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须知:
目前,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
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
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由于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还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例如51岁的谢阿姨,因晚上开冷气睡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这种现象属于风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赵大爷,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与这些疗法一样要遵循施术的四个原则:
一是明确诊断;二是辨证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四是补虚泄实。
例如感冒,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另外,夏天炎热难免发生中暑,俗称“发痧”,有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刮痧疗效较好,但要把病人立即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扣,还要采取降温措施等。重症特别是危重症,要根据病情施以救治,这时不宜刮痧。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小儿刮痧要慎重。
在刮痧过程中可能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所以病人在刮痧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为预防刮痧出现意外,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和力度。另外,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则不能进行刮痧治疗。
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1.任何病症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适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之情况采取补泻手法。
3.妇女妊娠、经期,腹、腰、骶部位禁刮。
4.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5.皮肤有感染疮疖、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静脉曲张,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
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
8.尽量避风,防止空调、电风扇、对流风吹刮痧部位。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
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穿着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
11.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临近组织,然后再进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调节免疫的方法。
12.怕疼的人采用无痛刮痧法进行刮痧,或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14.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15.根除顽疾,除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
16.刮痧不必强出痧。
1、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之情况采取补泻手法。 3、妇女妊娠、经期,腹、腰、骶部位禁刮。 4、任何病症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适的部位,如见大椎隆起者,是体内六腑毒素积 存太多,应配合口服通泰胶囊,并正确无痛刮痧,隆起部位就很快消退而恢复正 常状态。 5、皮肤有感染疮疖、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静脉曲张进,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 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 8、尽量避风,防止空调、电风扇、对流风叶吹刮痧部位。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 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 油。 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随近组织,然后再进行吸收,这是增 加抵抗力、调节免疫的方法。 13、怕疼的人采用无痛刮痧法进行刮痧,或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 痛。 14、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 妨。 15、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 谢产物的排出。 16、根除顽疾,除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 17、刮痧不必强出痧。 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 次(背部请家人帮忙)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调节免疫之功能。 ----------- 刮痧,这种流传于我国民间医学的神奇疗法,如今被现代人堂而皇之地搬上大雅之堂,成为现代人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灵丹妙药”。 中国中医研究院杨金生教授介绍说,刮痧是指用特定器具(如玉石、牛角等)沾上水或润滑剂,在经脉上轻刮,从而使局部充血的疗法,主要起诊断和治疗作用。刮痧的适应症较广泛,比如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其中,对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好,比如腹泻、感冒等。但杨教授提醒:刮痧未必人人皆宜。 以下6种人不宜刮痧 1.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2.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 3.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4.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5.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这些人刮痧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 专家提示:刮痧应该去正规医院 刮痧属于一种民间疗法,是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国家尚未针对刮痧制定相关规范或标准,因此,刮痧应该去正规的医院,由专业人事操作。因为非正规医疗机构往往在刮痧板的消毒上达不到要求。而刮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皮肤损伤,如果刮痧板的消毒不过关,肯定会导致交叉感染。另外,每个人的皮肤上都会寄生一些细菌,刮痧板如果不经消毒,就会无形中变成传播细菌的途径,殃及刮痧者。 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4.刮痧部位未退痧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5.出痧后可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半小时。 6.刮痧后不宜发怒,应保持情绪平静。 7.如刮痧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刮痧的误区 误区1:越痛越好、起痧颜色越深越好 许多人认为,刮痧时感觉越痛、起痧颜色越深,则说明效果越好。事实上,根据不同的疾病,刮痧的力量、器具都有差别,所以疼痛程度和起痧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这不能作为衡量刮痧效果的标准。 一般来说,感冒、发烧患者在刮痧时反应得比较强烈一些。刮痧时正常的反应是稍微有点疼痛,刮痧部位充血起痧,通常1~2天即可消退。 误区2:刮痧工具随手可得 民间常运用汤勺或带有弧度的梳子来刮痧,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刮痧工具并不是随手可得的。从中医来说,刮痧工具主要分两大类:牛角类和玉石类。 刮痧板的形状很多,而且不同的刮痧板厚度、韧度、锐利度都有所不同。刮痧板的圆曲度大不容易起痧,圆曲度小相对容易起痧。牛角类的刮痧板偏于“泻”,玉石类的则偏于“补”。刮痧时可以抹润滑剂或沾点水,主要作用是防止刮痧时划破或划伤皮肤。 ----- 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 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 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出痧治疗,以保 护正气。 教材中每个病症所提供的刮拭部位,当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结合应用时,多种全息穴区治疗部位,每次选刮1-2种即可。 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5、不同种类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 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 、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6、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刮痧的误区:越疼越黑越无效”,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刮痧信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