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当时我在原成都军区某炮兵部队连队任指导员,从那年开始,军区首长强调机械化部队也不能掉链子,要努力练成铁脚板,因此就开始了每年一度的冬季野营拉练。
野营拉练就是指全副武装在野外连续行军七天,大概行军300公里左右,平均每天就是40多公里。
每天行军40多公里是什么概念没有当过兵的人,可能会感觉每天40公里很稀松平常,应该很容易达到。其实在当兵以前,我也会感觉这个很容易,因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还有过一天行军接近100公里的记录。
但是,事实上,每天行军40多公里真地很要命,对一个士兵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1、全副武装。因为刚开始搞这个拉练的时候,从上到下都对这个训练估计不足,我们当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全副武装要求。
就是一个士兵要背一把枪、五个弹匣,一个背囊,里面装被褥、大衣以及必备洗漱用品,一个水壶,战术背心,凯夫拉头盔,还要每人背3-5斤的大米等等。各个兵种背得还有差别,通讯兵还要被电台,有一个士兵要背3000发实弹,这个相当重、相当难背。
总之,全副武装下来,负重总计接近40公斤。如果对此还没有什么概念,鼓励你们可以试着被一袋50斤的大米走上一段路,看看效果如何。
2、一般行军。我们按照平时要求,一般行军速度大概在每小时5公里左右。这个速度确实不快,但是因为负重高,一个连队会有大概5-8名同志跟不上,不得
急行军,不是好玩的事情。
1,我自己在部队的记录是75公里。大概走了20个小时,那是我自己的极限了。回到营房,骨头散架,俩腿抽筋,全身酸痛,估计再走5公里,就得当场口吐白沫,气绝身亡。
除了这个长途奔袭,打靶不好来。除了第一次步枪卧姿100米,5发子弹打了37环,在部队近30年,年年手枪打靶,从来都是光头。白白浪费了国家100多颗子弹,我一直很内疚。不过,现在强烈怀疑我的手枪有毛病。
10公里武器泅渡,那是要命的项目。我海边长大,从小游泳,可是训练的时候只能游一公里,如果收容船不把我打捞上来,估计要到日本海边找到我。
110米栏,不知道谁设计的。那个深坑,我下去了就上不来。哪个高板,我只能绕着走。
因此,我要喊,我该死,战士万岁!
2,最有名的强行军是飞夺泸定桥。一昼夜120公里。
1935年5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命令刘伯承、聂荣臻夺取泸定桥。先锋为王开湘,杨成武。22名勇士,由连长廖大珠任突击队队长。
可惜22名勇士,几乎所有人都在后来的长征路上牺牲。
240里,是山路,还得和敌人遭遇战 。红军,是钢铁。
3,志愿军113师,三所里奔袭。14小时70多公里。这恐怕是军队的极限了。
志愿军战士,都是喜马拉雅山,任何人休想翻越。
1947年10月,为了拦截蒋军罗历戎第3军主力于保定以南,并且在野战中加以围歼,我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部队必须在24小时之内,从正在作战的保北徐水县赶至清风店地区,路程全长125公里,这就是著名的“清风店战役”之生死奔跑,很多军迷会谓之这是部队“急行军”对吧?错误,这是强行军!
因为人不同于机器 ,徒步行军跟摩托化、机械化开进截然两样, 指战员们的体能是有极限的,在这24小时当中,他们需要吃饭、喝水、休息,尽管睡觉已无可能,也必须保证必要的歇脚时间。不能简单地以125公里除上24就万事大吉,那是不科学的,对比一下,罗历戎第3军从定县走到清风店共25公里,他们却耗时整整一昼夜。
在部队行军的军事术语中,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三类,常行军的时速一般不超过每小时5公里,并且要按正常的时间吃饭、休息和睡觉,总行程30到40公里左右。而急行军一般要求时速在10公里左右,这是必须跑步前进的,通常用于短途机动和中距离“奔袭”,因为这样的行军方式不可能维持太久,否则就超越了人类体能极限。
比如马拉松的全程是42.195公里,这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因为人类的正常行走平均速度为5公里/每小时(也就是常行军速度),这个速度下一般成年人都可以坚持7到8小时,也就是说极限距离是35公里,经过专门训练的士兵再多一些也就40公里。马拉松目前最好成绩是两小时多一点,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也是跑不下来的,比赛中猝死的事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如果换成急行军速度,执行每小时10公里的跑步前进,普通的士兵能坚持两到三个小时都算非常优秀的了,体能也必然完全耗尽,再经过必要的吃饭和休息时间,每天最多完成两次这样的急行军,所以50公里已经是上限。因此注意:急行军是指速度,而强行军才是指耐力和距离,通常部队如果日行军达到50公里以上,就属于“强行军”范畴了。
所以本题的提问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扩展资料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台,开展西北伟大局面”。
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腊子口,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