方面,莲藕、莲子安神,百合养肺,都适合入菜。木耳、扁豆及传统豆腐(含石膏)、芹菜有降火功效,也是夏季菜肴佳品。辛辣食物如葱、姜、蒜等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肠胃负担。

(二) 清晨早起,午后小睡

夏天可以晚睡一点,但不要熬夜。中医认为,晚上 11 点至凌晨 3 点主肝胆经的循行,在 11点以前入睡,肝胆经才会得到保健。

(三) 预防暑热及感冒

流汗吹风造成的感冒,最容易造成暑热难解,所以流汗后最好赶快擦干,避免吹风及吹冷气。

(四) 调整运动时间

夏季不适合剧烈及长时间的户外运动,尤其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

(五) 以静养心,去除烦闷

风暑湿热环境变化的「外火」,加上情绪抑郁久后变化成的「内火」侵袭人体,就会造成生

理机能失调,产生百病。

五、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 刮痧。

(二) 按摩穴位:合谷、曲池、足三里、百会、肩井。

(三) 拔罐:肩部、手肘

(四) 放血:刺络放血(请由医师执行)。

(五) 服中药:清热解毒利湿的药。

六、中医的食疗

(一)消暑祛湿汤:

材料:冬瓜(连皮)、鲜荷叶、赤小豆、扁豆,也可加葛根。

作用:加强运化、利水。

(二)舒筋活络汤:

材料:桑枝、丝瓜络、葛根。

作用:针对四肢无力酸软的患者较适合 。

(三)解暑汤:

材料:绿豆熬粥或煮糖水。

作用:清暑热,一般的民众皆可服用。

(四)健脾方:

材料:姜皮煮水。

作用:行气活血,强化脾胃,对一些消化功能不佳者较适当。

(五)生脉饮:

材料:参须、麦门冬、五味子。

作用:强心补气阴,对一些动不动就喘起来及整天有气无力的患者较适当。

(六)翠衣凉茶:

材料:西瓜皮、石斛、生甘草。

作用:清热解渴,针对整天口渴口干非常厉害的病人。

(七)清暑明目茶:

材料:决明子、菊花、枸杞子。

作用:明目润肠,有便秘者服用更佳。

(八)祛暑清心茶:

材料:杭菊花、竹叶心、麦门冬、鲜佩兰叶。

作用:清心祛暑热,若有失眠问题者服此方尤佳。

(九)西瓜翠衣汤:

材料:西瓜皮(黄肉者尤佳)洗净,煮成茶当开水喝。

作用:清热解暑,针对一般民众皆可服用。

简介:老庞,中医师,从业15年,精选中医养生相关知识,零基础,辨别自身体质,制定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为您的健康助一臂之力!有健康问题欢迎关注老庞。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暑降温``

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让人感到了酷热难熬。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因此,为保证胃肠正常工作,就要在饮食上对机体起到滋养补益的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的侵袭,避免发生中暑。这是夏季防病保健的重要措施。吃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
防暑降温粥
绿豆粥: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粳米与绿豆共煮其祛暑消烦、生津止渴及解毒效果更好。
银花粥:银花性味甘寒、气味清香。用银花30克水煎后取浓汁约150毫升,再用粳米50克,加水300毫升煮成稀粥,分早、晚两次温服,可预防治疗中暑。风热患者、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最宜食用。
薄荷粥:先取新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煎汤取汁备用。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汤及适量冰糖,煮沸一会儿即可。此粥具有清热解暑、疏风散热、清利咽喉的功效。薄荷叶性味辛凉,气味清香,很是可口。
莲子粥:莲子有清心除烦、健脾止泻的作用。用莲子粳米同煮成莲子粥,对夏热心烦不眠有治疗作用。
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片,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水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每天早、晚食一次。荷叶气香微涩,有清热解暑、消烦止渴、降低血压和减肥等功效,与粳米、冰糖煮粥香甜爽口,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藿香粥:藿香15克(鲜品加倍),加水180毫升,煎煮2-3分钟,过滤去渣;粳米50克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2-3分钟即可,每日温食3次。藿香味辛性温,是夏令常用药,对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南方网-南方日报 文/张洪军)

中暑后如何快速缓解?

在炎热的夏季,中暑是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活动或者在燥热环境内工作,很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出现头晕、恶心、身体无力等症状,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中暑症状加重。


1、尽快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中暑患者要尽快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解开患者衣服的衣领,帮助患者散热。

2、中暑可以服用一些防暑药或者是小偏方。在中暑患者的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等药物,可以起到提神、散热的作用,如果身边没有药物,可以用冷水浸泡毛巾敷在患者的头上或者腋下。


3、中暑症状可以通过服用解暑药或者食物来缓解。中暑患者可以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这是一种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中成药。另外还可以补充淡盐水来缓解中暑的不适。

4、刮痧祛暑。刮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中暑的方法,刮痧的时候要选择一定的穴位刮痧,这样可以快速将体内的热量排出,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解暑方法。


以上是如何快速缓解中暑症状的方法,平时中暑多是因为身体虚弱,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时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身体素质,高温天气要多补充水分,或者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解暑药。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近日持续高温,中医有什么方法预防中暑,只需做对这几步”,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