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虽然看起来如同是一脉而相承,实则不然,同样的皇帝坐天下,却一朝君王一颜色,秦汉的中国和明清的中国,虽然同属封建,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却不仅是换了国号的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是盛唐遗留的风韵,或者是马可波罗书中的黄金国度,没有人告诉它们,中国只是一个离他们很远的地方,虽然富饶,但也不乏贫穷,更不要说,唐时的中国、元朝的中国、明清的中国,这之间的差别,除了国号之外,更多的是风俗的流变和制度的更替。
1793年,英国人决心穿过传说的迷雾,用一次期望又狐疑的长途跋涉,亲自来打量一下中国的究竟,不得不说,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此时的中国,正值封建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时代,乾隆皇帝缔造出来的盛世,绝对可以让这些远来的客人,见识下什么才是黄金国度。
可惜,这些英国人,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落在朱门映柳的富饶人家,也没有把皇家的热河行宫当作一回事,他们摊开了羊皮纸,用鹅毛记下来中国的底层社会,记载下一群中国人如何哄抢他们喝剩的茶叶。
得不到的人气急败坏的涨红了脸,每一次的残羹剩饭都被雇佣的中国仆人当作是莫大的恩赐,好像从来都没有吃饱过一样。 这些英国人,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农民,有他们国家那样,满街游逛的啤酒肚。
从舟山到京城的航路上,英国人记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国度。 尤其是当英国人上岸后,清朝男人的辫子,成为他们最终把失望转为鄙视的情绪诱因。
他们在游记中感叹:这大概是上帝对男人最可怕的一种惩罚了,让他们每天都拖着一根肮脏又散发异味的辫子,就像是一只出生在茅厕的耗子一样,当我们掩鼻而过时,这些清朝男人却并不觉得自己身上的气味有什么不对。
清朝男人真的有英国人记载的这么肮脏吗?虽然这些记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但事实就是,就算在所谓的盛世中,中国底层的百姓一样是穷苦不堪的,那些男人们,并不是他们愿意不洁净,而是贫穷和繁重的生活。
并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打理自己的辫子,当一个每天要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详细写过一篇文章,如有兴趣,可自行搜索“清朝男人的发辫究竟有多脏?英国传教士记录下令人作呕的画面”一文。其中笔者将英国传教士所见所闻翻译过后写下,或许能让您从文字之中一见大清朝男子发辫之肮脏程度。
当然,既然是问题,就有必要在此精简解答一下。大清男子发辫之脏,令人作呕的画面,并不是凭空而来,晚清光绪年间,有英国传教士名叫麦罗德者自天津出发游历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将其所见写于纸上,回到英国后,麦罗德将其所见所写并附上一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这些文字一经传出,洋人十分惊讶,难道传说中的神秘国度真的如此肮脏不堪。答案是正确的,这位洋传教士并没有说谎和夸大。(下图为河北地区一户农家)
他对中国男人的发辫和女人裹的如粽子一般的小脚做过详细研究和记载。为了接近大清普通百姓,他自己蓄发之后,让人梳了一条小辫子,然后穿上马褂走访各地。他其中写道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农村男女几乎身上都有一股子怪味,儿童喜欢赤身或赤脚,且满身污泥,除了读书人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穿的破衣烂衫,稍微好一点的衣服只有节日时才舍得穿。男子的发辫盘在头顶,几乎终年不梳洗,夏季的时候他们会跟着孩子一起到河中洗洗身上的污垢和清理发辫,天一冷,便不再洗,而是用一只叫做“篦子”的梳头工具将散开的发辫来回梳,每梳一下,都会掉落在地上一些小虫和皮屑以及灰尘。麦罗德形容那种味道连老鼠闻了都恶心。(下图两个河北地区的农村妇女)
