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悟空:人患肾衰竭慢慢地升肌肝,有的人当肌肝到五六百时就出现厌食吐的现象。医生见议早做透析前的准备,去做内瘘。因为做了瘘要至少养一个月以上才能用。当然越长越好,在此期间服中医尿毒清开同,打生血针。如果尿量正常一般情况下可延迟透析时期,有人肌肝达到一千多还是没有严重的症状。但是当身体感染时就会极其危险,毒素攻肺攻心脏。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这也是心怀较性而造成终身遗憾!即使抢救过来了,但心肺及五脏大脑也受到严重的损害。
亲身经历过透析
我经历过透析这个问题我比较有体会而且通过和医生和病友交流我也知道很多,在透析室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一样的是每个在做长期透析治疗的人都是尿毒症患者。解读这个问题首先了解什么是肌酐?多少肌酐定论为尿毒症?为什么有的人快要透析了一点症状都没有?
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产物,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原因产生肌酐,简单的说内源性就是我们的肌肉每天都会产生相对的肌酐产物,外源性就是我们从饮食中吃进肉类产生的肌酐。人体正常的肌酐在57-97之间,如果我们肾功能正常的话,一般情况下多余的肌酐会从血液到肾脏滤过再产生尿液然后排出体外,这样我们的身体能得到一个平衡。如果肾脏不好那么人体的肌酐就会升高,至于肌酐升高到多高就要决定肾脏的损坏程度了,所以肌酐的高低可以看作衡量肾脏好坏的一个标准。
肌酐多少定论为尿毒症?
医学上肌酐达到了700就可以定论为尿毒症,这个时候医生就会要求病人要做透析前的各种准备,严重的病人就要立刻安排插临时管手术然后进行血液透析了,情况好点的医生会根据身体病情和尿量来做进一步治疗,但是最终都是要面临血液透析或者腹透这两种治疗方式。
为什么快要透析身体一点症状都没有呢?
我跟很多病人交流过有的肌酐到了500身体就受不了,身体水肿的厉害,甚至心衰,喘气,呕吐,没有胃口,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透析,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生命随时有危险。但是我本人肌酐到了1600才透析的,我们病友甚至有些人肌酐2000多才透析,所以说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不能放在一起讨论。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到了尿毒症的阶段就要好好地听医生的话进行透析治疗,因为一旦尿毒症了不透析熬下去只能对身体器官损害更大,为以后移植创造不好的条件。我们要正视病情,正确治疗。
这里是肾上线!讲科学!有温度!
这是很多肾衰末期患者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肾病是一种隐匿性很高的疾病,在肾脏出了问题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症状或者只是轻微的不适。这就是很多肾病患者为何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察觉到自己患有肾病?直到要透析了,要移植了,才让我知道肾不行了。
其实,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残酷。
许多肾病患者,并不是肾病本身没法治疗而患上尿毒症,完全是因为早期一直被耽误。
不只在中国是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这种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长久以来,国家、人民对肾脏疾病的漠视,让许多人付出了很艰辛的代价。
也许你还记得,我们肾上线之前介绍的美国,和我们国家肾脏病的情况:1/7的美国成人,总数3000千万,患有慢性肾病;在我们国家,这个数字也不低,10.8%的成人,总数1.2个亿,患有慢性肾病。
但因为肾脏疾病在早中期“不显山不露水”,绝大部分的肾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肾有问题,也没有及时被诊断和告知。这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尿毒症患者,直到尿毒症阶段,才第一次到肾内科就诊。
而众所周知,肾病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尿毒症,医学上称为终末期肾脏病,目前的医疗手段只能进行透析或肾移植。而因为肾源紧张,大部分人都要终生维持透析。终末期的治疗花费,对国家和个人,都比早期肾脏病的防治花费多得多,并且患者的痛苦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
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从个人家庭的幸福度考虑,重视肾脏疾病的早期防治,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形式严峻,美国考虑专门为肾病立法因为严峻的肾脏病发病形势,就在近期,美国一项专门针对慢性肾脏,更好地早期延缓肾病进展的法案,已经被提交。他们希望通过立法,让更多的肾友预后获得改善。
所以,看到这些介绍,你真的觉得肾病很遥远吗?或者肾友们还觉得周围只是你1个是这么“倒霉”中枪的吗?
慢性肾病,越早重视越好病情分析:您好,透析,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只能是延缓维持生命,生活的质量一般,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尿毒症。 血液透析:可以很好的清除体内毒素,同时脱出多余的水份,不影响生活和外出,饮食也不需要忌口,适量就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好的患者可存活30年。腹膜透析:是经过腹膜内的压力,灌入配兑好腹透液2000毫升,经腹膜的作用进行置换,后再将废水排掉,一天做四次。另外腹膜透析要在密闭的房间内进行,操作前消毒,即使这样也很容易感染,造成腹膜炎。个人建议在选择透析的同时再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法,还有治疗的希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