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是一种既保健又可治疗疾病的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认为,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刮痧效果好 并非人人适宜
专家介绍,刮痧是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功效。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但是也并非人人适用:1、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病变处不宜刮痧;2、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禁止刮痧。
日常刮痧用具可用边缘钝圆光滑的瓷汤勺、纽扣、木梳背、小贝壳等。专业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介质通常用油或酒为多,酒本身就具有活血祛寒、散瘀消积、疏经通络之效。若运用某些对症的药物如红花油、扶他林等作为介质来进行刮痧治疗,则更能使疗效充分发挥,“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 “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部位和体位,选用合适的手法和刺激强度。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刮。
刮痧治疗后 辨证知病情
刮痧治疗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这便是痧象。一般来说,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较短,病情较轻,预后较好;痧色暗红,呈斑片状,多为里证,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在刮痧治疗过程中,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转成散点,提示治疗有效,病情渐趋好转;反之,则病趋严重。刮痧后,患者保持稳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情绪。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瓜果和油腻之品,刮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切忌用冷毛巾擦拭刮痧部位的皮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