女子也是如此,几乎也是常年不洗,而是将头发盘起来,在脑后弄成一个“大包”。她们如果空闲的时候,会坐在一起,便聊天边用“篦子”梳头,虽然看上去很不卫生,但是她们的发质却出奇的好,梳完之后,像是摸了一层护发油一样。
以上是麦罗德在农村地区的见闻,不过在城市中,如天津城内,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还是很整洁的,他们有专门的仆人帮助清洗发辫,而且还要用一些特别的天然护发品进行涂抹,以保证发辫油光发亮,并且可以发出各种香味。西方的花露水和东洋的发油十分畅销,有钱人家的男女都会购买。(下图为天津紫竹林的两位知识分子,明显看出他们的着装很整洁)
另外在城中有走街串巷的洗头人,他们挑着担子,上面有洗头和
明朝灭亡,大清接替,当权者是一群满族人,他们从北方带来很多习俗要汉人接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留发不留头”,强令清朝的所有人都剃发开始蓄辫子,然而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大清的沦落,导致很多清朝百姓的辫子越来越脏,其程度脏到连英国女子都吃不下饭,还差点吐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大清没有入主中原以前,中国人没有留辫子一说,而是很喜欢蓄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头发就等于是减去自己的一部分身体,所以历来都流行留长发。后来,清廷当政,一改以往作风,律令人人剃发,只剩下后脑勺的头发留出来且要梳绕成一条辫子。
而这种辫子形状大小跟清朝铜钱般,且可以把辫子从铜钱孔内穿过去,故此被民间成为“金钱鼠尾”。随着历史的发展,百姓发头越来越长,发线逐渐变粗,加上一些人不喜欢经常洗头发就使得辫子变成了粗辫子。时间来到晚清,当初的细辫子已经基本在老百姓中很难看见,取而代之的是粗辫子,加上百姓每天都要务农干粗活,没有时间去洗刷,故此要很久才拆开辫子清洗一次。
晚清的夏季,是爱干净人士最怕的季节,此时大街小巷都游走着很多平民,他们为生计而劳碌,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所以留在后脑勺的辫子一年才洗一次,在闷热的天气中,自己头上就经常流汗,为此走过之处都会散发出一阵浓郁的辫子异味。
有文献记载,晚清的平民多数在过年除夕的时候才静下心来洗一次自己的辫子,所以在平日里就算辫子再脏再有异味也顶多用毛巾擦一擦而已,相比富贵人家跟权势阶层则是三十天左右洗一次,因为不少人嫌编制辫子太麻烦,洗之前需要慢慢揭开,等洗完长长的头发晾干后,又得重新编好,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有人帮忙才可以完成。
出于这种情况,使得很多清朝人都很少洗辫子,就算是汉人也慢慢忘记了前朝遗留下来的洗刷习惯。有古籍记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洁身体习惯。秦朝时期,老百姓不知为何异常注重干净,头发几乎每三日一洗,不怕浪费水源,发展到汉代,百姓们就改为五日一洗头,且蓄发以简约为主,不留辫子。唐朝时期,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条件提升了,不仅三天两头洗一次头发,还特别注重身体各个部分的洗沐,据说从头到脚趾的清洗环节都相当讲究。
; 电动牙刷头一般3个月就要换一次,电动牙刷在使用后,刷头会慢慢开始变形、老化,并且使用3~4周后就有很多细菌滋生。这时不仅牙刷的清洁效果会变差,还会损伤牙龈。当刷头开始褪色、刷毛向外撇开分叉时就需要更换了。
电动牙刷头3个月换一次
一般电动牙刷头3个月就要换一次,电动牙刷在使用3个月后,刷头已经开始变形、老化了。这时不仅牙刷的清洁效果会变差,还会损伤牙龈。
可以根据刷头的刷毛和颜色,来判断电动牙刷刷头是否要更换。新的刷头都是直的、整齐的,如果刷头开始褪色、刷毛向外撇开分叉时就需要更换刷头了。
刷毛通常使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在使用后会逐渐变硬,并且使用3~4周后就有很多细菌滋生繁衍。如果牙刷刷头长时间不换,很容易使牙龈变的敏感、脆弱,还会经常出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