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的确是件很累的事情,尤其年龄小的宝宝,有可能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妈妈在进行哺乳的时候,可以捏捏宝宝的手心、耳垂,让宝宝保持清醒。同时,在喂奶时不要给宝宝穿太多衣服,吃饭本来就会散发热量,过多的衣服会让宝宝更容易睡着。另外,逐渐养成定时喂的习惯很重要,不然宝宝不饿的情况下也会不好好吃奶。
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喂母乳时更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因为她/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此时妈妈应该养成定时喂奶,同时喂奶的环境应该尽量固定,不要有过多的色彩、声音,这些都会干扰宝宝吃奶。
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了,宝宝每次刚吃奶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这通常是因为宝宝饿了,慢慢的宝宝吃几口停一会,或者是玩一会再吃,是宝宝已经吃的快饱了,也吃累了。小宝宝的这种状态,其实跟大人饿了吃饭时一样的,大人也是很饿的时候吃的很快、吃的很大口。快饱了吃饭速度也会慢下来,吃的相应也就少了。这是人类一个很自然的生理反射。
抛开了这些自然反射,宝宝总是吃奶断断续续的情况,家长还要综合下以下情况,对号入座。
1.奶水不足
奶水是否充足的判断标准 :
①宝宝每天可以尿满6块尿不湿
②宝宝进食、排便(正常为金黄色糊状或膏状便)、精神状态良好,具体表现为宝宝能吃能玩、心情好。
③宝宝体重、身高、头围有正常范围内的增长。只要宝宝的生长在正常范围内,就不用太过担心。(具体可参见0-3岁宝宝生长曲线图)
2.喂养环境嘈杂
周围环境过于混乱、嘈杂,吃奶时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导致宝宝吃奶时,不专心。建议每次哺乳时,应当安静舒适的私密空间进行哺乳,这样不仅可以让宝宝更专心的吃奶、还能爱抚一下宝宝,多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互动。
3.口鼻呼吸、吞咽不畅
当宝宝口咽部有痰、或者鼻腔内有分泌物时,可能会出现呛奶、吃奶费力的情况,建议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是否需医疗干预,或者只是家庭护理即可。
4. 喂养姿势不正确
题主说到宝宝吃奶时很费力,可能与妈妈喂养的姿势有关,小宝宝吮吸能力弱,当宝宝含接乳头不完全、吮吸费力、宝宝吃不到乳汁,这样导致了宝宝吃奶时间长,看着宝宝吃奶也很累,宝宝不得不通过休息来弥补精力,就出现了吃吃停停的情况。家长可根据图片所示,纠正喂养姿势。
好东西要慢慢品,这是个享受的过程。婴儿机灵的很,知道奶奶是属于自己的可以慢慢喝,不着急。以上为戏言,勿认真。
婴儿吃奶不专心吃一口停一会首先可能是不饿,饿了的宝宝要是看见乳头或奶头出现在视野中是会想尽办法通过形体表达索取的,一旦把乳头含在嘴里,就是吧唧吧唧的吸允,根本停不下来。不饿的情况婴儿暂时对奶没有太强烈的需求,自然吃吃停停。
还可能是与喂养方式和环境有关,给孩子喂奶最好找个让他们感觉舒适的地方,不分心,有安全感,用他们感觉舒适的姿势合理喂养。炎热的天气、寒冷的天气或是冷热交替的日子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进而影响食欲。
母乳或是奶粉也是要考虑的问题,婴儿的口味有时很难把握,如果长期宝宝都是吃吃停停,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考虑换一个环境地点换一种方式看孩子喝奶的状态变化。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考虑的问题要多一些,奶水的温度、奶水的浓度、奶嘴的口感、奶粉的品牌、喂宝宝的人,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宝宝的消化情况也是会影响孩子吃吃停停的因素,只有正常、适量的生理排泄才能有空间让宝宝继续进食。
还有一个大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孩子穿的衣服、尿布或者纸尿裤的舒适程度和干爽程度。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喝奶出现的问题说简单没什么特别的,说复杂是与太多因素有关。主要参考舒适、奶品、大小便状况和病痛就可以了,宝宝如果健健康康,嬉笑玩闹也不同过于关注。
关于母乳喂养,不同的妈妈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但是在这件事也存在很多共同点,相信妈妈们是很有共同话题的,那就是喂养过程中的出现的奶水不足、回奶和涨奶等问题,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与涨奶有关吗?母乳喂养多长时间涨奶?
母乳喂养期间,一般1-2个小时就会出现涨奶。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建议每次喂养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因为这样会让宝宝吃得太饱,宝宝打奶嗝是很难受的,只要奶水充足的话,可以分多次给宝宝喂奶。
妈妈涨奶时的注意事项?
1.拒绝催乳食物:既然涨奶难受,说明妈妈本身的奶水十分充足,自然不需要再吃那些催乳食物了,否则更加无法缓解涨奶的疼痛。
2.减少乳房的刺激:若妈妈已经打算给宝宝断奶,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再给宝宝吸吮乳头。若实在涨得很难受,可以用手挤出残奶,缓解疼痛。
3.饮食要清淡:妈妈在涨奶期间最好吃得清淡一些,不要摄入高蛋白食物,否则乳汁分泌会更加旺盛。
4.食疗或药物回奶:回奶食物最常见的有韭菜、麦芽和芹菜等,若食疗的效果不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帮助回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