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早期的症状以急性感染的症状为主。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类似,可以出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等,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发热的同时部分患者会伴有头痛的症状。有些患者可以出现皮疹,大部分艾滋病的患者会出现体表淋巴结的肿大,比如腋下、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为顽固性的腹泻,口服止泻药效果差。艾滋病患者还会出现肝脾的肿大。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Ⅰ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病性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血液、性和母婴垂直传播,病毒特异性侵犯并损耗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早期症状:潜伏期长,一般约2∽1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与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有关。感染早期可有一个急性感染的表现。然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无任何症状,此期可达10年。或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出现而成为艾滋病。
一,急性感染期(一期)感染HlV后,部分病人出现血清病样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二,无症状感染期(二期)由原发感染或急性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无任何症状。血清学检测HⅠV阳性。持续2∽l0年或更长。
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三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四,艾滋病期(四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表现为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头痛、瘫痪、痴呆,原虫、真菌和病毒感染,继发卡氏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间质性肺炎。
第一,艾滋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头痛和发热的症状。比如很多艾滋病患者经常出现发烧、头痛的现象,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导致了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容易造成感染。
第二,艾滋病患者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如果被传染了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而且随着艾滋病病情的严重,患者身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淋巴结肿大。
第三,艾滋病患者会出现皮疹的现象。很多时候,出现皮疹的症状,患者会以为是出现了其他病毒感染造成的,但是艾滋病患者也会出现皮疹的现象,而且会随着病情不断严重,身上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皮疹的症状。
第四,艾滋病患者因为艾滋病病毒的原因,会引起肌肉或关节的疼痛,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进入了肌肉或者是关节,引起了炎症的发生,所以产生了持续性的疼痛。
第五,隐私部位溃烂也是艾滋病的一个征兆。艾滋病患者因为在行事过程中,病毒进入了体内,生殖器会频繁出现疱疹,渐渐地导致局部溃烂,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症状。
体外生存
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存活数小时。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故日常生活接触中不会感染。
灭活方法
不加稳定剂时,病毒在-70℃冰冻下失去活性;而添加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在-70℃时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
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 0.5%来苏尔处理5分钟能灭活病毒,1%NP-40和0.5%triton-X-100能灭活病毒而保留抗原性。
对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国际卫生组织推荐对艾滋病病毒灭活加热100℃持续20分钟,效果较理想。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主要是针对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生活场所等。例如,辅料、纱布、衣物等。对艾滋病病毒的消毒可以根据消毒物品选择适当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5%酒精等进行消毒。
体液生存
室温下,在实验室严格控制的组织培养液的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
一些研究机构证明 ,离体血液中HIV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
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但这些情况仅仅限于实验室环境下。
据美国cdc报告,即使是实验室环境,实验室中用于实验的比人体血液和体液浓度高得多的病毒,在干燥几小时后,活性下降百分之九十九。因此,除实验室环境外,含有HIV的离体血液造成感染几率几乎为零。HIV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在外界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即使在含有HIV的血液和其它体液中。
不在实验室环境或者不在密闭环境(比如针筒、针头)中,HIV是无法保持活性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